关键时刻: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遭受巨大的恐怖袭击。这场从天而降的厄运使得早已存在的互联网泡沫更加凸显,本想借互联网机遇的传统媒体的老总们发现,他们的梦想很难实现。
关键抉择:2000年1月10日,全球最大的媒体集团时代华纳老总杰瑞·李文和互联网之王美国在线(AOL)的CEO史蒂文·凯斯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创造了历史:将加起来总价值3500亿美元的两家公司合二为一。这意味着:通过旗下拥有的杂志、有线电视及其电影,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将以月25亿接触受众这个难以置信的频次影响着世人的生活。
应对策略:联合公司将重振股东信心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李文说,“我是CEO, 重振公共信心是重中之重,我不在乎别人的说三道四”。李文的做法是着手实现他多年的愿望,收购AT&T电缆业务,从而使时代华纳的电缆业务版图覆盖全美1/4国土,史蒂夫·克兹对这个举措并不赞同。在这种情况下,李文一意孤行,他没有通过董事会便自行其是。
策略结果:这种不和谐之举成为压垮联合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2001年12月5日,李文愤然辞职。2002年4月,公司宣布其债务高达280亿美元,联合公司开始走向没落。2002年7月,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AOL Times Warne)的股票价值降至8.7美元,而仅在一年前的5月,该联合公司的股票价值还是56.60美元。2009年底,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分拆,一场美国式的肥皂剧宣告结束。
同样是那个老头泰德·特纳, 在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之初,作为时代华纳最大的个人股东和新集团的副董事长,兴奋地将此举给他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感,比做他老人家42年前首次欢爱时那种令人心动与妙不可言的感觉。而合并后3年所经历的股价狂泻,使他这个最大的个人投资者损失惨重,他气得站在大厅里当众骂娘。曾经前景灿烂、被世人誉为“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创世联姻,现在能够起到的作用仅是警示后人。
蒙娜丽莎微笑的背后
也许蒙娜丽莎在她那迷人的微笑后, 藏着许多别人不知晓的事情。那是1999年的秋天,一群互联网和传媒的大佬们来到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他们选定这个地方作为《第一届全球企业电子商务对话》的会址。这样的安排肯定与他们此时的雄心壮志相契合:为电子商务创立标准。此时,两个重磅级人物格外显眼:一个是全球最大媒体公司——时代华纳CEO杰瑞·李文,另一个是互联网之王——美国在线董事局主席史蒂文·凯斯。两位在会上谈话投机,他们的伟大思想也令人回味。他们相信,企业应当是价值导向,而不仅仅追求利润。“我们俩在卢浮宫会议上只字未提合并的事”,李文后来对《新闻周刊》说。尽管两个人当时谈话热烈,但是,他们之间早已存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紧张感。1999年初,凯斯施压立法者强迫AT&T、时代华纳电缆部和行业里的其他企业动用他们的数据线缆承载美国在线的宽带服务。凯斯的咄咄逼人和狂妄自大引起众怒。“这个家伙,我对他不感冒!”李文谈到凯斯时说。
然而,也就是3个月后的2000年1月10日,李文和凯斯在曼哈顿面对电视镜头,做了名垂千史的宣布:两家总市值达3500亿美元的公司合而为一。美国在线加时代华纳,组成一个足以影响全球亿万人生活的巨擘。他们的杂志、有线电视和电影,每月能够触达百姓25亿次。美国在线欲将开足马力,将旧媒体带入互联网时代。按照公司高层的预言,仅第一年,他们就能够从4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赚取至少30%的利润。这一数字令人眼晕。“我们将成为全球前5”,李文说。泰德·特纳是时代华纳最大的个人股东和新集团的副董事长,他也看好这个交易。
但是,仅仅过了3年,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这些豪言壮语便全无踪影。就连坐在主席台上的人中,也没有了杰瑞·李文。数月前他就辞职了。凯斯,这位让他的合作伙伴很不感冒的家伙,也是灰头土脸的提不起精神来。
这次招待会的主持人是非洲裔美国人理查德·帕森斯,作为新任命的CEO,他将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开启一个新的战略:创建一个“真正的美国在线”,在这里,消费者将为在线使用时代华纳的内容再付一次钱。事实上,这样做完全颠覆了公司合并的初衷,现在已经不是新媒体带动旧媒体,而是旧媒体在重新塑造新经济体。帕森斯的原则是“少说多做”。总之,公司开始走回头路,因为3年来,新媒体没有证明他们能够养活自己。联合公司的股票,2001年5月最高值是56.60美元,在经历了2002年7月的最低值8.70美元后,暂停在16美元的交易价上。随着股值狂泻,联合公司的市值蒸发掉了2800亿美元。更火上浇油的是,公司面临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对其财会作假的深入调查。
其实,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股价拾级而下很容易得到解释。两家公司洽谈合并的当口,恰逢互联网泡沫经济破灭。另外,没有哪个预言家可以预料到“9·11恐怖袭击”。诚然,这些都是导致公司迅速颓败的因素。其实,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真正的问题出在根上。详尽研究两公司核心人物的当时一系列关于重建和合并的访谈,不难得出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失误的结论:凯斯和李文两人和他们所代表的两个公司,完全不适于婚配。抽象意义上的新旧媒体的合并恰逢其时也仅是表面现象。两公司从合并伊始就很混乱,使得这样的合并难以成功。交易结构互不兼容,公司本身也互不匹配。他们强行拉郎配,除了说明他们急于历史留名外,别无理由。
凯斯和李文的关系,也远不是人们想象得那样合拍。就在他们宣布合并的前一天,《新闻周刊》说,凯斯和李文关上门在屋里进行了激烈的权力之争。即将出任CEO的李文,担心自己割让给指定的董事长凯斯的权力太大太多。的确,他对凯斯的为人很了解,凯斯的公司在这场交易中股票水分太大,而这点恰恰是投资人看不到的。据说,李文在交易的最后一刻,差点甩手离开。他们在分工上也莫衷一是:凯斯管理整个的公共政策和技术事务,而李文则照看核心媒体与在线业务。但是在电视公众面前,两人尽其所能表现得很和谐。
两公司的文化差异巨大,在关键点上无法弥合:对待收入预期的报表上,一个讲求实事求是,一个愿意夸大其词。最终,他们公布的财务结果的承诺云里雾里,高得不合实际。当时公司负责联系时代华纳与华尔街分析师的杰丽·尼古拉斯,强烈反对发布30%利润之说。她主张对华尔街实话实说,强烈批评美国在线的“财务造假。”
时代华纳的员工看不惯美国在线的同事放荡不羁的IT作风,美国在线的员工也瞧不起时代华纳同事的刻板保守。一位业内专家曾如此感叹,这就像一批西装笔挺的老人,跟习惯穿牛仔裤的年轻技工在一起,他们很难相处。
为何热衷合并?
为什么李文那么想要合并? 他没有直接讲过。“我已经是明日黄花了”,他曾经对《新闻周刊》说。他对当年先进技术改变人生的时代念念不忘。1975年,作为时代公司HBO分部的老总,李文在网络上实现了从微波信号向卫星信号的转变,这一超前的举动大大改变了商业格局。李文还做了许多的技术突破,在DVD的前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世纪九十年代,他发布了众多成本昂贵的科技成果,确保了自己在数码时代的中心地位,其中包括时代的探路者门户和缆线信息高速公路。李文担心时代华纳的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运作中会跟不上趟。他左顾右盼,发现美国在线可以帮助实现他的技术理想。
美国在线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旗下的另一公司CompuServe定位于增值业务。多年来,凯斯和李文在生意场上几度相逢。他们曾经做客白宫,拍摄华纳兄弟的电影。对比李文和时代华纳,凯斯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所不具备的东西很多,例如没有实体资产,没有一个能够维持稳定收入和利润的媒体企业。凯斯尤其担心的是:客户会摒弃他的手动拨号服务,转而采用缆线公司提供的连接方式。他担心他那炙热的股票只是昙花一现。
凯斯在和李文谈婚论嫁的时候,故意隐瞒自己的实力,想让美国在线占有联合公司更大的股份(后来的确如此)。但事实总有一天要大白于天下,到了2000年5月宣布联合公司管理结构时,两边为此剑拔弩张。当时,双方的COO理查德·帕森斯和鲍勃·彼得曼每次见面都争吵不休,谁都想占大头。美国在线还把许多时代华纳的经理人从高级职位上扫地出门。“也许这就是凯斯方案”,时代华纳的一个经理人愤愤不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