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巢公司的第一批酿茶终于生产出来了,但此时茶博士葛利、商学院教授桑妮以及负责门店生意的葛龙对目标市场和定位产生了分歧。最后,葛利决定带上茶叶南下找茶叶经销商们测试市场。
葛利到了芳村茶叶批发市场,惊奇地发现昔日商贾云集的各个档口,如今门庭冷落。他到茶叶城三楼的古巢茶馆,得知自家的生意也很冷清,虽然店员跟客人说了古巢茶是用古方和新技术酿造的,比一般普洱茶更安全更卫生更保健,但客人听了没什么特别反应。
葛利遍访广州城里的茶行,与经销商们一道喝茶,论茶,他想让他们接受新生代普洱。但得到的反馈很令他沮丧。有的经销商嫌他的茶不够老,有的嫌价格高,有的怕宣传新生代普洱得罪了卖老普洱的厂家??
回到上海后,葛利从对技术的狂热中冷静下来,他曾以为自己将成为传统普洱的救星,却不料这种自信在促使他走上创业之路的同时,也将他引入了一个困境——最初量产的那批茶叶卖不动,资金无法回笼,接下来买原料、交厂房租金、给工人发工资这些都将成为问题。
山重水复之中,他终于下决心走新品类“益生茶”这一路线。葛利找到桑妮,两人对目标市场基本达成共识,即:明确“益生茶”之路,采用“市场推动”战略,依靠那些不是专卖普洱茶的经销商在短期内渗透市场,将益生茶出售给非重度普洱茶饮用者。核心目标顾客为25岁?50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葛利急于知道益生茶具体是怎么个卖法儿。桑妮邀请葛利来她的MBA课堂现身说法,让MBA学生帮他分析,出主意。
葛利来到课堂,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和目前的困境。桑妮让学生们分成六组去讨论案例,一个小时后各自带着为古巢公司做的营销方案来教室做陈述。
学生们回到教室。桑妮请每个组派代表上台陈述。台上每个组都讲得头头是道,葛利有些迷失了,他不知该采纳谁的建议。桑妮将各组的陈述合并同类项,归纳在黑板上。最后,她让大家针对主要分歧展开辩论。
第一个分歧:如果将益生茶的核心目标客户确定为25岁?50岁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收入的人士,那么,还能不能把中学生和大学生作为延伸目标客户?正方说,学生群体常常要学习到深夜,而益生茶有很强的提神功效,却无任何副作用;而且学生群体因为还未形成对某种茶叶的偏好,所以容易介入。一旦口味养成,将成为未来益生茶的核心消费群体。反方认为,这么做会影响产品定价,而且职场精英也不会愿跟中学生喝同样的饮品。
第二个问题:产品主推哪些城市?一方说应该面向京穗沪这样的一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较高,人们更注重生活品质,消费知识更丰富,也更容易接受新产品。另一方说应该把二线城市作为主战场,原因是进驻二线城市,推广成本要低一些。另外,多数二线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并不弱于一线城市,可以把益生茶作为“大众饮品”来推介。
说到“大众饮品”,也有不同意见。有小组认为,茶叶在中国向来被视为高雅礼品,如果将益生茶定义成大众饮品,那么它作为中高档礼品的特性就会减弱??
下课了。MBA们还在争论。葛利开始怀疑公司现阶段是不是真需要一套正经的营销方案,他怕耗时耗力搞出方案,最后好看不好用,倒把生意给耽误了。
古巢公司的益生茶究竟该怎么卖?三位专家和六位网友各抒己见。
本文来源商业评论网原创文章(www.ebusinessreview.cn).商业评论网内容由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旗下的HarvardBusinessReview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出版。本文首发地址(原文链接):http://www.ebusinessreview.cn/articledetail-119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