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证券行业召开了创新大会。开会之前,一些新政策频频出台。这些都被解读为股市“利好”。
不可否认,这次大会对证券业的创新内容和创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证券业的发展构成长期利好。但对市场的短期利好微乎其微。事实上,随后的股市表现也有点让人泄气,似乎故意作对一样,从5月7日起准时开始调整,几天之后,股市的乐观情绪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另外,笔者还不经意间看到很有意思的一幕:5月4日在一个券商的QQ群里,有一个客户问某某股票(券商股)是否可以加仓,客服的回答是“小心见光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从业者内心的想法至少没有在公开媒体上评论的那么乐观。
显然,管理层如此大张旗鼓地召开这样一个创新大会,目的不会仅仅是为了股市上涨。那么这个“创新”的弦外之音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三层更深的含义。
首先,管理层对创新模式的创新。不同于发达市场国家,中国的证券行业创新一向是自上而下。本次创新大会引入了商讨机制,参会券商对创新业务提了大量提案,内容囊括市场体系建设、市场监管放松、券商业务创新等广大范围。意味着创新的权力即将下放,让市场的参与者来当创新的主体,这是构成市场发展长期利好的基础。但这个效果也要“路遥知马力”,短期对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
其次,管理层对监管模式的创新。好比治水,之前的证券业监管多以“堵”为主,本次会议监管层释放了“导”的信号。“创新”是引水,是券商的事情,“监管”则是挖渠,管理层要在引水之前先挖渠。郭树清主席在会上“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的表态,凸显了创新基调下“监管”的意图。
再次,金融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更加重要。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市场处于分割状态,证券发展以股市为主,相对独立。本次会议内容则涉及债券市场、衍生品、以及场外市场等。用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本次大会,创新的内容已不仅仅限于证券业本身,而是在为整个金融市场的综合的创新和发展做铺垫。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一直相对滞后,原因不仅是金融领域固有的复杂性,还有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博弈,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管理层在金融市场改革上一向如履薄冰。如今,欧美在金融危机下各自自身难保,国际市场给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留出了一个时间窗口,金融改革正当其时。而且期货、信托等行业的改革实际上也早已起步,创新的重点应该在各金融子行业之间的平稳衔接问题。
另外,这次大会也可以说是政策传递模式的创新。我们知道,很多政策在信息解读和传递的过程中会严重失真,导致政策效果打折。如本次会议:媒体之前报道的调子基本定在有利于证券市场“长期”向好;业内评论大多认为有助于股市上涨,甚至有评论认为“中国股市将开启牛市周期”;很多投资者则直接认为“股市要涨了”。 通过这次声势浩大的创新大会,把全国投资者目光吸引过来,缩短信息传导路径和传导时间,管理层做到了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广的范围,以最小的失真程度传达了信息;达到了统一思想,减少认识分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