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彦宏呼唤狼性属居安思危。他依旧是狼,因为狼才会想如何拥有狼性,兔子压根不会想这事。但对狼公司百度来说,有点危险,狼群本应忠诚度极高,朝着目标执着追逐,现在狼群里有点不和谐的声音,想像过去那样步调一致,难了
李彦宏再也无法生存在玻璃房子当中了。几个小时之后,他在百度内部的公开信“鼓励狼性、淘汰小资”就在互联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过去的百度是铁桶一块,外界能看到的只有李的光辉形象、那个搜索页面以及永远昂扬的业绩。百度内部则是个神秘的世界,少有只言片语传出,北京上地那幢玻璃房子内聚集着一群神秘的工程师,他们犹如一个乌托邦,外界无法得知他们在做什么,以及这家大公司是怎样运作的。
就在公开信被完整公开在微博上时,百度官方微博在下面评论,“这是内部信息,请删除。”结果……毫无疑问,这条回复被秒杀了。玻璃房子早已破碎,过去用于建设乌托邦的聪明人的优越感被直射于阳光之下。
显然,李彦宏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妄加映射,这就是他为何呼唤淘汰小资。我同意一家公司的 性格往往是创始人性格的缩影。李自己也在公开信中说,他就是批评的小资的代表。他们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流利的英语、有条件享受生活,但这些对于残酷的商业 竞争来说,又经常是成功的绊脚石。
于是为了避免因体积过于庞大而失败,李彦宏呼唤狼性。对此很多人有所非议,认为百度做不了狼公司。我倒是认为狼性本就是李彦宏的性格特点,这与他外形多么儒雅、语调多么柔和没有丝毫关系。
从决断力来说,李给人印象深刻的事件还是2002年转型到服务大众的搜索引擎。其实,此 后他的“狼性”也不断体现。比如竞价排名,被骂了好多年,直到前几年才升级为凤巢,期间李一直保持着超强的抗压能力,似乎对骂声无动于衷。而升级为凤巢的 核心原因也更多是商业利益的考量,并非因为骂声。再说框计算,无论李彦宏多么强调对产业链的扶持,以及对用户的服务,最终的结果都是百度将更多小网站严密 的捆绑于自己的体系之中,可以从他们用户的流进流出之中分取一杯羹。值得一提的是,上面两件事在商业上都是无比正确的选择,这导致百度的股价不断攀升,李 一度因此做到首富的位置上。
百度也早就是家狼公司。一个简单的推演逻辑是,既然搜索引擎是座金矿,这么多年能没人觊觎吗?既然有人觊觎,怎么就没出来一家公司能拼出百度一半的市场呢?一定有凶悍的狼在守卫着他的领地。
百度的文化“简单可依赖”本就有狼文化的意味。“可依赖”意味着要结果负责,即便这是个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要完成目标,相信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于是几年前我们经常会收到一轮又一轮的电话,向你推销竞价排名。我们经常会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工程师 离职,他们未必因为高薪收到诱惑,只是有一个又一个的情非得已。
在《百度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一个人要去找Robin要求职位或者待遇时,他总是 给予一个机会,让对方证明自己。《论语》中也有n个故事关于百度的平等和高效。这样的管理对早期的百度极其适用,因为那是一群顶尖的聪明人的世界,聪明人 之间往往适用便捷的规则,不需要繁文缛节的照顾那些小情绪。他们也不用循规蹈矩,适宜小团队运作,攻关一个项目,从各个相关部门抽调几个人就行。
但这种情况在几百人迅速扩充至近两万人时发生了形变。好多百度人都曾对我说,“百度不养 闲人”,无论你过去做过什么,今天你都要同样的努力。其一,李彦宏本人就是精英,早期员工是就是聪明人圈子里的人,找到两万聪明人的难度比几百个大多少? 其二,那些不那么聪明又足够勤奋的人,看到别人没自己努力却天然得到更好的结果将何等失落?其三,即便是聪明又勤奋的人,是否能几年如战斗般一直沉浸于工 作,尤其在他们早已达到财务自由的时候?其四,那些在艳羡的目光中进入百度的优等生们,是否听了足够多的前辈的故事,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感受这家公司?
曾有离开百度的员工说,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部门,做了什么,因为今天做这个项目,明天做 那个项目。就百度来说,在如此大的形变之下,没有出现太大的管理问题已经不易。一方面,李彦宏算得上先知先觉,几次架构调整都早于管理规模的临界点,中国 互联网素有2万人魔咒之说,百度的调整发生在员工差几千人才到2万之时。另一方面,百度的业务方向为此做了缓冲,数年来百度70%的资源都投入在和搜索紧 密相关的业务上,核心项目之间关联性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不至于被这种松散的项目制离散。
但这一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大不相同。此时百度再也不是一家小公司,而是一艘难于掉头的航空母舰。移动互联网也不像pc端能形成稳定而集中的入口。
此时李彦宏呼唤狼性属居安思危。他依旧是狼,因为狼才会想如何拥有狼性,兔子压根不会想这事。但对狼公司百度来说,有点危险,狼群本应忠诚度极高,朝着目标执着追逐,现在狼群里有点不和谐的声音,想像过去那样步调一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