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年前的“万元户”堪称“高富帅”,如今的“万元户”却是无人肯下嫁的“屌丝”族,金钱未变,只是CPI“兼职”了财富刽子手。
财富保卫战不期而至,中小投资者不愿继续饲养银行这头“蓝鲸”,但没有百万资产,信托等理财渠道都不会抬眼看你,公募基金作为低门槛、高流动性的理财渠道,曾经颇受中小投资者青睐,然而近些年公募基金的连年巨亏又让投资者怀念起了“蓝鲸”的保本、保息。
帮助投资者获得高于CPI的绝对收益成为公募基金挽留投资者的唯一手段。2012年CPI涨幅为2.7%。各种类型的公募基金,谁守护了基民的财富?谁又挥霍了基民的信任?
咸鱼翻身——QDII称王
QDII“起航赴洋”以来一直颇受争议,近乎屡战屡败的QDII在2012年却从各类型基金中脱颖而出,以9.28%的投资收益首度称王。要说这是QDII投资能力发生“质变”,还不如说是2012年海外证券市场的爆发性上涨成全了它。
数据显示,去年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全年上涨7.3%,标准普尔指数涨幅达13.4%,纳斯达克[微博]指数上涨15.9%;欧洲方面,法国CAC40指数上涨15.23%、德国DAX指数上涨29.06%;亚洲市场,日经指数上涨22.94%,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上扬25.7%,香港恒生指数涨幅达22.91%。可见,2012年QDII此轮涨幅显得运气居多,投资能力持续看高似乎还言之过早。
QDII在今年的收益能否继续牛气冲天?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宇预计今年一季度国际资本市场会有一个好的表现,但外部经济环境并不明朗,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太远还看不清楚。
牛气冲天——债券型基金摘榜眼
2012年债券市场延续了2011年底以来的牛市。去年4月山东海龙“垃圾债券”的成功兑付,使得信用债一路走强,纯债型基金平均涨幅达7.82%,重仓持有中低评级信用债的基金投资收益尤为突出。
今年CPI将有所抬头的预期之下,债市能否继续走“牛”?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卢杨认为,今年宏观经济会是弱势复苏的态势,国家定调也是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因此今年债券收益率会有所降低,偏债型基金中投资于中低级评级信用债的基金投资收益可能会更好。
顺势而起——指数型基金入前三
2012年A股上证指数全年上涨3.17%,然而指数型基金平均涨幅为5.99%,看似跑赢了大盘,却是另藏玄机。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沪深300指数上涨7.55%,代表大盘股的中证100指数上涨10.77%,但深证成指仅上涨2.22%,代表中盘股的中证500指数仅上涨0.28%,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分别下跌2.14%、1.38%。可见2012年与大盘股挂钩的指数型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今年指数型基金能否继续给投资者带来惊喜?浙商证券基金分析师邱小平分析认为,大盘股一旦走强,就会轮番走强。2013年继续看好大盘指数,挂钩大盘指数的杠杆型基金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错失良机——股票型基金翻盘未遂
在“野蛮”的A股面前,股票型基金常常上演悲剧。去年下半年随着A股不断探底,基金也是不断减仓,但12月在大盘蓝筹股的轮番推动下,上证指数硬是走出了14.6%的单月涨幅。悲催的股票型基金大多错失了12月的“小牛”行情,唯有重仓金融、地产等热点板块的基金“撞上”了大运,其中景顺核心竞争力最终以31.70%投资收益成为2012年基金状元,但谁又敢说今天的运气不会成为明天的墓地呢。
股票型基金今年的表现是否值得期待?德邦证券基金分析师胡青认为,今年A股应以上涨为主,大部分跑赢大盘应该没有问题。建议投资者选择成立时间在三年零六个月以上,业绩、基金经理比较稳定的股票型基金,回避过度追求短期业绩的股票型基金。
自掘坟墓——混合型基金再难遮羞
如果说2011年“股债双杀”是混合型基金亏损的主因,可2012年债券市场持续了近一年牛市,混合型基金再次垫底可就说不过去了。在其持股列表中不难看出,投资组合中缺少热点板块,自然难言收益。
去年混合型基金中唯有偏债混合型基金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投资收益略好于债券基金,此前一年,偏债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在混合型基金中也是唯一实现上涨的,可见投资收益才是基金的“招财猫”。今年混合型基金如再不给力,恐怕“瘦身”幅度将越来越大。
华泰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胡新辉建议投资者应该长线投资基金,但对于单一行业持股过度集中的基金应该回避;规模较大的基金波动较小,仓位往往更加稳健。
稳中求胜——货币型基金“野心渐露”
货币型基金可说是基金中的“乖孩子”,无论“牛、熊”市包赚不赔。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近期T+0货币型基金的推出,高流动性、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等特性或许会为货币型基金管理资金带来新的一轮“暴增”,“熊市”也可能成为它“增肥”的工具。货币型基金规模称王似乎可以预期。
投资者该如何选择货币型基金呢?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琳琳建议投资货币型基金最好选择基金规模大、实力强的基金品种。因为,其投研能力强,有助于选择投资收益较高的投资标的;其协议存款议价能力强,能够提前锁定较高的投资收益。
隐疾难治——被“遗忘”的保本型基金
既保本又保息?或许你第一个想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基金家族中一员的保本型基金近乎被基民所遗忘。虽然其承诺保本、保息,可一大缺陷足以致命——基民提前赎回不但无法获得收益,甚至连本金都有可能亏损。这在CPI高涨的年代又怎会被投资者所喜爱呢?
自2003年至今也仅有39只保本型基金产品,管理资金规模也仅有637.62亿元,仅占中国公募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的2.23%,如不创新,保本型基金退出历史舞台就只是时间问题。
颓势尽显——封闭式基金即将“作古”
封闭式基金曾经是基金业的“开国元老”,如今却被后来的“小辈”们远远甩开了,甚至可能消亡。成立至今近15年,不论是管理资金规模,还是中短期投资收益,封闭式基金颓势尽显。虽然从长期投资收益来看,封闭式基金仍占据绝对优势,但健忘且“急功近利”的投资者又有谁会一直记得呢。
颇受基金经理喜爱的封闭式基金会将作古吗?华泰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微博]认为,从2013年开始,开创中国规范化证券投资基金新天地的第一批老封基将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到期后顺序逐个转型为开放式基金。在此过程中,每个相关公司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出具体的转型方案,这其中或许就会包含有不同类型的投资机会,值得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