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业生产领域的3D打印,转向大众能够接受的消费级打印机,太尔时代小心把握着变身的节奏
太尔郭戈
文 | 本刊记者 周恒星 编辑 | 房煜 摄影 | 史小兵
坐在一大堆3D打印模型面前,太尔时代总经理郭戈掏出自己的iPhone,指着包裹在手机外面小巧的塑料保护壳说:“这也是用我们的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看着眼前这些栩栩如生的模型,谁能想到这家公司在3年以前还是面向企业用户,制造快速成型模具的“土老帽儿”?
太尔时代是国内3D打印设备的龙头企业。2003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郭戈和几个师兄师弟在导师颜永年教授的牵头下创立了太尔时代。郭戈从公司创立伊始就是总经理。10年前,3D打印行业的光景和现在完全不同。3D打印最早叫做“累积制造”,主要用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客户也大部分是制造型企业。1995年,在喷墨打印机方案的基础上,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三维打印”概念,通过把约束溶剂挤压到粉末床,而不是把墨水挤压在纸张上的方案,创造出了新的打印机。此后,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开始探索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家用领域。
未命名
郭戈告诉《中国企业家》,3D打印作为一项存在很久的技术,长期不为市场关注。很长一段时间,太尔时代和其它同行一样,默默无闻地从事着工业级3D打印机的研发和工艺提升。由于长时间在市场上“坐冷板凳”,公司多年来在经营战略上都是稳字当先。郭戈说,那个时候市场无法出现爆发式增长,可能一年增长20%、30%,仅此而已。多年来太尔时代都是以活下来和降低成本为目标。
“当时的市场容量非常有限,可能北京菜市场的规模都超过整个3D打印市场。”郭戈这样形容。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3D打印没有引起一些IT巨头的窥视,太尔时代得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慢慢成长。
革命性的转变发生在2010年,3D打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家用领域。
2010年前后,美国的Makerbot和3D Systems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桌面3D打印产品。3D打印这个概念开始被热炒,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则认为它将“与其它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3D打印也开始作为一个新奇的词汇为普通人所关注。也是在这一年,经过几年研发,太尔时代成功开发出了UP!桌面型3D打印机。该打印机和工业级3D打印机原理基本相同,成型层厚度范围在0.15至0.4mm,打印物件体积在140mm之内,利用数控技术和材料技术,加热熔化并挤出塑料丝材,运用层层堆积的原理形成三维实体模型。再加上它在打印过程中安静稳定,成型快速,是当时市面上较早的一款适合在工作室或家庭中使用的桌面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