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积极为阿里集团IPO奔波且刚陷入南华早报言论风波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很突然地又卷入到一场与商业无关的热点事件。
起因是其不久之前拜访江西“气功大师”王林的举动。在马云等人与王林的合影被传上网络之后,低调的“大师”暴露在公众舆论之下,媒体、反伪科学人士、网民纷纷加入揭其老底行列。近日,在央视曝光之后,王林逃港避祸并自比最近的热门流亡人物“斯诺登”。
王林并不是第一个被马云“牵累”的大师。三年前名噪一时的道长李一,亦因和马云扯上关系而受到高度关注。即使李一神话破灭后,马云仍曾做出与舆论相悖的回应“李一是一个奇人”。
面对再次卷入“大师”风波,马云最近在微博上回应称:“人类很容易以自己有限的科学知识去自以为是的判断世界。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是用来证明真理的。”马云强调,过度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今天大家是后者”。
这番为其拜访王林辩解的言论则引起更大的争论,以至于好友、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不得不出面找补,史称马云是“带着找破绽的好奇”去王林家观摩空碗变蛇表演的破绽,并劝大家“别太认真”。
很难猜测马云喜欢“寻仙访道”背后的真实动机:或许是为自己“释儒道”合一的管理理念寻找灵感,或许仅仅是空暇之余的好奇,抑或者是寻找虚无缥缈答案的避世之举。这些私人小举带来的风波或许很快过去,对于阿里巴巴的商业形象也整体上无伤大雅,但作为一个商业公众人物,马云可能需要反思的是,其言行为何频频引发争议?
云科技创始人程苓峰认为,马云的麻烦都来自他的野心。马云如果仅作为商人,在商言商,没有人会对马云做的事说太多。关键问题是马云还有其他抱负,总想要获得高于商人的地位,这就使得他对名声、口碑非常在乎,却因此屡屡陷入风波。
不过,马云身上折射的并非个人问题。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表示,中国互联网领域企业家中有许多人是草根出身,是被互联网趋势驱动前行,在短短10年甚至更短时间里获得极高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一切都过于顺利以至于还没开始适应和把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方兴东称,客观条件下,企业家们又陷入“纠结”状态,集体无信仰。“中国互联网发展得太顺,很快壮大,(一些互联网领袖)开始与传统行业接近,与权贵接近。如今互联网理想层面东西变少了,很多人为了商业利益,放弃信念,这就使得精神方面容易空虚。”
一位分析人士则一针见血的指出,王林事件体现出的是成功群体近年来整体面临的信仰之惑和成长之惑。马云这一代人虽然看似风光,但他们是在社会巨大转型时期成长与成功,转型期的种种思想混乱难免在细枝末节上呈现。
马云的麻烦:“澄清”质疑成为家常便饭
就在拜访“气功大师”王林事件被曝光前不久,马云刚遭遇一场《南华早报》风波。马云接受《南华早报》记者采访本是为阿里巴巴IPO造势的一部分,但在这场采访中,马云为澄清自己当初在支付宝VIE事件中决策的正确性,不恰当地用敏感的政治话题做类比。
尽管阿里事后紧急发出声明,称“根源在于《南华早报》不正当引述,嫁接马云观点。”并强调阿里对某类话题无意触及亦无应对经验。《南华早报》总编辑王向伟在回应阿里声明时说,该报坚持原文说法。而业界则紧紧咬住对马云采访录音中19:50-20:20时间段。
面对当事记者主动揽责,阿里被指是避重就轻、显得不仁,其声明中有“洗白”之嫌的“不正当引述”一语也引来网友吐嘈。业内人士指出,马云要强调在支付宝 VIE事件的正确性根本没有必要拿此做类比,这可能是马云由于有了相当安全度、优越感、及自负后的松懈和袒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吕本富则直接批马云在此事上“轻浮”。
实际上,近年来马云身上此类的例子很多,比如其对阿里巴巴私有化的解释。2012年初阿里巴巴宣布私有化,回购价格为每股13.5港元,该价格与2007年底上市发行价持平。
马云当时对外表态称:“有人说我们上市时只融了17亿美金,但私有化要花出去20多亿美金,看起来是个赔本生意,有人建议我们可以用低一点价格把股票买回来。但这不是阿里巴巴的风格。我们希望也必须给所有股东一次选择的机会。”
马云这一表态随即引发外界强烈反弹。当时就有观点指出,阿里巴巴以发行价完成B2B私有化,相当于五年里使用了十几亿美元无息贷款。在阿里香港上市之后套进去的股民不得不忍痛割肉。阿里在随后解决雅虎问题时可以无需发布公告,关起门来从容打“虎”。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阿里巴巴B2B公司在香港上市5年让不少股民都亏了钱,这并无太奇怪的地方,因为上市公司中超过一半的股票都低于发行价,史玉柱的巨人网络同样让很多人亏得一塌糊涂。问题是,马云却喜欢将自己装扮成真的在替股民考虑一样。
上述人士分析称:“无论是用敏感的政治话题,还是谈阿里私有化,马云还是要捍卫自身高于商人的社会形象。马云的野心显然不仅仅是要做一个商人,还有文化、政治方面的考量。”当然,马云引发舆论风波跟其社会地位和知名度急速上升密切相关,背后基石是庞大阿里帝国。目前阿里冲刺IPO的是旗下阿里B2B、淘宝网、天猫等核心业务,估值高达数百亿美元。
阿里最具潜力的业务如支付宝等阿里金融业务则早已划归马云名下,一旦政府放开金融体系,可以想象的是马云很可能又会创造一个帝国。在奉行弱肉强食,靠实力说话的中国商场,马云是个成功的商人,阿里快速扩张的业务已成马云社会影响力的扩散器。
这如同匕首的两面,外界对作为公众人物的马云社会责任感的要求也在提高,其不当言论引发的舆论反弹愈加激烈。方兴东指出,过去外界对马云一直强调的是商业影响,而非社会影响,马云或许没意识到言论会引发如此大舆论风波,未来会吃一堑长一智,谨言慎行。
企业家的精神困境?
科技博客云科技断言:小到一个人,大到国家都有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过程。中国建国后头30年是政治,其后30年就必然转到经济,其后30年,也就是中国正经历的30年,是文化。
业内人士表示,与互联网其他企业家一样,马云同样被互联网发展的洪流裹挟前行,来不及整理自己的思绪。从成功经历看,马云这些企业家的成功很多是无序和复杂的,很多人走了捷径,甚至涉足灰色地带。
上述人士指出,很多企业家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成功和失败,对未来继续成功也无自信,越是感到未来命运不可知无从把握的人,越容易相信常识之外的那些东西。
马云这一态度无疑点出当前中国企业家们集体面临的困境:希望在现实世界之外找到依归。当前越来越多互联网商人,跨过物质阶段的积累后,开始进入到精神积累阶段。寻找信仰过程中一些企业家开始信命,如小米董事长雷军近年来经常强调,“这么多年来,我悟到的是,创业者要信命”,命、运、术、道而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故事也被广而流传。
搜狐CEO张朝阳也有类似困扰,他曾表示,这代人没价值观,也没原则,所以有丛林法则。“各种各样的原因你可能就成功了。你开始利用而不是遵守原则,利用的尺度很大。很多人放弃了谦卑,开始自我膨胀。这也使得中国这代企业家出现精神危机的很多。
张朝阳指出,在美国就没有出现中国企业家的这种现象。像盖茨、巴菲特,基督教文化及整个国家的价值观很牢固。所以美国成功的人没发展成精神问题。如果不按照这个规则,像泰格•伍兹那么多女朋友,社会和媒体就一棍子打死,他没法活。
互联网分析人士谢文表示,“企业家们只能在商言商,可以选择走的道路并不多,加上中国经济前景不明朗,很多人忧心忡忡,特别是有原罪的企业家。很多人选择读书,或移民,一部分不甘心的企业家在坚持,想改变现状,却无能为力,都显得非常的抑郁。”
谢文对腾讯科技表示,看起来马云经常和柳传志、史玉柱们在一起交流,但一群商人更多的还是在谈生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提高,这些名人们发现找自己的人,往往都带有各种目的,这使得马云们会对人产生防范心理,久而久之会产生空虚寂寞的心理。
“日本、台湾这些先富裕起来的地方也曾有类似现象。归根结底是中国经济发展太快,马云们迅速暴富,3、4年就可以赚到其他企业家需10年甚至20年才能赚到的钱,很多人内心开始膨胀,而当经济减缓,赚钱变难的时候,这一切又会发生改变。”谢文说。
一位分析人士谈及当前企业家时表示,要建立一个常态社会,使成功有一定之规,使失败有一定之因,让人们认识到努力、正直、善良、聪明更易成功,贪婪、懒惰、奸邪、平庸更易导向失败,只要人们内心缺乏稳定感,对未来有太多恐慌感,大师就永远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