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开始,智能电视成为一个消费电子行业的热点话题,特别是乐视和小米先后进入这个领域,让传统家电企业照实出了一身又一身的冷汗。虽然苹果和谷歌两家巨头的智能电视产品始终未揭开庐山真面目,但是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先行一步也让这个市场格外热闹。
说到智能电视,就不得不说到比巴萨队还宇宙无敌的“互联网思维”,最近在做智能电视的选题采访,经常要与采访对象讨论的一个命题就是:未来硬件越来越不值钱,甚至免费,我们可以靠服务或者粉丝经济赚钱。这是当下最流行的说法之一,互联网企业在手机领域的逆袭,确实为这种说法提供了一定的说服力。
因为我也是比较老土的,而这个时代变化太快,变化太快的一个现象是据说现在90后00后们看到苹果手机也认为“土”了,是很土的大叔们玩的东西。而我恰好是拿着一部苹果手机满街走,所以每次对方说到硬件免费、服务赚钱时,我总是很诚恳的掏出手机想请教对方:为什么我当时要花5000块钱才能买到一部苹果手机?而且许多人和我一样。
你说苹果手机不赚服务的钱吗?雷军、贾跃亭哪个不以乔布斯为榜样?所谓的打造生态圈用生态圈里的服务来赚钱的思想,是和苹果的APP STORE的启发有关吧。你说苹果没有粉丝经济吗?去北京三里屯苹果店站5分钟就知道了。那么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乔布斯坚持要赚硬件的钱,而且赚的比谁都多呢?5000块钱是什么概念,定价4000以上的手机绝对算高端产品了吧。就像创维总裁杨东文的发问:能赚钱,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不赚呢?
在采访中,我听到有人给我举360杀毒软件免费的例子,确实360杀毒软件免费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免费经济的现实可能性。但是,杀毒软件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品,它的特殊性在于两点:第一,产品即服务。软件是一种产品,无形的产品,其基本服务是包含其中的,包括可以升级咨询等等。它和那些有形的物理介质的产品有所不同,后者还是存在产品与服务分离的状况。第二,正因为它是无形产品,所以它不需要制造业的介入,也不需要中间环节,不需要复杂的供应链设计。而供应链的设计能力和反应速度,才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下一个经常被举的例子,当然是手机,手机需要供应链设计、手机也有中间环节。现在有免费的手机,主要是运营商的合作产品。还有一些用互联网思维制造的、以硬件成本价供应的手机,比如小米手机。而在电视领域,乐视电视的做法与小米手机非常神似。
这里涉及另一个问题,即绝对的硬件免费没有出现,但是硬件产品既然可以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出售,而制造商依旧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利润,那么说明硬件制造商的利润正在薄如刀片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硬件免费也存在理论的可能。
但是海信集团首席科学家黄卫平也提出一个反驳观点:即当制造业的利润被无限压低的时候,其产品必然只能是低端产品。电信合作商的手机确实免费,但是你愿意用吗,有多少人愿意用?可以进一步追问的是,拿到那样手机的人,会有拿到苹果手机的那种荣耀感吗?当然,互联网企业擅长的粉丝经济或许可以解决荣耀感的问题。
其实,关于硬件免费、服务赚钱的说法,互联网阵营自己已经有人反水了。那就是搜狗CEO王小川。他的观点供大家参考:搜狗CEO王小川在公开演讲中指出,硬件在繁荣的背后正在陷入互联网形式主义的陷阱,即:免费、快速迭代、社交社区化三个方面。王小川认为,用免费的思路做硬件是一个大的陷阱。不仅免费,低价也不是互联网硬件的方向。他指出硬件和软件的商业模式不同,硬件要面临库存、成本等费用的压力。他还指出,“低价比免费是更危险的提法,”增加产品背后的附加值是才是核心竞争力。他预测,未来硬件在共同相同的情况下,拼的应该是高价而非低价。
我不懂互联网,但是我认为,王小川先生的回答,基本上解答了为什么苹果手机值5000块钱的问题。而且赚钱之后,苹果会继续通过服务和粉丝经济赚钱。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企业不提倡做5000块钱的手机,而提倡免费呢?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企业目前在制造端缺少规模效应。
从理论上说,产品的规模越大,产品的成本越容易被摊薄。当薄到一定程度时,确实接近免费了。但是,对于传统的供应链而言,生产成本的降低,却并不意味着流通成本的降低,甚至可能是相反。所以,最终的终端售价还是不能降下来。
但是,现在的互联网企业通过粉丝经济、社会化营销等手段已经成功的改造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大降低了渠道费用,甚至趋近于零。但是,他们目前还没有办法真正影响到制造环节,还没有办法在智能时代替制造企业设计出更加“智能化”的供应链,越是个性化的需求,其实对供应链的要求越高越复杂,需要支付的对价越大,而不是相反。这一点,优势仍旧在制造企业手里。
但是,互联网企业手里有用户,真正的用户,大量被激活的用户。从用户的角度,当然东西越便宜越好,苹果毕竟只是个例。所谓挟群众以令天下,发动人民战争,这是中国革命早已证明了可行性的游戏。可以想象,如果互联网企业可以在智能电视领域获得在手机领域那样的压倒性优势,传统制造业全都死翘翘,或者变成一个一个小富士康(纯粹的代工者)后,他们会重新抢占高端市场。这本质上仍旧是一种产业链博弈。这种博弈,过去国美苏宁与诸多家电厂商玩了十年有余。只不过现在互联网企业玩的更彻底,通过寻找专业代工直接颠覆传统制造兼品牌商。
事实上,制造业并非只能坐以待毙,现在在手机领域能与苹果抗衡的,并非另一家互联网企业,而是制造型企业韩国三星。为什么呢,按照互联网企业的思路,产业格局应该像太阳系一样,自己是太阳,是中心,别的一堆小行星分别占据一个产业链环节,围着自己转。只要产业链其他环节不形成合力,就不会造反。但是偏偏有个三星,虽然是制造企业,但是居然把其他环节横向整合全吃进了,连苹果也只能一边与三星打一边合作。但是学习三星的难度在于,很少有制造企业有如此强大的横向整合能力。
以上观点,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