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运营与创业>文章页
创业者解析:投资人,K12蓝海在这里呢!
字号:

时间: 2014-03-06 来源:i黑马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投资 创业
换个时髦的说法是:小学生家长没有这个“需求”!这是我在交流中听到次数最多的说法,也是“杀伤力”最强的否定理由。但是这个认知有问题!

  i黑马发现,幼儿启蒙软件和成人自学工具在国内风生水起,小学教育辅助的工具却乏善可陈,专注这一领域的产品更是难得一见。

  邓啸明专注家庭辅导工具领域已有时日,期间与投资人多有沟通;发现投资人对这一领域的认识仍嫌生疏,稍有误解。本文来自《芥末堆》,对投资人的误解进行了解析:

  认识一:家长不愿意参与孩子学习。

  换个时髦的说法是:小学生家长没有这个“需求”!这是我在交流中听到次数最多的说法,也是“杀伤力”最强的否定理由。但是这个认知有问题!

  原因不解释,直接看数据:2011-2012年期间本人在学而思师资培训部任职,参观小学数学高年级课程50个课次(每次3小时)以上,基本上陪听家长与学员人数之比都能保证1:2以上。低年级数学旁听人数更多,学而思远大路教学点每学期排课30节以上,几乎所有班级里面的家长人数都不少于学生人数。大量家长旁听在一线教师当中是熟知的常识。

  所以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家长都非常愿意参与孩子的学习。在学而思,旁听家长里面更有约有四分之一会带上笔记本全程聆听,辛勤笔记。旁听的家长里面包括了大学教授、PE投资人、外交官员、培训机构老板、全职太太、全职爸爸等等!家长们深知家庭辅导的重要性,热切地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却苦于有限的参与途径!

  试想通过手机软件提供便捷的参与方式,让家长高效地完成这份心意,那将是多大的一片蓝海!

  认识二:有了培训机构,家庭教育就不重要了

  大量国内的家长会觉得:学校老师讲一遍,课外老师查漏补缺一遍,自己就不需要(不忍心、没能力)再操心孩子的学习。这也是有问题的!

  事实是:家庭教育始终是最重要的环节。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相互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吸收和品德培养。

  单就知识吸收而言,学校与培训机构讲授的知识越多,家庭教育需要呼应的内容也就越多。家长经常被要求关心孩子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但是很少有家长的反馈能让老师满意。因为不听课的家长其实做不到有针对性的呼应、配合。这时候家长需要一份简单的操作指南,罗列需要呼应的要点或者注意事项。

  此外,品德培养部分同样需要智能的工具支持。2008年中国教育学会在浙江调查了4536名家长,结果显示89.7%的家长非常渴望参与“亲职教育”(教家长教育孩子),但是他们一学期最多能抽出2-4个小时来学习。有限的知识储备和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正是对智能化工具的需求。

  宽泛地说:学校教育逐渐现代化,课外培训已经走在了时代前沿,但是家庭教育的传承方式却依然跟孔子时代相当,即“父传子、子传孙”。所以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不论是德育还是智育,家庭教育都是最容易、也最需要用新技术强化的短板。

  认识三:家庭辅导涉及广、主观性强,无法整合成移动产品。

  投资人可能有经验:家长都有自己的教育观,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化需求,一款移动产品很难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种观点在逻辑上是对的:高度的差异性始终是教育数字化的难点;缺少有力的教育理论支持,移动设备也很完成严谨的判断。

  但是另一方面的事实是:工具性的产品可以实现部分的方案集成。我们专注研究家长辅导孩子的过程,将整个过程拆分为更小的行为或者领域,然后就可以在特定的环节提供恰当的产品,从而抓住服务家长、抓住用户。

  以小而美的产品切入家长群体,将来它可以成为家长端的流量入口,为高级的服务提供大数据的支撑。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渴求智能便捷的辅导工具,在这一蓝海中我们可以尝试为家长的德育或者智育提供小而美的辅助工具,继而打开一片用户的缺口。

  下图红色框中即为小学阶段辅助教育成果的主要APP(其他区域则表示相关、做参考的APP)。红色框中APP的来源与功能划分泾渭分明:左边的产品针对学习者本身,适用3-8岁儿童,具备简单的教育功能;右边针对学生家长,全部为培训机构开发的CRM系统,具备部分家庭教育辅助的功能。相比时间轴最左端的幼儿启蒙软件和靠右端的成人自学工具,小学教育辅助的工具乏善可陈,专注这一领域的产品更是难得一见。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