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上地东路得实大厦的滴滴打车办公室,偌大的空间被新员工们挤得满满当当,一派繁忙景象。柳青的办公室靠窗,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维相邻,里面除了一张办公桌和几把椅子之外没有多余的物品,比她原来在高盛香港的办公室简陋了许多。她穿着黄色休闲装和蓝色牛仔裤,与这里的创业气氛挺搭。只有当下属递过文件,她一气呵成签字的时候,才暴露了她过去12年投资银行的工作经历。
8月2日,柳青正式从高盛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职位离职,加入一家创办不过两年的公司——滴滴打车并担任首席运营官。她的角色转变如此之大,以至于当她的好友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听到这个消息后吃惊地说:“你放弃了这么好待遇的高盛,跑去跟的哥打交道,什么情况?”
她自己显然已经对新环境非常适应了,时不时还会兴高采烈地跟同事们开个玩笑。每当她原来高盛的同事到北京出差,她还会邀请他们到自己的新办公室坐坐——顺便吃个盒饭。
不过,她的挑战显然还刚刚开始。在经历了上半年与快的打车在出租车打车市场的补贴大战之后,进军商务用车的滴滴还将面临与易到用车、快的打车、优步(Uber)等中外豪强的另一场混战。谁都想成为中国的Uber,可是Uber只有一个,柳青能够与滴滴的团队一起,完成这个高难度的任务吗?谁让她是柳传志的女儿呢。
离开声誉卓著的高盛,加盟创业公司滴滴打车,柳青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去年9月,还在高盛的她就已盯上了滴滴打车并找到了程维,希望投资这家公司。不过,当时的滴滴打车并不需要那么多钱,老股东愿意引入的股份也比较有限,最后她只能放弃了这个想法。去年年底,滴滴打车最终拿到了中信产业基金、腾讯等机构共计1亿美元的C轮投资。
“投资人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不能有漏网之鱼。”仍然不死心的柳青在今年6月又带着团队来到滴滴,却发现他们仍然来晚了。此时的滴滴打车已经是当红辣子鸡,引来了更多的投资者的追捧。有点沮丧的她开玩笑地对小她5岁的程维来了句:“既然你不让我投,我就给你打工吧!”
没想到程维还真接招了,过了两天就约她正式谈加盟的事情。两人连着谈了三天之后,柳青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虽然做了12年投资,柳青心中却始终藏着个实业的情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柳传志的影响:她亲眼看着一直忙忙碌碌的父亲将联想做成了一家令人尊敬的跨国公司。通过父亲,她还接触到了俞敏洪、马云、王玉锁、王文京等众多企业家朋友,他们大多是做实业的,做投资的反而比较少。
“我很感谢自己在高盛积累的投资经验,现在我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自己到一线去创造价值。”她承认,自己多少还是有点企业家情结的。而当她将自己的决定告诉这些企业家朋友的时候,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深有感触地说道:“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做企业家,其实不仅仅只是选择了一种职业,而是选择了一种人生的表达方式。”对于已经做了12年职业经理人的柳青来说,她希望选择一种新的人生表达方式。
她做出决定之后,也征求了父亲的意见,没想到柳传志非常支持。
父亲的支持或许建立在柳青过去的战绩上。柳青在高盛的成绩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下来的。
虽然已经离开了,柳青对于自己的老东家仍然身怀感激之情。2001年,还在哈佛大学攻读理学硕士的她获得了去高盛暑期实习的机会。依靠在实习期间给同事们留下的良好印象,她在第二年获得了面试分析师职位的机会。而为了准备高盛的面试,那一年她在美国哪儿都没去,恶补了大部头金融知识。由于当年美国的经济形势不好,往年要招20多个分析师的高盛当年只招6个人。
在高盛,可没人知道也没人在乎你是柳传志的女儿。她一共经历了18个面试官的考验,直到最后的大老板。考完专业问题之后,大老板看到她简历最后一栏的“兴趣爱好”中写着“唱歌”,于是要求她现场来一首。柳青唱了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恒》,却发现大老板面无表情,而实际上她已经通过了。“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我人生最高兴的几个时刻之一。”她笑着回忆道。
然后是炼狱般的工作,每周100个小时的工作。当年招到的6个分析师,有3个干了半年就辞职了。柳青牢记父亲“要想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的劝告,咬牙坚持了下来。两年之后,她从投资银行部转到了直接投资部,开始了找项目、投项目、管项目的过程,这一下子就做了10年。
最近几年,身为董事总经理的她和团队一起每年要看500-700个项目。
2013年,在柳青的操盘下,高盛联合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对爱康国宾集团投资了1亿美元,高盛也常年被清科集团评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50强”。这几年,她的团队投资的很多项目已经进入了收获期,而她自己也进入了个人的收获期。
“我在高盛实现了三个过程: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实现自己。”柳青认为,高盛带给自己最大的帮助就是视野。在高盛,她能够与精英中的精英一起工作,一起接受挑战,一起看到大多数人看不到的东西。也正是由于对高盛和团队的不舍,当做出离开决定的时候她在西藏的高山上痛哭了一场。
在那里,她打开了视野。早在2009年的时候,高盛的美国投资团队就曾经投过一家很不起眼的公司——Uber。如今,这家公司的年收入不过2亿美元,估值却已经高达180亿美元,PS高达90倍。柳青曾经跟这个团队做过交流,自己在美国也体验过Uber的服务,感觉很不错。
柳青的iPhone上装着“滴滴打车”和其它不同的打车APP和专车APP,她在北京的时候也经常体验不同的服务。她熟练地打开不同的APP给记者展示产品和应用,通过地图比较两者在附近的出租车密度。
做了这么多年的投资,她非常看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在“衣食住行”当中,“行”的问题一直都没有通过移动互联网解决好,而这就是滴滴打车等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机会所在。她也是“互联网思维”的忠实拥趸: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先要获得用户的喜爱。有了很好的用户模式,未来就能够找到商业模式,最后找到收入模式。况且,打车软件已经让北京出租车的空驶率降低了20个百分点,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吗?
“事情是好事,也很有前途,能不能干成,关键还要看谁来干。”柳青的这番话,听起来有点联想“事为先人为重”的味道。柳传志并不担心女儿对事情的判断,他最不放心的,恰恰是过去一直都在“高大上”行业的柳青,如何才能融入滴滴的创业团队之中。
对于已经做了12年职业经理人的柳青来说,她希望选择一种新的人生表达方式
这不,柳青在滴滴第一天开的第一个会,就已经让她头疼了。当天一大早她来到滴滴开早会,听到的都是非常具体的业务问题,而且全都是行业术语,只能拼命记笔记。不过,当她接着参加了公司的第二、第三个会之后,那个倔强又自信的柳青又回来了,毕竟滴滴业务再复杂,也比自己看过的很多传统行业要简单得多。
之后,柳青还参加了滴滴的团队建设活动,做团队破冰游戏,每个人都要回答出一首唐诗,答不上来会被恶搞。她答出了陆游的一首诗,那些没答上来的同事可被整惨了。用程维的话来说,柳青在滴滴会经历一个“了解、融入、喜欢”的过程。在短短的时间里,她已经喜欢上了这家公司,喜欢上了这里的创业氛围:滴滴的团队很简单,很有活力,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没有那么多的公司政治。“这边崇尚简单、开放、拼搏的文化,和我的个性很合。”柳青说。
如今,这家刚刚两岁的公司还在快速的膨胀之中,其业务从单纯的出租车打车服务拓展到了商务用车,未来也许还有拼车、公交、地铁等多种出行方式,直到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移动出行平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滴滴的员工人数从200人增长到了500人,然后又增长到了现在的1000人……它还在不断地引入各路精英,除了柳青之外,还有来自Oracle等跨国公司的高管。这样的一家公司缺什么呢?“在企业文化、团队建设和组织梳理这些方面,相对于业务发展是滞后的”。滴滴要成为一家平台级公司,就必须补上这些课。此外,滴滴还必须尽快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运营流程,并建立起高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才能避免高速增长中不可避免的失控现象。这些都是柳青相对更擅长、也能够与精通业务的程维形成互补的地方。虽然看别人干活与自己挽起袖子干还是很不一样的,但是投资银行中也不乏成功转型的例子:如今的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当初也是从高盛投资银行部执行董事的职位上转过来的,阿里巴巴集团副董事长蔡崇信也是投行出身。
根据与程维的约定,柳青将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切入,并且尽快熟悉其它的业务。“也许还要过两三个月我才能把所有的运营工作接过来,我对自己有这个期望。”她的脸上并没有太多的疲惫和担心。尽管柳青放弃了原来在投行的高薪,以不到原来收入1/10的薪酬加入滴滴,但她似乎并不纠结,对未来充满期待。
在滴滴,投行出身的柳青并不负责融资的工作,“这个事情过去程维一个人就已经做得够好了”。她已经离开了自己熟悉的“舒适区”,开始迎接全新挑战。
“有业内人士认为你在这里最多能够呆上半年的时间。万一他们不幸而言中,你失败了怎么办?”
“如果我什么都没有学到,关系也搞得很不好,这才是失败。”柳青想了想,笑着答道,“我想这个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对于我个人来说,尽人事听天命,不求成功只求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