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谴责美国的不少大公司老总级人物患上了“传染的贪婪症”,这个名字很快就成为了流行语。如今说起来,公众痛心疾首的不是一两个坏事做尽的公司首脑,反而是那几十甚至几百几千的同流合污者。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纵容、默许乃至支持这些挖公司墙角自毁前程的行为?贪婪是否真的像流行病一样会传染?退一步想想,如果在一家商业公司里面,身边围了一群只知道无意识地去贪得无厌的人,你自己还是否站得住脚,懂得对或错的辨别?还真的不好说。惟一能够遏制这种恶性贪婪的,让社会清醒一些的,也许真的只能是今年开始的这一场大的经济衰退。不见棺材不掉泪,古今道理一般同。
CFO之七宗罪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质疑公司的CFO(首席财务官),满天飞的假账把CFO这些一直躲在幕后操作的关键人物推到了前台,接受从未有过的闪光灯的“欢迎”。从前报纸头条CEO的字眼被CFO所取代,但不同的是,CFO们甫一出名,便成了骗子的代名词。在安然CFO法斯托被控七项罪名成立的时候,人们开始怀疑大公司里的CFO除了会做假账之外,还会做什么。
下面是给CFO归纳出来的七大问题,也可以引用基督教七宗罪之说为其定义。这些问题出现在大公司,尤其是对丝毫动静都能引发股市地震的跨国巨头的CFO身上,称其为“罪”,一点不为过。
1.欺骗
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也就是财务总监或首席财务官,这个光彩仅次于CEO的称谓现在的意义变了,变成企业大骗子(Corporate Fraud Officer),或是首席大骗子(Chief Fraud Officer)。原因很简单,一系列的假账丑闻让投资人失去了信心,更确切地说是对一向以诚信为天职的CFO失去了信任。
CFO在财报或者账目上的真实谎言,一一赘述恐怕大英百科全书也难以容纳,随手拈来就是安然、世通这样的造假教科书。对于造假手段来说,出其右者相信不在少数,但还有谁能把这几页报表抖落得如此震天响呢?
欺骗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做假账,假账的操作方法有n多种,但从形式上分,只有两大类。第一种是假账真算。会计们用以记账的依据本身就是虚假的,就算会计再认真工作,最终产生的会计报表数据也依然是虚假的。在国内,这类假账的应用者是“闻名遐迩”的黎明股份和银广厦。
另一种是真账假算。会计们用以记账的依据是真实的,但后期采用了一些“技术手段”,使得财务报表看起来“似是而非”。有的企业为了逃避监管部门对部分不合理、不合法开支的检查,同时为经理人公款消费、从投资人口袋里偷钱创造条件,人为地设置“两本账”,一本是对外公开的财务报表账,一本是供企业内部人使用的小金库账。有些企业甚至根据不同目的肆意造假,人为编造出三本账、四本账、五本账……以应付政府监管的不同方面。
目前的市场情况就是这样,那些讲真话和实话的企业反而会受到市值跌落的惩罚,而人为修改财报的企业却能够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这种局面势必会鼓舞CFO冲破重重“封锁”,继续在报表上“笔削春秋”,哪怕在多名CEO和CFO被起诉面临牢狱之灾的紧张时期也是如此。为了赢得公司股东的信任,每隔一段时间企业就必须发布一些利好消息。如果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并不像预计得那样乐观,那么CFO的工作重点便转向修改相关财务信息暂时欺骗股东和投资者方面。而如此形成的恶性循环是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得以扭转的。
2.结党营私
没有CEO,CFO不敢对财报动手动脚,同样,没有CFO的通力合作,CEO也无法把财报做的跟自己想象的一样完美。分析人士指出,与公司CEO打得火热可以使得CFO的日子更好过一些,尤其是在面对一位铁腕CEO时,CFO只有俯首听命,否则的话只有卷铺盖走人。因此,尽管许多人士为CFO开脱,但结党营私的罪名是跑不掉的。既然担任CFO就应该敢于成为公司内部最正直的人,如果连CFO都遭到了腐蚀,那么整个企业也就快要病入膏肓了。
让CFO成为最正直的人这个要求现在看来多么苛刻,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惊曝出的会计丑闻令美国股市一片哗然,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企业的CFO都在干什么?难道他们都没有判断力吗?还是他们与其他企业老总们串谋一起欺骗投资者?促使CFO与CEO狼狈为奸的因素很多,有被迫造假的因素,也有个人感情因素。比如盲目崇拜深具领导魅力的CEO,将其指示尊为圣言。世通的前任CFO斯科特-沙利文就将公司的CEO伯纳德-埃伯斯视作圣人,无论后者提出多么过份的要求都一一答应下来。另外安然公司的员工也作证说,公司当时的CFO安德鲁-法斯特罗简直就是当时的CEO杰弗雷-斯金林的左膀右臂,两人好得甚至可以“穿一条裤子”,因此在公司里没人敢怀疑法斯特罗的财报有水分。
曾经担任过CFO的菲利浦-瓦尔雷的话非常发人深思。瓦尔雷是一位受到良好教育的财务负责人,他在担任CFO期间的薪金也非常令人羡慕,但是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CFO的职位,他表示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他不愿再按照公司CEO的要求去故意修改财务报表。瓦尔雷甚至表示,就因为他不愿与公司CEO同流合污而是希望能够遵守严格的财务制度使得自己在公司里成了“孤家寡人和麻烦的制造者”。瓦尔雷说,上述称呼仿佛成了他身上去不掉的一个标签,无论他今后再受聘于哪家公司,后者都会对他心存忌讳。
3.懦弱
据CFO杂志最近进行的针对财务负责人进行的独家调查,大约17%的受调查者表示在过去五年间,他们的老板都曾要求他们至少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过一次修改。这其中有些财务人员就屈服了老板的要求,但大多数人都对这种非份的要求予以了回绝。
但是,心理学家指出,CFO们也有自身的缺点,那就是他们在发现自己的判断是错误时往往会进行自我安慰,认为这么做完全是因为他们听从了老板的旨意,更可悲的是,一些CFO把取悦老板视作天经地义的事情,无论后果如何都会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哪怕老板让他们修改财务报表。
曾经在多家互联网新兴企业担任过CFO的史密斯对这一职位面临的多重压力深有感触,但他坚持认为,CFO们在听命于CEO的要求从事欺骗活动之前应该扪心自问,这是否是他们的本意,他们是否愿意为了CEO或是公司的短期利益而昧着良心修改公司的财务信息。
4.尸位素餐
从全球范围来看,会计职业是一门古老的职业,过去50年,会计专业体系几乎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但我们的经济生活由于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在企业值钱的财产在当今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如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而以前被人们所忽视的专有技术、专利权、商标、商誉以及企业人才等,在当今对企业来说已变成是生死攸关。但经济生活中的这种微妙变化却并没有引起会计体系的相应变化,有些企业的CFO至今仍不知道如何准确、客观地来计量这些无形的资产。但企业经营失败却又通常与这些资产相关联。这就致使很多CFO不能从财务专业的角度来提前预告企业经营之风险。加之在新技术推动下的金融领域中的诸多创新工具,更进一步增加了CFO衡量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难度,从而使CFO行业置身于一种高风险的行业。最近在美国出现的几宗大的假账案,无一不与这些因素相关联。同时,CFO也是企业的领导者之一,他还承担着企业未来设计的责任。
据美国《CFO》杂志透露,在1999年,大约39%的CFO被新上任的CEO炒掉,75%的CEO炒掉了当前的CFO——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CFO必须是制订公司战略的参与者之一,如果他和CEO的意见不合,只能收拾铺盖走人。
5.目光短浅
微软每个财年对预算计划都要进行详细周密的梳理,其他跨国企业也是如此。财务计划对于企业运作和市场拓展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很多企业的CFO对预算和计划懒洋洋的态度,借口是行业发展太快,计划老是赶不上变化,因此企业预算可有可无。有人分析各种原因:“这是因为他们在做计划时,中间差了好多步没有做,只抓住了一些孤立的片段,这样当然看不清全局。而且很多CFO做预算的时候,并没有把企业的宗旨考虑进去,往往是为做预算而做预算,这样当然不会有什么意义。”
作为CFO必须明确企业的经营宗旨,因为有了三五年目标之后,就会知道你需要推出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然后才能据此制定财务实施计划。这并不是CEO一个人的事。比如,这个市场规模是否够大?增长速度如何?将会带来赢利还是亏损?现有的资金够不够?融资是用公募还是私募方式?什么时候需要去借钱?还需要哪些合作伙伴?寻找合作伙伴是需要他的资本还是别的资源?而现在很多人做计划,拍拍脑袋就决定今年要做什么,明年要做什么,计划的随意性很强。这样做出来的计划其实并不是企业自己的东西。
制定预算的时候,跟预期发生很大偏离的时候怎么办?业内人士建议每个月企业要有一次总的评估,重要的指标CFO每天都应该看。这时CFO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及时发现偏差,及时通知责任人。偏差肯定会有的,关键在于CFO的雷达系统能不能及时发现,只要发现了就有解决的方法。
6.不学无术
有一家名叫斯彭斯·斯图尔特公司的猎头公司,主管CFO业务的彼得·麦克莱恩在调查了《财富》500强公司的CFO的会计资格证之后发现,仅有20%的CFO是持证公共会计师;35%有MBA学位;5%既有会计资格证书,也有MBA学位。前面提到的安然CFO法斯托有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商业管理硕士学位;世通CFO沙利文有纽约州立大学的商业管理硕士学位;环球电讯CFO丹恩·科尔斯有科内尔大学的金融和公共政策博士学位。
其实,会计学培训促进学员重视数据,MBA教育则只是激发学员的创造力。分析家史蒂文·霍尔说:“CFO的素质对提高资金的效益很重要。但在目前,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林恩·特纳是SEC的前首席会计师,他对许多公司的财务人员不懂基本的会计学原理感到吃惊。他举了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他接到得克萨斯州一个公司打来的电话,说他们与SEC的审计人员发生了争执。后来,这家公司的律师告诉特纳,该公司的CFO没有学过会计学,是一个营销人员。
忽视基本会计原则可能会影响CFO能否妥善处理近年来面临的一大挑战:“管理获利”的压力。投资人对那些未能达到财务预测目标的企业是很残酷的。而且股价下跌对拥有许多股票期权的企业主管也是极为不悦的事。对CFO本身也是不悦的事,因为他们的酬劳—大部分来自股票期权。
企业管理研究团体“企业图书馆”的米诺表示,如果CFO被要求举行会计师资格,就像律师必须接受法律训练一样,他们就比较可能诚实呈报财务数字。
7.挟权自重
一家国内企业的CFO,是个权力的狂热追求者,党同伐异是他最喜欢的游戏,由于所在公司结构庞大,分设机构多,仗着与总裁的亲密伙伴关系,经常行使人事主管的权力,对公司进行大清洗,最无法让人相信的是,竟然把总经理给炒掉了。这绝对是真实的事情,相信国内其他权力制衡体系不完备的公司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并不是国内企业CFO权力过大所引起的。其实在美国,CFO的权限,要比中国公司的总会计师大得多。实际上,CFO手下的controller,有些类似中国公司的总会计师
但是美国公司的CFO职权相当明确,决不会出现越俎代庖的事情。尽管美国的会计丑闻一个接一个,但至今还未出现类似上面那样的事情。
(下篇:CFO之八诡计)
暂无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