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华集团董事长 何庆源
原职: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大中国区董事长
我是一个喜欢“碰撞”的人。从打工的第一天起到离开诺西的那天,我从来没有在同一岗位上工作超过三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常换公司。我会主动申请,在同一家公司内尝试不同岗位、不同挑战。
因为我觉得在一个岗位上做三年,该学习的、能贡献的东西都已经差不多了。三年(三年上下,不一定是严格的三年)时间,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基本可以达到巅峰,之后要么维持,要么走下坡路——大公司的考核标准基本是每半年抬升一次,业绩指标会将你一直向前推。等有一天,你在这条路上走到头,就会有一种掉进坑里的感觉,很难出来,即使出来了也必定不是急流勇退的状态。所以,在巅峰的时候退出是最好的,人生、工作状态都不会受到影响。
回想起来,从北电网络到摩托罗拉、从诺基亚到诺西,我确实都是这样做的。对于职业规划,我总是做未来3-5年的规划,规划太长远没什么意义。但有了“50岁之前一定要改变打工的状态”这一想法,要追溯到我在北电工作的时候。
1987年底,我已经在加拿大北电工作了四年,担任研发小组组长。由于某些原因北电要裁员,每个小组需要提交两个名字。最初,我选择了两名最后加入的年轻人,毕竟他们年轻容易找工作。但是上级驳回,说要裁掉“贵”的员工。无疑,“贵”的代表资历老的、年纪大的。
因为对于公司来说,做软件工作,经验并不是太重要,而年轻人创造力好,用人成本低。就这样,我只得上报了两名老员工的名字,尽管他们还有子女上学和房贷等生活压力。
那一次,我非常有感触:当你最需要公司的时候,公司很可能会抛弃你。都说在大公司工作是最安全的,但是一旦遇上裁员,你只有两种命运:要么你是裁人的人,要么你是可能被裁的人。可见,打工并不安全,最安全的是自己当老板。从那时起,我告诉自己:50岁之后,我一定不能还再打工。
2008年10月离开诺基亚-西门子之后,我在大公司的职业打工生涯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开始进入我称之为“Life2.0”的时代。
刚好,今年我50岁,是当初设定目标的最后时限。我成立了旻华集团,主要做天使投资,算是没有超时。其实,两三年前,我就准备结束给跨国公司打工的状态,只是诺基亚希望我在诺西再留18个月,所以推迟到去年才得以抽身。现在,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为3家美国上市公司和中钢集团做独立董事。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帮助我投资的旻华集团发展,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一些创业企业, 帮助他们发展。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私人的,跟家人在一起。
目前,我在工作上尝试的这两条路,走的是两个极端。一条路是上市公司的治理。原来在诺基亚也好、诺西也好,实际上我都是在大集团的分公司做一把手,很多集团总部的运作是看不到的。现在做上市公司董事,就可以从整体上、从董事会的角度出发,去把握公司的基本运作和治理。做董事进可攻退可守,进可以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层,退可以一直做董事,这个职业是没有年龄限制的。而且,给美国的上市公司做董事,帮助我进入了美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董事圈子。另一个极端就是接触一些刚刚起步的公司,他们基本上除了好创意什么都没有。创业很艰难,到我这个年龄,精力、体力都有限,再去开发产品、重新创业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可以投资,让年轻人去做。
说到投资创业企业,这对我算一个比较新的挑战,因为2006年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投资。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2006年我在亚杰商会(AAMA)遇到一个机会:一位与阿里巴巴马云同名同姓的青年,正在为他的母婴社区网站“妈妈说”找投资。恰好当年9月我儿子出生,太太希望通过网络记录儿子的点点滴滴。这让我看到“妈妈说”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就投资了。此后,AAMA让我有机会与很多的VC打交道,也感受到了一批年轻人的创业激情。我逐渐认识到,离开这个行业是一种可惜,所以开始投资。
幸运的是,我之前的行业背景让我对现在投资的领域有较深的理解,也有较多的资源可以利用,资金与创意在我这里碰撞,我可以更好地配置两方面的资源,使创业者成功的可能性增大。与在大公司打工的生活相比,我现在的工作压力反而小了很多。
以前我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严格来说,打工就是合约,公司为你付出多少,你就要相应地为公司付出多少。如果合理就继续,如果公司觉得不对称可能请你离开。那时候,我有70%-80%的时间要出差,压力很大。
现在的压力则变成另外一种。因为有第三方审计等专业机构,所以在上市公司做董事的压力相对较小,主要靠的是经验、智慧。做投资考虑的则是把压力转嫁到创业者身上,如何更好地让创业者努力工作。可能一些人觉得,在大公司做高管的时候总是前呼后拥,说一句话大家都愿意听。但我觉得,那些都是虚的,不是自己一辈子能够拥有的。那样的生活都是工作需要,一旦有一天从位置上离开,你偏偏又把这些看得很重,一定会觉得很失落。
我从来没有把这些看得很重,而是觉得对自己的挑战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换个角度来想,给美国、中国的上市公司做董事,也是很高的位置,董事会管理CEO,是给他们定薪水的。而且,董事的待遇也不错。所以,我现在的心态很平和。实际上,每个人在职业上的改变最难过的是自己这一关,如果过了自己这一关,什么都好说。
从加拿大到香港,从香港到大陆,从服务跨国公司到建设投资公司,有人说我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有人说我太傻,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看待。太多人都在想象以后的工作、位置一定要比现在高,但那样会失去很多机会,溜走的甚至是一些就在手边的机会。
我想,三年以内我都不会考虑再回到大公司,三年以后看我现在的几条探索之路走得如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主张“退而不休”,人不能纯粹的没事情做。所以我应该是不会有退休的,我会再做30年,一直工作到80岁。
如果出现个性冲突,就可能会影响工作,其他冲突也会随之产生——这就会降低...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也许被过分夸大了,但它的确能够降低成本并使集成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