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全球化究竟应该如何练场?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06-13 来源:中国企业家

标签:创业 商业模式 并购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挑战已不在于资本,更多在于组织能力、管理文化多样性和平面结构的水平

完全可以把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教授Anil K.Gupta的两本著作《称雄全球之路》和《如何彻底搞明白中国和印度》(How to Get China and India Right,英文版)放在一起看。其间的逻辑关系恰恰是,欲要称雄全球之路,就要彻底搞明白中国和印度。

虽然几乎所有的财富500强都进入印度和中国,但他们执行的并非是最优战略,在10-15年之后有可能会被赶出这两个市场。长期为美国大公司提供咨询的Gupta如此预测。

为什么?庞大的中间市场超出了他们的分销、营销能力所及。仍有一些跨国公司抱持中印低成本制造的偏见,而其实龙象两国的优势正慢慢凸显,因而在经济低迷之际,也能维持可贵的亮色。Gupta总结,首先的一个现实就是两个经济体都是大市场、大增长;其次,无论蓝领和白领,两国都拥有大规模的低成本结构;再次,中印已快速成为研发中心。种种迹象表明,这两个市场已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企业的跳板。

斗转星移,时事易矣。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实验室”?即便如此,中国企业恐怕很难在家门口乐观地回答自身全球化的问题,正如他们在海外扩张的挫折不见得比入住的跨国公司少。

挑战已不在于资本,更多在于组织能力、管理文化多样性和平面结构的水平。在这点上,印度企业家有相对的优势,不仅可以直接阅读西方媒体资讯,了解商业细节,并且很早就接受了多文化混杂的社会培训。Gupta建议中国企业启用更多的海归经理人,来搭建中西方混合管理的桥梁。

即使关于并购,中国企业也有重新思考的余地。“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从投资角度来是看不错,但是对于组织能力的提高并无裨益。你并没有控制权,仍然是观察者,不是管理者或所有者。正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与其如此,不如收购小银行的100%股份,而不是大银行的10%或者5%。”印度塔塔的例子可为佐证,2000年开始小型并购,经过学习摸索之后愈加成熟和成功。

在封杀“山寨盗版”问题上,Gupta与倪萍老师的意见高度统一。“我认为中国完全可以从模仿者直接跳跃到创造者,不必经由山寨之路。吉利山寨了一把劳斯莱斯,完全没有必要,直接去伦敦,找到优秀的设计师,设计出非常英伦、奢华的原创产品,不必像宾利或劳斯莱斯。而这也是属于吉利的。如果政府取缔山寨,中国可能在创新路上走的更快。”

绕不过龙象之争。“中国的崛起对印度来说是一大幸事。一年前,一个知名的印度公司CEO跟我说,印度发明了瑜伽,但有关拉伸的动作是到了中国才发展出来。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复杂:一方面印度尊重中国、汲取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又害怕中国、不完全信任中国。但中国的发展会刺激印度,这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始终存在竞合关系。”

走出去还是留下来?Gupta提醒说,中国企业对中间市场的了解甚于跨国公司,要注意锁定这一优势,不要将空白留给跨国企业。至于对高端市场的进攻,中国企业或可自主打造技术或品牌能力,或可选择跟跨国公司合作。

全球化不再是后缀,而成为前提,它是与产品、商业模式、组织架构同等重要的参数。因此,现在年轻的企业有机会也有必要在创业之初、在确立商业模式之时,就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是不是一个注定全球化的游戏?

Reply to Story

评论

    暂无评论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请首先 登录 注册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