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尽可能易于操作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是G-NET最大的优势。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越是复杂的东西越难成功。”G-NET创始人之一及首席执行官陈学军看来,“简单”正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无论是对业务本身的理解,对社会分工的分析,越简单才能越明确自己的目标。正因为如此,G-NET在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中始终能保持了正确的方向,并在成立至今的9年时间内打拼下一片令同行侧目的锦绣江山。
G-NET成立于2000年,如今的G-NET已经成为亚洲地区领先的商务协作通信服务商,在中国大陆和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运营网络和基础设施分布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且是中国唯一一家具有亚太区服务能力的公司。
在成立初期,G-NET的业务一直局限在传统的通讯服务上。2002年,一位客户的建议让陈学军突然意识到,会议服务背后也许就隐含商机:为了控制跨国企业差旅成本的居高不下,很多企业都会使用电话会议这种模式来降低成本。抱着尝试的心态,陈学军从这位客户手中要来了账户密码,亲自体验之后感觉非常不错。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电话会议业务开始成为G-NET的服务之一。
但随即而来的一个事实却又让他有些沮丧:此前的那位客户尽管身处一家跨国企业,但每个月在电话会议上的费用却不过区区数百元。其后的情况一直不理想,直到2003年,席卷全国的SARS让陈学军找回信心。在这段人人“足不出户”的特殊时期内,G-NET成功积累了上百名客户,首次在电话会议业绩上有所突破。而短暂的波峰过去之后,电话会议业务又开始停留在低水平收入上。通过反思,陈学军总结出此前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行业的理解失误,而同时,Web2.0时代的到来让他迫切地想把业务融入到互联网中去。于是,G-NET开始确立“让互联网帮助每一个人更好的工作和学习”的战略目标。
在经历过不断的尝试与犯错之后,从2006年开始,G-NET还确定了投资技术研发的策略,保证了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能够占据营业收入的20%,而且在员工比例上,技术研发、维护人员也占据了全体员工的60%以上。2007年,G-NET的第一个自主研发产品 - “MeetMe Plus”网络电话会议正式发布上市。
“几年前如果我去国外标杆公司参观的话他们会非常热情地欢迎我,但是现在完全不可能了,虽然有些遗憾,但也证明了我们的进步。”陈学军对此非常自豪,不过是短短两年的时间,G-NET就已经成长为网络和电话会议亚太区最有竞争力的公司。
“我们的价值观就是简单。”通过对市场的深刻分析,陈学军认为G-NET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对市场的了解。在观察中他发现,客户其实并不关心什么是电话会议,什么是网络会议,两者有什么区别,他们唯一想要做的就是开会。G-NET接下来做的,就是向客户提供一个操作简单,进入无障碍,可靠的产品。陈学军坚信,“复杂的产品是不对的”
在坚持简单的原则上,不断地进行新的尝试,不断去纠正自己犯下的错,也是G-NET保持活力,不断进取的重要原因。陈学军坦言,在决定专注技术投资之前,G-NET一直在不停地摸索,也犯了很多错误,,进行了许多无谓的投资。但这绝不是浪费。企业最怕的是从来不犯错,因为不作为所以才不出纰漏,这样的企业,却是注定要落后的。当然也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在不断的探索、总结、改正中得到升华。
“在这里,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都会浑然不觉”G-NET营销产品线总经理张杰诚笑言,不过高强度的工作下,他并没有显得很疲惫,反而因为满腔的热情而显得神采奕奕。在这里的员工身上,似乎都有着跟张杰诚一样的激情,无论是封闭式实验室里的年轻测试员们,还是客户热线的接听人员,每个人的眉宇间都洋溢着活力。认真、负责、热爱工作、骨子里有流淌着服务的血液,这就是G-NET对员工的要求,于是,这里有来自摩托罗拉最高级别的工程师,来自华为的有极强民族感的科研人员,也有来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优秀的管理人才,构建起了一支世界一流的创新、研发和营销团队。
为了保证企业长足发展,G-NET不仅为员工提供深造学习的培训机会,还专门制定了一套特殊的奖励创新的方案,来面向员工和客户征求创新意见。在陈学军看来,这套奖励方案非常有效,不仅让参与者能够乐在其中,还能让企业源源不断地吸取全新的思想,保持企业活力。
从寻求改变到如今的崭露头角,短短的三年时间里,G-NET就完成了一次战略的完美转变。实现了互联网会议模式的陈学军表示,腾讯是他欣赏的互联网企业,因为它让娱乐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而G-NET下一个的目标就是成为B2B领域的腾讯,让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更高效地开展工作,让工作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从小企业到大企业,从企业到中型组织机构,从按需销售到在店销售,大量的合...
ZDNet的Ted Smith为您介绍了一些控制销售谈判会议的技巧和窍门。不要屈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