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合作者,谁是竞争者?这永远是企业的首要问题!在全球化市场的黄金时代,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五项标准来选择合作企业:量、价格、影响力、支付条件、客户化条件。如今,在动荡的时代,本行业领跑的影响力企业或岌岌可危、自顾不暇,或破产拍卖,沦落市井。“与谁合作?”为幸存者带来深度的困扰。
在以突发事件和变异干扰为特征的新商业环境中,那些能够从突变中迅速恢复的坚韧组织是最可靠的合作者。那么,如何判断潜在合作者的“坚韧性”和“可靠度”呢?根据维克和苏克丽(Karl Weick, Kathleen Sutcliffe)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演出十项判断的依据。虽然行业间差别很大,有下面特征的组织就是我们的理想合作者。
1. 孤独求败的意识。常态管理者以“求胜”为目标,变态管理者以“求小败”而避免大事故,不败为胜。在求败的意识指导下,组织把成功当作暂时稳定状态,因此,它们自觉地搜寻可能破坏稳定的因素。有求败意识的企业重视不确定性,不放过微弱的异常讯号,习惯聆听坏消息,用以十对一的力量遏制任何变态干扰。
2. 证伪学习的方法。人脑在筛选数据信号时,有两种倾向。求胜者习惯于证实已有的成功模式,模仿学习,重复成功。求败者假设否定成功的依据尚未出现,他们搜寻证伪依据的学习经历就是不断修改已有的模式,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不断更新认知模式的过程。
3. 灵敏协作的组织。组织结构永远从属于策略需求。坚韧组织的灵敏性来自多维度的结构设计。位于暂时稳定的常态,垂直等级结构能够保障效率;处于突然波动的变态中,非正式的横向组合结构提供了及时的临场应变能力。
4. 至诚求是的文化。如何使得灵活机变与守义笃行并行不悖?坚韧的组织一定具备有信念、讲信任的文化。它的文化核心价值旨在鼓励报告失误,容忍新鲜错误,奖励临场应变的创新合作。这样,组织成员以安全、开发的心态对待失误后的学习。
5. 持续修正的人事。受惠于上述条件的支持,员工习惯于相互之间柔性衔接,不断调整任务要求和执行程序,而无本位主义的抱怨。员工习惯于零散的、即时的、跨部门的全景信息沟通,而无信息过量的抱怨。全景沟通是持续人事修正和相互调整的重要前提。
6. 临场应变的能力。坚韧组织理解,无论事先做怎样充分的准备,它们仍然无法消除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运营中的变异;它们必须掌握扑捉微弱信号、即时沟通、临场应变的能力。边想边做、边做边想、跳跃思维、创新组合、尝试实验都是这种能力的具体表现。
7. 经验专家的权威。在坚韧组织中,对付突变事件的决策权威不是依据行政等级,而是依据相关的情境所需要的经验和专业智慧。这种共识深深根植于企业的文化理念中,无需多余的讨论,没有临场的犹豫。
8. 切机体察的习性。突变事件显示了系统的脆弱部分和容易出错的规律(机锋)。但是,这种显示往往是昙花一现,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和情境特征。因此,最好的学习是虚心涵泳,切机体察。为了保持突变现象的新鲜性和丰富性,学习者懂得避免用旧概念简单套用新现象。
9. 一一对应的衡量。在常态和变态两个模式之间,坚韧组织不断改变对员工表现的衡量尺度和激励形式。它们奖励报告失误的行为,要求举一反三的学习,坚持公正的责任评估。
10. 从容执中的态度。求败不等于悲观,证伪不否认暂时的先进;专业权威与行政权威交替有序,固执的文化信念和灵活的实践方式互补。认识到险恶环境的现实要求,却不丧失心理和精神的坚定和昂扬。这便是坚韧组织的中庸之道。
当今商业环境正经历着沧海桑田般的转变。长期浸淫在常态管理的习性中的企业很难立即适应变态管理的要求。能够满足上述十条标准的合作者更是凤毛麟角。但我们可以先从自己的企业做起,让我们尽快成为坚韧可靠的合作者。
寻找一家公司去收购,很像约会——在行动之前,你必须先调查对方。您怎么知...
Chas Edwards警告说尽管小型目标非常有效,但是将定位瞄准更广泛的受众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