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在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和股市楼市泡沫日益趋高的关键时刻,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是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尽管中央此前已经数次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似乎并没有完全打消市场对宽松政策转向的忧虑。7月29日和8月7日股市的两次暴跌,都显示出市场的这种担忧。
在此态势下,政策执行部门不得不一次次出来给市场打气。从7月29日晚上开始,央行在7天内四次就宽松货币政策喊话。上周五8月7日下午股市收市之后,央行、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更是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申扩张性政策不动摇,澄清市场对政策的各种传闻,维稳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在会上,发改委再次强调下半年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央行对货币政策作出了解释,明确“动态微调”不是对货币政策方向的微调,只是对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节奏进行微调,并表示中国目前不存在通胀,央行不把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直接调控目标;财政部也回应了印花税调整的传言,维稳股市的表态实际上暗示短期内印花税难以提上政策层面。
主要政策部门如此温言软语、不厌其烦地加以解释,目的就是为市场打气,希望扫清目前市场上正在滋生的对资产泡沫问题和通胀的担忧,消除投资者对下一步政策变化的犹豫。
上半年中国经济复苏大局已然确立,但实体经济仍未企稳,股市和楼市价格却在快速飙升,未来通胀风险隐忧已浮出水面。不仅仅是学者们的警告,政策执行部门实际操作中与中央的主基调似乎也有所出入。近期银监会接连出台银行监管措施大有调控信贷之意,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有加大力度之势,而发改委、财政部等也加入“敲打”市场泡沫阵营之中。特别是央行货币政策“微调”更被市场不断解读为紧缩信号。
先是7月20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发表《关于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一文,提出当前全球通胀机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银行需要重新思考货币政策如何应对资产价格;接着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首次强调“动态微调”和讨论了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机制,并认为通胀预期有所显现,这些微妙信号当然不能不令市场担忧。而且,去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可是几次大拐弯——从去年上半年“双防”,到年中的“一保一控”,再转向四季度“保增长、扩内需”,这种政策的大幅调整在今年是否会继续重演也使市场忧心忡忡,要知道上半年宏观政策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宽松。
如果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真的走向紧缩,市场流动性可能面临转折,对市场信心当然是一大打击。不过,在我们看来,中央的多次定调和政策执行部门的连续出面安抚,市场对下半年“双宽”政策的担忧完全可以消除。中央的主基调并没有变,也绝不会变,下半年市场流动性充裕依旧,为了“保增长”,中央确实会不惜一切代价,政策执行部门即使担忧也只能服从大局。况且,下半年还有国庆60周年维稳的大考,经济上也输不起,中央宁可矫枉过正,也不敢冒然将政策掉头,去年一年三次变向的政策大调控只能说是百年一遇金融危机下的特殊产物,这种情况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不可能再来一次。否则,不仅会动摇市场的信心,也可能让中国经济复苏“上半段”的良好开局前功尽弃。
在我们看来,资产价格泡沫虽有隐忧,但经济未稳,而且CPI和PPI数字上显示的仍是通缩,通胀问题目前显然搬不到中央政策层面。政策执行部门即使暗地里忧虑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但也只能遵循中央的部署。如果说此前央行、发改委等部门在通胀问题上有所迷糊,因为这些部门前后对通胀的论调都有不一致之处,但现在恐怕难以再模凌两可了,市场已然给出了答案。因此,投资者也就可以不要再怀疑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了,“双宽”局面持续下去已是板上钉钉。事实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7日-9日在江苏考察时就再次重申“双宽”的政策取向。在目前形势下,在建国60周年大庆之前,保增长就是保政治、保稳定,为了这个目标,中央会不惜代价!
【《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在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和股市楼市泡沫日益趋高的关键时刻,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是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尽管中央此前已经数次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似乎并没有完全打消市场对宽松政策转向的忧虑。7月29日和8月7日股市的两次暴跌,都显示出市场的这种担忧。
在此态势下,政策执行部门不得不一次次出来给市场打气。从7月29日晚上开始,央行在7天内四次就宽松货币政策喊话。上周五8月7日下午股市收市之后,央行、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更是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申扩张性政策不动摇,澄清市场对政策的各种传闻,维稳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在会上,发改委再次强调下半年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央行对货币政策作出了解释,明确“动态微调”不是对货币政策方向的微调,只是对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节奏进行微调,并表示中国目前不存在通胀,央行不把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直接调控目标;财政部也回应了印花税调整的传言,维稳股市的表态实际上暗示短期内印花税难以提上政策层面。
主要政策部门如此温言软语、不厌其烦地加以解释,目的就是为市场打气,希望扫清目前市场上正在滋生的对资产泡沫问题和通胀的担忧,消除投资者对下一步政策变化的犹豫。
上半年中国经济复苏大局已然确立,但实体经济仍未企稳,股市和楼市价格却在快速飙升,未来通胀风险隐忧已浮出水面。不仅仅是学者们的警告,政策执行部门实际操作中与中央的主基调似乎也有所出入。近期银监会接连出台银行监管措施大有调控信贷之意,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有加大力度之势,而发改委、财政部等也加入“敲打”市场泡沫阵营之中。特别是央行货币政策“微调”更被市场不断解读为紧缩信号。
先是7月20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发表《关于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一文,提出当前全球通胀机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银行需要重新思考货币政策如何应对资产价格;接着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首次强调“动态微调”和讨论了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机制,并认为通胀预期有所显现,这些微妙信号当然不能不令市场担忧。而且,去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可是几次大拐弯——从去年上半年“双防”,到年中的“一保一控”,再转向四季度“保增长、扩内需”,这种政策的大幅调整在今年是否会继续重演也使市场忧心忡忡,要知道上半年宏观政策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宽松。
如果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真的走向紧缩,市场流动性可能面临转折,对市场信心当然是一大打击。不过,在我们看来,中央的多次定调和政策执行部门的连续出面安抚,市场对下半年“双宽”政策的担忧完全可以消除。中央的主基调并没有变,也绝不会变,下半年市场流动性充裕依旧,为了“保增长”,中央确实会不惜一切代价,政策执行部门即使担忧也只能服从大局。况且,下半年还有国庆60周年维稳的大考,经济上也输不起,中央宁可矫枉过正,也不敢冒然将政策掉头,去年一年三次变向的政策大调控只能说是百年一遇金融危机下的特殊产物,这种情况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不可能再来一次。否则,不仅会动摇市场的信心,也可能让中国经济复苏“上半段”的良好开局前功尽弃。
在我们看来,资产价格泡沫虽有隐忧,但经济未稳,而且CPI和PPI数字上显示的仍是通缩,通胀问题目前显然搬不到中央政策层面。政策执行部门即使暗地里忧虑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但也只能遵循中央的部署。如果说此前央行、发改委等部门在通胀问题上有所迷糊,因为这些部门前后对通胀的论调都有不一致之处,但现在恐怕难以再模凌两可了,市场已然给出了答案。因此,投资者也就可以不要再怀疑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了,“双宽”局面持续下去已是板上钉钉。事实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7日-9日在江苏考察时就再次重申“双宽”的政策取向。在目前形势下,在建国60周年大庆之前,保增长就是保政治、保稳定,为了这个目标,中央会不惜代价!
为什么网络电话的效率更高?
TechRepublic副总裁Bob Artner为您讲解如何成为让人印象深刻的专业博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