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曾经被忽视的行业正在迅速崛起。
2009年,随着德云社的火爆、刘老根大舞台的迅速扩张以及周立波海派青口的异军突起,中国娱乐产业中的“快乐制造者们”开始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
面对“南有周立波,北有郭德纲”的江湖神话,赵本山更像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上将军,谈笑间已开始将自己的实力不断向全国扩张,全国娱乐产业版图的重新规划正在悄然进行着。
这些给民众带来快乐的人,早已不再是旧时天桥那些耍把式卖艺的手艺人,在娱乐产业化的大背景下,郭德纲、赵本山以及周立波正依托着自身个人品牌的迅速蹿红而名利双收。而现在他们更关注的,已不仅仅是台下坐了多少个掏钱看戏的观众,而是有没有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在这个圈子中,能够将自己的个人品牌进行真正的商业化运作。
突破票房模式瓶颈
周立波的未来在与两位北方大佬的对比中相形见绌。
在这个票房决定饭碗的行当中,周立波的异军突起现在有些突兀并且不合常理,单纯的个人语言魅力可以创造一个月甚至一年的票房奇迹,但谁能相信十年之后,周立波的语言对于上海人依然具有无比的诱惑?审美疲劳已成为民众中比病毒更流行的东西,难怪有人对周立波如此评价“那个东西我听不懂,也不会去听,看一个人讲我永远不可能听得懂的笑话,远没有去动物园看猴子来的划算。”
相比之下,郭德纲与赵本山的未来似乎更被看好一些,前者有德云社的轻盈荟萃,后者除了多年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积累下来的资源与人脉之外,现在更有了刘老根大舞台所提供的强大的后备阵容,人才的延续性保证了个人品牌可以在这个商业价值至上的时代不断地拓展延伸。试想一下,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当郭德纲与赵本山金盆洗手退隐江湖之际,周立波却要继续在舞台上与德云社的何云伟、刘云金或者小沈阳、丫蛋这些本山大叔的弟子们去PK的时候,想必会有些晚景凄凉的感觉。
但现下对于三家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却是寻找到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自己带出现在票房式经营所固有的局限与窘境。在人才储备充足的情况下,能否将个人品牌的魅力转化为商业品牌的商业价值,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未来。
商业品牌的生命力
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220亿元,同比增长11.36%,预计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将达4,752亿元,同比增长12.58%。虽然行业保持了较快发展,但在我国经济总体占比还很低。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枯燥的数据远不如经典的相声段子或者喜闻乐见的二人转让人容易接受。所幸的是,那些参与其中的人已看到了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转变正在酝酿之中。
通过电视台客串等方式,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弟子们,已经开始了以北京为中心、辐射整个华北乃至全国的流行规划。近日在北京湖北会馆挂起招牌,大摆新的堂口即是证明。
刘老根大舞台进军北京,被认为是与德云社正面交锋的第一战,虽然德云社上下对于刘老根大舞台的威胁不以为然,依然将这看做“两个不同阶层”的选择。但对于受众而言,选择谁,谁就掌握了未来。
郭德纲与赵本山,前者的德云社选择了更为接受众的娱乐化生存方式,俗话说就是先“混个脸熟”,也许郭德纲和他的弟子们认为自己的知名度还不如本山大叔,此刻积累是更重要的事情。显然,郭德纲对于自身的包装仍是乐此不疲,但对于系统、成熟的品牌化运营尚处闺中。
良好商业模式下的公司结构治理与遵守商业规则应首当其冲地成为中国企业慎之又慎的战略思考,文化创意产业也不能例外。作为全国最大的民营文化企业的创办者,赵本山也许早已意识到个人的单打独斗并不能将事业持续下去,而建立商业品牌和公司化法人治理才是出路,快乐更需要品牌。本山传媒的成立业已迈出了品牌化经营的第一步,这更像指点江山的一步要棋,顺着这套棋路走下去,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将对他们打开。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