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对话方洪波:美的并购小天鹅艰难路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08-20 来源:中国企业家

标签:收购 并购

人啊人

为了进入陌生的冰(箱)洗(衣机)领域、构建白电王国,美的从2003年起就决意采以并购而不是自建策略。2004年以来,美的收购重组了重庆通用、荣事达、华凌、小天鹅等多个具有国企背景的企业。如方洪波所说,“2004年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冰洗业务,但也就是五年的时间,美的已经成为白电领域里唯一能与海尔抗衡的企业。看看美的的几大产业:商用空调,我们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家用空调是第二;冰箱除了海尔,我们在规模上已经超越了很多老牌,新飞美菱科龙;洗衣机也一样,除了海尔,稳稳地位居第二。”

"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几乎每一次收购,都会有员工闹事,甚至群体性事件。"美的收购华凌时,曾发生过一名员工站在楼顶要往下跳的事情;在合肥,当美的进驻荣事达曾经有一两千人闹事,拿着棍棒,甚至有一个人直接把一把刀放在了总裁桌上;之后在小天鹅发生的事情有过之无不及。闹事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高峰的时候甚至有一名女职工喝了药,抱住小天鹅的总裁要同归于尽。

这些闹事都与美的进驻后,将从前的利益结构打破有关。“在中国做并购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并购国有企业。你必须把他们的人都要换掉,换思维往往是最难的。”

在方洪波看来,小天鹅以前的压力机制不完整、责任不清晰,换掉一些人实属必然。美的人无法忍受这样的情形:小天鹅里的一些人不来上班,已经在外创业或有新工作,可工资照发。美的集团品牌总监董小华抱怨,小天鹅的国企文化、国企思维总是缺少基本的压力感和紧迫感,让人发愁。关于这一点,方洪波举了一个他遇到的例子。小天鹅每天四点半就下班。有一次方去无锡,还在上班,司机就跟他说,“方总,我要下班了,把你撂在哪哪我就不管了。如果你要用车,你就要写个东西,把我的加班费算好。”这让方洪波感到匪夷所思。

美的的变革逐渐变得激进起来。在进驻3个月之后,美的调整了三十几个中层的工资,“他们基本不干什么活,但每月却还有六七千元的工资,我们认为太高了。”将他们的工资减半。方洪波认为此举已经给足面子了。但这简直是捅了马蜂窝,许多人怒不可遏,跑到人力资源总监李力那里纠缠,大吵大闹。

除了这些之外,美的还对原有的人员进行了一些撤换。因为他们很多都在小天鹅里呆了十几年,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很难接受美的的文化和思维。

其中就包括当时任小天鹅营销总经理的焦为民。方洪波说,“其实他人很好,素质很高,工作也很努力。”

那为什么要换呢?“因为我认为,他没有怎样做好市场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缺乏敏锐判断的能力去迅速解决问题。”

焦为民每天工作都很勤奋,经常晚上十一点才离开公司,很辛苦开会,批很多的文件。但方洪波认为,“我们美的不是这样做的。那些要放权给下面去做。你要做的就是怎样判断主要问题,看到问题怎么去解决。”

当时小天鹅营销方面的主要问题,方认为是销售的结构。在几大卖场,国美苏宁永乐五星的销售,差不多占到了小天鹅销售的50%。这种结构是美的所绝对不允许的,美的要求销售渠道的结构一定要平衡。大卖场主要在一级市场,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有区域卖场,有专业的渠道,专卖店,另外还有超市。“如果过于集中在大卖场,就会导致企业缺乏渠道的控制能力。”让方洪波恼火的是,在三四级市场,小天鹅的销售没人管、没人问。收购之后,方特意跑一些乡镇的市场去看。发现很多乡镇,都卖小天鹅。但是经销商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小天鹅的人,不知道小天鹅的人都长什么样。

方认为小天鹅的另一个问题是渠道的链条太长。以家电下乡为例,产品如果卖到最终的消费者手里边,发票通常要开四次到五次。“工厂开给大的代理商,然后大代理商开给区域代理商,然后区域代理商再开给乡镇或是县上的经销商,这些经销商才真正将产品卖给农民。”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