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百年老店打造不灭定律的品牌
字号:

类别: 产品与品牌 时间: 2009-09-11 来源:成功营销

标签:品牌战略

走在王府井,走在南京路,走在铜锣湾。吸引你的是斑斓的灯光?是匠心设计的橱窗?亦或是那样一块铭刻着“始自清某某年”的金字招牌?越来越多“老字号”开始浓墨重彩地把自己的历史写在行人驻足之前。在商品同质化的今天,是否唯有历史才能让它们傲立品牌之巅?我们的见解是:营销就是要将自己的优势强化在人们面前,而百年老店所蕴含的历史积淀,不正是那些年轻的挑战者们尚无法提及的短板。品牌之道,就是向大众呐喊“我有别人所没有的”!百年的文化传承,能拥有者几人?因此,如何放大自己的这种优势是所有中国的老牌企业目前必须思索的问题。
强调古老的历史,并不一定要如今天国内的大多数老字号所做的那样,在一张泛着黄色的画卷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你瞧,在本文的开篇设计中,设计师自发地加入了年轻的元素。他这样对笔者说:“看完了本文中文章后,我发现文中提到的那些著名的品牌,在我的记忆中却仿佛是崭新的,冉冉升起的……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种矛盾体现在我的设计当中。”
的确“老”会引人怀旧,但同时也会让人联想起“陈旧”与“腐朽”。那么在突出历史的同时,我们的百年老店是不是也要让人们感受到充满活力的品牌延续呢?让我们一同想一想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品牌“戴姆勒·奔驰”,再想一想世界上第一条Levis牛仔裤。今天,当我们挖掘“奔驰”的品牌价值时,你会发现100多年来,他们一直强调着创新以及走在时代的前沿。由此可见,品牌需要的不仅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而是要敢于引领世界的风潮。
老家伙们多的是睿智的头脑,年轻的企业又当如何呢?其实我们策划本期专题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告诉那些老字号在新时代该有怎样的营销思考,我们更想让成长中的企业通过观察他们的发展,找到自身品牌中最顽强的生命力。
如果品牌的律动中也存在着不灭定律,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不灭”的品牌中去寻求存在的真理。

 

2007“财富前50强”中的百年老店
名称-英文                     名称-中文        诞生年       年龄
General  Electric             通用电气          1892           115
Ford Motor                    福特汽车          1903           104
Goldman Sachs Group     高盛                1869            138
Procter & Gamble           宝洁                 1837           170
Kroger                           克罗格              1883           124
Johnson & Johnson         强生                 1887           120
MetLife                           大都会集团     1868           139
Dow Chemical                 陶氏                1897            110
Walgreen                         沃尔格林         1901          106
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 1850 157

在2007年财富排行榜中,我们发现前“50强”中有18家公司由溯源年至今已超过了100年以上的历史,占36.0%,未超过50%。而公司诞生年至今超过100年的公司有10家(见此表,排行按财富排行榜顺序)。一般来说这些公司通常要经历2~6代管理者,而它们并不是孤军奋战了100年。这18家“百年老店”之中,经历了并购、重组的究竟有几家呢?18家。比率竟然是100.0%。可见品牌的长期存在,并不是单单靠自身的力量便可以延续下去。

百年之惑:在流行和经典的边缘
文/策作形角营销策划机构CEO 郭湛东  来自《V-MARKETING成功营销》

历经无数次市场洗礼的许多老牌企业及品牌在后消费时代却又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一产业内部的竞相打压,新兴品牌层出不穷,消费需求变化莫测,渠道更迭迅雷不及掩耳……所有这一切让企业百年老店的梦想受到八方风雨般的巨大冲击,品牌价值被不断侵蚀和剥离,曾经的辉煌转眼之间便黯然失色。
从烟草业的黄鹤楼,到酒类的张裕和茅台,再到药业的同仁堂等等,国内的许多老牌企业和品牌几乎都在现实的冲击中产生过莫大的困惑,当我们把这些企业及品牌的诸多困惑汇总,再逐一分析后,一种趋同的现象逐渐清晰:老牌企业和品牌在现实市场的角逐中,基本走在流行和经典的边缘—既不能和潮流同步,又没有把过去的经典进行再创新式地打造,没有这两种拉锯式的营销运动,品牌持续发展的桎梏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流行和经典是任何一个企业和品牌成就百年梦想的关键价值元素,这对于一个已有历史积淀的老牌企业欲保持持续竞争力尤为重要,从国外许多具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及品牌案例不难看出,每一次品牌的跃起和再造都和流行和经典有着完美对接。根据流行和经典的实际内涵,从理念到行为模式上构建品牌价值体系成为现实中许多老牌企业的当务之急。

主流意识淡薄下的品牌弱化
在现实市场中,消费的主流特征就是品牌价值创造和提升的基点,因此品牌营销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一种主流意识,主流意识的淡薄就等同于无视市场的主要消费意识和趋向,甚至与市场的普遍需求相背离,只是一味地沉迷于旧有的品牌打造模式。
IBM从站立伊始便以技术称雄,后来的几十年,一直在技术优势的笼罩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它的技术优势不再成为品牌价值的核心驱动因素,IBM旋即陷入到一种空前的危机,原有的营销决策者四顾茫然。郭士纳上任,通过转变和发挥从技术性产品的提供到服务性产品的一体化,顺应现实市场的主流意识,使品牌迅速建立起服务的口碑。因此,技术的突破力根本不能够成为主导整个IBM核心的营销理念,可成为营销主流意识的基准便只能是以现实市场为原点的主流消费特征,即服务一体化,可见拥有现实市场的主流意识对成就品牌形象和价值的重要着实非同小可。

创造力缺失下的颓势竞争
一个老字号能长久存活的根本原因就是其文化价值的积累深厚,而品牌文化在理念和行为层面上就具体体现为创造力,尤其对于百年老店,没有这种基因,百年梦想终归只能是南柯一梦。在现实市场中,许多老牌企业及品牌对创造力的淡漠和缺失使其陷入颓势竞争的围城。美国的3M公司已有百年历史,而在现实中却遭遇了麻烦,在麦克纳尼担任CEO的4年多里,虽说他用六西格玛这个管理工具使3M公司在高效率上有所进步,然而对于一个在历史上有着鲜活创造力的企业来说,其创造力正在一点一滴地弱化和流失,当麦克纳尼闪电式地辞职后,3M 公司该如何重新塑造企业及品牌的价值,重现往日的辉煌呢?以往3M的收入曾至少有1/3来自于5年内推出的新品,如今这一比例已降到1/4以下,当市场上创新型产品和替代品更为频繁地出现时,3M公司如何靠效率来维持竞争,创造力的缺失正在威胁公司的根本。
创造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创新,它必须在主流意识的主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创造流行的同时,也必须保证经典的元素,单纯的流行只能成为过眼云烟,单纯的经典也只能向“国宴”的招牌艰难度日,主流意识下的创造力是企业及品牌成就告假制的核心推动力。福特的“野马”、“金牛”系列汽车;IBM的AS/400系列小型机;黄鹤楼的“1916”、“漫天游”、“论道”、“雅香”等,都是创造力使其扭转了竞争的颓势,重塑了品牌形象,既创造了流行,又创造了经典。
特色营销的一时之功
传统的USP、4C、STP、定位等营销工具使品牌在单纯的特色/益处营销时代度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光鲜日子,而现在,单纯的特色营销已经逐渐失去其神通的力量。在航空业领域,20世纪70年代初起步的美国西南航空最初是以特色营销模式形成市场差异化的,但它并没有在后来的营销活动中只保持单纯的“低价点对点”飞行这一定位,而是在所有营销环节上强化顾客体验,当其它老牌美国航空公司,后来还包括英航等许多大的航空公司都企图用单纯的“低价点对点”飞行这一特色营销来进行市场争夺,却无法撼动西南航空的市场和品牌地位,尽管这种特色式营销在最初的阶段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但到后来,许多航空公司都退出了这一“经济型”市场,单纯的特色营销并不能维持顾客多方位的需求和体验,当西南航空把单纯的特色营销模式向建立和维持“工作乐趣”的团队主旋律、高度人性化满足、智能界面设置等方面扩展和改造时,其竞争力便日益凸现。
单纯的特色营销往往只站在品牌自身的角度来挖掘和展示其功能效用,它把品牌/产品本身的特色和益处置于核心地位,当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同类产品和替代产品,尤其是社会生活日益丰富下的新生活方式的不断涌现,消费群关注的产品本身功能效用的意识逐渐被淹没和淡化,此时,对顾客生活方式的关注和以其生活形态的内容和元素作为品牌营销的内涵,并衍生出系统的应用模型便成为品牌改造和提升的关键之举。

非体验消费的价值流失
后消费时代的营销手段更靠近消费群的生活形态,营销导向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后消费时代的品牌营销模式从理念到行为上除了要关注消费群的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消费群的消费体验上投入营销热情和技法,着眼于消费群的生活状况和消费体验,使品牌在创造流行和经典的营销活动中有了现实的落点。
无论老牌企业还是新兴企业,都将在后消费时代面临同样的挑战,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已在悄然中演变成了对体验的趋同,他们将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寻求最大限度和范围的体验方式,单纯的特色营销将会被体验营销所代替,然而目前许多品牌并未敏锐地抓住此一即将覆盖市场的主流消费特征,同仁堂的药用质量再上等,消费群如何在体验消费中获得多方位的满足呢?如果向印度健康护理业的斋浦尔义肢公司、NH心脏病护理中心那样,通过对专业化模式的改造和设计、利用资本密集度、变更工作流程、在不同渠道上增加顾客数量、创造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方法,多层次、多方位地创造顾客体验,其品牌价值会如何呢?
品牌的价值再也不存在于品牌本身的特色和益处中,它存在于顾客体验的各个生活场景和细节里,只有持续不断地关注顾客的生活状态和挖掘其体验的场景,品牌价值才能不断积累。

单纯专业纵深的狭小胡同
在单纯的专业层面进行深耕式挖掘可能会成就品牌的经典效应,但这先要让它成为流行的品牌。任何一个长存的品牌,首先是流行,而后再兼具流行和经典两个方面,百年老字号对于企业和品牌自身是一把双刃剑,在自身最顺手的单纯专业化层面抱着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但很难在横向上突破品牌桎梏,无论是欧美的还是国内的,这种情形概莫能外。专业纵深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能使品牌的品质等方面愈发卓越,但品质并非一个品牌在现实市场成就价值的全部或核心,每一个消费时代都有其特定的主流消费特征,六西格玛模式在以往成就了一个具有卓越品质的品牌,但现今还能继显神威吗?现时的消费特征就是要求品牌如何在消费群的众多生活场所给予其更多的、更灵活多样的体验,甚至包括其对生活的预期和设想。
前面说到的IBM,在技术层面的精攻使它曾经风骚一时,然而当市场在瞬息之间变得对技术的要求并不置于关键地位时,它便进入到一个越走越窄的狭小胡同,直到损失了上百亿美元后才在营销上彻底变革,把专业纵深式的技术创新蜕变为向横向扩展的服务一体化,提供给了客户在产品使用程度、便利性、故障排除等多角度、多层面的消费体验。
如何造成消费群多方位的体验,最好是把营销思维从专业纵深向横向统合方面扩展,即在产业外寻求相关的价值元素,太阳马戏属于经典的案例,但并不局限在这一个层次,像美国的汽车零售商共和工业全美汽车连锁就把麦当劳的店内营销模式复制到顾客的购车活动中;电视购物商QVC把交易方式扩展到店铺零售、在线交易、广播服务、娱乐节目欣赏等众多跨行业领域,造成顾客全方位的体验,这些都使品牌变得无比强大。

 

汽车:百年品牌的百年传奇
文/《V-MARKETING成功营销》记者 李航

中国人在买车时比较看重身边人的经验和推荐,口碑的好坏对于品牌联想的构建、购买动机的形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口碑的因素很多,使用感受、厂家动态、新闻事件,都会在目标消费者之间形成口碑相传。其中流传最广、对形成购买动机起到最关键作用的,除了产品本身,就是品牌自身带给消费者的感受和联想。但凡世界上成功的企业,都会用故事的方式向消费者道出企业成功的关键。

福特(Ford)当被问到“是谁发明了汽车?”这个问题时,许多人都会回答:亨利·福特。这个普遍的误解正是对亨利·福特的赞美——是他使千千万万人拥有汽车的梦想成为现实。虽然人们普遍承认汽车是在欧洲发明与诞生的,但在十九世纪末,有许多美国和欧洲的实验者们同时在努力实现这一理想。但是,亨利·福特可以拥有所有的荣誉,因为是他使汽车不再遥不可及。他的指导原则是:“我要制造一辆适合大众的汽车,价格低廉,谁都买得起。”
说到福特这个品牌,就不得不说它最值得骄傲的车型了,就是——福特T型。此前,汽车属于有钱人的玩具。但是,建造一种既简单又坚固耐用,而且人人都承受得起的汽车是亨利·福特的梦想。这辆梦想之车就是T型车。它是一种前脸小、后身大的老式车。现在的人们在看到这种车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产生了一种怀旧的情绪:1908年10月1号,T型车推出,它的面世使1908年成为现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款车售价260美元,是全世界第一辆普通百姓买得起的汽车。
对比印第安人马背上的民族,美国人自诩是汽车上的民族。在各级消费者市场,福特造就出了不同区隔、富有个性的产品口碑。
林肯(Lincoln):美国车舒适和豪华的象征。林肯车也是第一个以美国总统的名字命名,为总统生产的汽车。自1939年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以来,它一直被选为总统用车。
水星(Mercury):水星品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福特汽车公司唯一自创的品牌。它是在当时经济型的福特车和豪华的林肯车之间的市场的摸索中产生的品牌,代表着美国的独立探索精神。
沃尔沃(Volvo):世界汽车的安全标准。路虎(Land Rover):英王储查尔斯意外发现外祖父“坐骑”:乔治六世生前钟爱的一辆路虎,已闲置40年,但性能完好。实际上,很多王室成员都对其情有独钟。

通用(General Motors,“GM”)
威廉·C·杜兰特是一位传奇式人物。1886年,他投资成立的一家马车制造公司,迅速发展成为美国马车时代的著名厂家之一。他以商人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汽车业蓬勃发展的远大前景,走的是一条大规模兼并之路,1908年,在经过四年的经营运作后,杜兰特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巧的是,正是在同一年,当时亨利·福特在市场上占据第二把交椅。
通用汽车公司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跨国垄断企业集团。当年通用因滞销而减产的消息传出时,纽约股票市场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下跌了15%,全美经济遭受重大打击。尽管通用在整个80年代都很不景气,但目前还没有第二家汽车公司可以取代它的霸主位置。
20世纪30年代,通用汽车设计中心开创了汽车设计的“领先概念”,以走在时代前列为理念,探索设计上的新理论。60多年前,全球第一辆公认的概念车别克Y-Job和被业界一致认为是汽车设计风格的里程碑之作的—凯迪拉克60特别版诞生。它不仅带领人们走进了概念车的缤纷世界,其长而低的轮廓设计更对之后的汽车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设计牢牢奠定了通用汽车设计中心在全球同行业中的领头地位,并一直延续至今。
悍马(Hummer):1983年美国军方与AMG公司签订了首批供应5.5万辆Hmmwv的合同。至今,Hmmwv系列生产超过14万辆,美军方装备了10万辆,并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是美国军方指定战车。
欧宝(Opel):通用的全资子公司,多年称雄欧洲市场的汽车品牌,被称为“欧洲之王”。曾与AC米兰等多支欧洲足球豪门进行过体育营销的深入合作;F1比赛的常客;欧洲Ⅲ等标准的先驱者。
凯迪拉克(Cadillac):美国历来打制得最大、最好的房车。凯迪拉克商标是凯迪拉克家族在古代的宗教战争中,使用的“冠”和“盾”型的纹章图案。“冠”上的七颗珍珠表示凯迪拉克家族具有皇家贵族血统,即凯迪拉克家族是贵族。“盾”象征着凯迪拉克军队是一支金戈铁马、英勇善战、攻无不克、无坚不摧的英武之师。

 

百年老店的“美泰克式”没落
文/黄叙新  来自《V-MARKETING成功营销》

美泰克的没落提醒中国家电企业,企业战略要随需调整,机遇靠抢而不能靠等。
2005年7月22日,惠而浦对外宣布,公司以17亿美元的价格买下美泰克,加上9.7亿美元的债务,惠而浦完成此次收购的代价接近27亿美元。至此,一个曾在美国叱咤风云的百年家电巨头风光不再。
美泰克是一个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家电企业,曾创造多个驰名品牌。产品畅销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共拥有1.8万余名员工。其家电产品长期占领全美约1/5市场份额,年收入超过40亿美元。然而“9·11”后,公司的业绩每况愈下。2005年刚过,公司就面临巨额亏损。5月,美泰克不得不做出整体出售公司的决定。

战略屡屡受挫
2001年,美国正是高科技泡沫破灭后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全球家电业价格竞争日渐白热化。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公司都受到重创,美泰克也不例外。当年6月,拉尔夫·黑克出任美泰克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黑克上任后,帮助公司控制住日渐高涨的生产成本,挽救日趋衰落的百年老厂。为了降低制造成本,他积极对外寻找市场,拓展利润增长空间。
早在黑克到来之前,美泰克就有意到海外寻找利润增长点,并打算把部分制造工序转移到中国来,使中国成为其重要的零部件采购基地。1996年,美泰克把目标瞄准中国,当时荣事达集团在中国洗衣机市场独占半壁江山,有意向冰箱领域拓展,双方不谋而合,投资组建了中美合资荣事达·美泰克公司,生产包括洗衣机、冰箱在内的众多家电产品。
合资当年公司就实现了盈利,美泰克在美国的股票价格也一路飚升。但由于合资初期没有把握市场机遇,加上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在国内家电企业如海尔、容声的强烈攻势及国外家电企业如西门子、三洋强势反击下,合资公司的业绩开始大幅下滑。合资初期,除了技术力量的输入外,美泰克几乎是坐享其成,公司经营主要靠中方管理。由于文化的差异与管理理念的认同等问题,美泰克逐步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复杂程度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从1999年开始,美泰克开始逐步介入合资公司。2001年6月,有着40年职业经理经验的劳伦斯出任合资公司总裁,合资公司高层几乎全部换成了“洋”背景。
虽然黑克上台后公开表示对外寻找市场增长空间是其首要任务,但是他最终没有看上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只是希望能够打入加拿大和墨西哥市场。于是, 2002年美泰克全面从中国撤回经营管理人员,并于2004年最终转让掉其所持有的合资公司50.5%的股权。
黑克的另一个任务是继续专攻高档产品。他称赞胡佛提升了清洁设备产品的定价权,并表示“我们有行业最好的遗产——高品质,我们应该继承它,为此我们需要更加努力。”
但是,黑克的高端战略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破坏了。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美泰克的销售迅速下滑,洗衣机、烘干机、冰箱的销量都减少了一半。黑克当时并不在意,他认为销量下滑是因为惊慌中的美国人把买新电器和新房子的计划都推后了。后来美国经济衰退,他还坚持表示:“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市场中的高端客户,我们产品的消费者仍然会购买他们所选择的产品。”
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当年崇尚奢侈的顾客消费心理在悄然转变,低端产品占据了电子消费品的主流。2003年之后,美泰克高端产品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转折。除了寻找海外廉价市场与发展高端产品以外,黑克还要时刻留心成本费用的控制。降低成本势必会影响研发新品,而缺乏新产品对于企业竞争非常不利。事实上,新产品的差距是当时美泰克收入问题的重要原因。
高端产品需要高昂的品牌维护费用。黑克认为,削减广告开支并不是对股东有利的决策;相反,广告投入对于美泰克的品牌至关重要。因此,他在支持品牌建设的广告投入上还是不遗余力。但是黑克的降低成本运动根本没有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为维持旗下这些昔日显贵,美泰克付出了高昂的成本。2004年美泰克年报显示,公司销售收入从2000年以来一直徘徊在41亿美元至47亿美元之间,同期生产成本却从33亿美元上升到40亿美元。
2004年,黑克在各方苛责的压力下,开始大刀阔斧削减成本。先是裁员20%,接着关闭盖勒斯堡工厂。美泰克在美国的15个工厂中有11个亏损累累。黑克准备将关闭生产线措施扩散其中。2005年4月22日,黑克表示,如果公司本年度不能大幅削减成本的话,美泰克牛顿洗衣机厂的产品制造将移至其他厂区或外包出去,并打算关闭胡佛吸尘器制造厂。
在产品价格持续大跌的浪潮下,美泰克冰箱销售下滑、吸尘器平均价格降低,使整体家电销售额继续萎缩。而同期,钢铁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销售渠道成本大幅上升,公司的利润越来越薄。截至2005年4月,美泰克销售收入同比降低4%。一季度净收入从一年前的3800万美元降至700万美元。美泰克的股票价格在1999年8月达到最高点68.25美元,而到2005年初,美泰克的每股收益不足20美分。如今,美泰克公司的市场地位也受到挑战。在过去几年,美泰克不仅失去了三位重要的零售商,而且与大型家电连锁销售商的关系也很紧张。如果美泰克公司失去这些美国电器销售渠道,其市场地位就岌岌可危。

出售,无奈之举
当2001年6月黑克走马上任的时候,美泰克此前一年的全球销售额为43亿美元,尚未亏损;4年之后,美泰克销售额仅仅增长了4.2亿美元,但是亏损则达到900万美元。更为可怕的是,美泰克已经陷于10亿美元巨额债务的深渊。40%的债务将于2006年到期,每年仅利息支出就要6000多万美元,公司发行的债券被评为“垃圾债券”。
2005年,入不敷出的美泰克开始转让美泰克本身了。5月,美泰克接受了Ripple Wood基金公司提出的每股14美元收购建议。此时,美泰克第一季度产品净销售下跌大约26.3%,其主要产品因为在Best Buy这个美国大型网上折扣商场销售不佳而被停止出售。
2005年6月,海尔公司联合美国风险投资公司Bain Capital和Blackstone集团向美泰克提交了初步收购意向,即以每股约合16美元共12.8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并承诺承担美泰克9.7亿美元的债务。为正式发出竞购请求,海尔对美泰克开始展开尽职调查。
2005年7月17日,美国第一大家电巨头惠而浦参加到竞购队伍中来,它提出了13.3亿美元的更高报价。2005年7月19日,海尔美国贸易公司联合合作伙伴向美泰克提交了一封正式信件,表示收购团体已经决定不再竞购美泰克。
在惠而浦公司宣布竞购美泰克成功后,经过美国司法部反垄断组织调查,于2006年3月29日宣布批准惠而浦公司和美泰克公司的并购案。历时11个月,美国第三大家电巨头美泰克收购事件终于尘埃落定。

香饽饽变鸡肋
美泰克竞购事件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也许会问:一个年销售额高达40多亿美元的全球家电巨头,为何会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出现严重亏损并向外界宣告出售呢?
首先,美泰克公司的制造费用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美泰克的经营表面上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但背后早就潜伏着巨大的制造成本危机。Morgan Keegan的分析师估计,美泰克仅有20%的零部件来自第三世界。早在2001年,新任CEO黑克走马上任后,他一再强调要降低制造成本,但是这项业务进展相当缓慢,直到美泰克被收购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其次,美泰克公司的决策层急功近利,结果坐失良机。美泰克兵败中国就是很好的例证:1996年,美泰克与荣事达合资,除了技术输送外,基本上没有派送高层管理人员。由于合资公司当年就实现赢利,美泰克也就没有过多过问公司管理的事情。但当合资公司的业绩因受到中国家电市场急剧变化的影响而开始下滑时,美泰克又把合资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全部换成了一些不熟悉中国市场环境与民族文化的空降兵。而黑克却无心备战中国市场,一心想把制造基地放在北美地区。美泰克是合资公司控股方,却长达两年多时间对合资公司的经营状况不闻不问,结果错过了良机——美泰克在中国的投资失败在情理之中。
最后,产品持续定位高端的失误。“9·11”后,美国经济衰退浪潮使低端产品占据电子消费品主流。美国的一些证券分析师表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花费二三百美元去购置一件家用清洁设备了,在目前经济环境下,他们更喜欢省钱的产品。”低价潮流中,当年崇尚奢侈的顾客消费心理在悄然转变。比如吸尘器,事实上,当同类产品售价不超过50美元时,美泰克的胡佛仍以200美元的高端价位拒消费者于千里之外。高端的产品、昂贵的品牌维护费用使得美泰克日渐脱离于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市场。
美泰克—昔日的香饽饽,现在却变成鸡肋。

 


中国的百年老店   

上市+并购:百年药企的联合营销
文/崔看看  来自《V-MARKETING成功营销》

“同心而济天下。”创办于1888年的同济堂,和同仁堂一样百年的历史和其留存至今的文化意义,已经将它们变为了一个代表医药文化,甚至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
然而,同济堂、同仁堂这两个百年老字号药企的招牌,仍然只是个案,中国2900多家药企,大多还处于取得生存权的状态。而类似同济堂这样颇具地方特色的医药领域的大型企业,这些年也一直在寻求资本合作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而上市和并购将是现在以至今后很长时间内中国整个医药行业发展的趋势。在上市方面,尤其是成为境外资本,同济堂走在了所有医药企业的前面,而从整合与并购上看,目前知名药品产地内蒙古、新疆、西藏都已组建或正在组建医药企业集团,而从近两届药博会的招商情况看,官方正在推动民族制药企业的结盟合作。

资本竞逐下的联合营销
同济堂于2007年3月16日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这是我国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药企业,中国传统中医中药与现代资本市场的结合,将有利于把中医中药带给美国以至全球的投资者和消费者。
半年后,同济堂以1.5亿元并购贵州老来福药业,成为医药行业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一笔收购。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并购将拉开贵州药企大规模整合的序幕,而根据发展需要,同济堂今后还将对贵州一些特色药企乃至特色行业进行渗透。
事实上,贵州药企联合的想法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起,政府就已开始通过普查药业资源、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对此加以推动。但政府的推动却面临诸多阻力: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企,政府主导比较容易联合;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联合后企业“谁掌权、谁控股”等种种现实矛盾,使得实施联合的难度加大。

并购困局仍存
药企行业60%以上是民营企业,并存在着企业多而小,资源浪费,重复投资、研发、建立营销网络的现象。例如目前在贵州全力打造的苗药品牌,目前竟有73家生产企业,看似“众人拾柴火焰高”,实则质量控制难以保障—如果一家苗药出现负面新闻,整个苗药的品牌都会受到“连坐”。此外,许多医药企业缺乏独家的优势品种,只能在一些技术含量低、档次不高的常规药品市场中进行恶性竞争。而由于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制药辅材仍然需要从外地购进,导致药品成本居高不下,药品利润率难以保障。
目前国内药企仍较分散,需要整合几家或十几家具有代表和引导性的大型集团。而在促进中小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的基础上,政府应顺应趋势做好引导扶持。企业联合需要到资本市场寻找资金,为改善融资平台,政府未来有必要成立药业方面的风险投资公司。


酒香也怕巷子深
文/《V-MARKETING成功营销》记者 许速

古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长久以来深入人心的想法,看来并不完全适应现代的环境。在现代的商品市场,营销运作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产品本身的品质之优,再香的酒,被街头的五味遮盖,也飘不到消费者的鼻子前。

入巷渐深的茅台
茅台享有“国酒”的美誉,但近些年来无论从销量还是口碑上,茅台都在不断衰落,百年的传统似乎已不能保证茅台的经营绩效,甚至连光环本身也不那么明亮了。
与其他许多新品牌在电视等媒体上的频繁亮相相反,茅台在宣传上倒真显得老态龙钟,国酒的荣誉从何而来,恐怕现在许多年轻人不知。当五粮液及其他许多品牌在通过各种方法打造自己的形象和市场时,茅台的广告和营销手法很难让人对其产生关注—当国酒只成孤芳自赏,自然会有新的“国酒”来代替。

受众明确是营销的首要
消费群体的确认,自身的定位,而茅台仅凭“国酒”一名,并没在市场竞争中完全发掘出潜力。当五粮液等不但从销量和效益,甚至品牌认知度上超越茅台时,茅台在先保名还是先抓销售上,始终含混不清。
酱香型是茅台酒的特色,而现在的市场却是浓香型的天下。适应市场的需求推出多样化的产品体验,是茅台打开市场的有效手段之一,更贴近消费者、更注重消费体验有助于茅台重新赢回口碑;而突出茅台酱香型的特点大力宣传,与五粮液们形成差异化,突出自己在市场上的唯一性,也可获得不错的反响。只是茅台似乎一直在二者间徘徊。

百年根基在品牌
百年品牌之所以长盛不衰,其根本在于长期优秀口碑的积累,给予品牌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品牌的积累,却并不仅仅在于产品质量上的一脉相承,在营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会成为“好酒中的苍蝇”。
白酒行业的销售在几年前受到外来公司买断的影响,在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上,许多企业靠着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贴牌”手法分羹,一时间打着名酒旗号的相似品牌遍布,急功近利的制酒企业和销售公司一起,为短期谋利大肆挥霍着品牌口碑。百年品牌筑之难,毁之易,短视的营销策略,可能会就此断送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基业。
酒香的确是怕巷子深的,可如果是臭的,倒也许真不怕深了。


老字号烤鸭:不能只吃上个世纪的老本
文/《V-MARKETING成功营销》记者 许速

从民间小吃到中华名菜,从小小的烤炉铺子,到大型餐饮集团,甚至,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一度还成为了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但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本土的大半餐饮老字号已经濒临危局或已经消逝,老店经营者们的诸多困顿,已经摆在包括全聚德在内的所有老字号面前。
全聚德在打破传统单店经营方式,引进连锁经营上努力尝试着。在最初向南扩张的时期,几家加盟店在运营一年后即宣告破产,这并非口味上的区域差异或当地文化的不认同,更多的还是管理模式上不成熟。加盟店在质量、营销方式等方面的偏差,促使全聚德对连锁方式进行再次思索:以样板店、直营店取代加盟店模式,全聚德正在亡羊补牢。

营销的是文化,不是烤鸭
麦当劳、肯德基是“能量炸弹”,还是有那么多人吃,因为它卖的不仅是“Fast Away Food”,更代表了一种美国快餐文化。与其他的许多百年老店一样,全聚德对消费者的价值,更多是文化价值的附加,如何突出独有的文化资源,是老店的魅力所在,也是其生存的根本。从突出店内古色古香的饮食环境、各店独有的名人和历史文化,到穿传统服装、说老北京腔的伙计和所吃烤鸭数目的纪念封等,全聚德烤鸭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载体。
全聚德前门店是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处,作为见证全聚德百年历史的“老墙”和砖匾,墙后开设的“老铺”,从民俗文化内涵上得到了优秀的保存。坚持传统的制作工艺,使用传统烤鸭炉,烤鸭师在炉火前亲手用果木烤杆烤制,对这些传统的保留—留住的是历史的回溯点。

不能永远在明天吃老本
全聚德在中国传统餐饮业的地位无可比拟,而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大型餐饮集团,其总营业额在新兴的餐饮集团包围下却并不如它的文化般鹤立鸡群。全聚德的传统和文化是其最大的资本,但仅凭此却不能保证全聚德能够一直辉煌。
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其他分店所在地,全聚德越来越不像是一个餐饮符号,而是一种作为文化体验的旅游资源。以前门店来说,外国人和游客所占消费比例高达70%,前门全聚德提出的“一生只一次,一次记一生”的服务理念更将表露无疑。逐渐成为旅游资源的全聚德,似乎价值在不断提升,但市场潜力却在缩小。现代餐饮环境下,主流商务和年轻消费人群对全聚德的认同感也许并不如老一辈人和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高—当二三十年过去,如果全聚德没有变化,会不会徒变为一座历史博物馆呢?

 

虚拟营销:让消费者成为百年品牌的再传播载体
文/林景新  来自《V-MARKETING成功营销》

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网络上玩过某种网络游戏,如在极品飞车游戏中驾驶一辆最新款的本田汽车与对手进行较量,在多次的互动式体验中,你对本田汽车品牌印象深刻并且产生高度的好感,当某一日你决定去购买一辆真正的汽车时,你的第一选择往往会倾向于本田品牌,因为该品牌已经深深植入你的心。
与电影的品牌植入营销不同的是,网络化的虚拟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体验方式:你不再只是观众,而是使用者,在这种高度的互动过程中,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有更深刻与直观的认识。
这就是虚拟营销给我们现实市场营销所带来的冲击。网络世界正在迅速崛起,其对现实生活而言,网络已经不仅只是信息媒体存在,也不仅仅只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网络已经全面入侵生活,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就如白天与黑夜一样,已经是无缝对接的浑然一体。如何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虚拟化营销,在高度竞争的市场化环境中,迅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从而将品牌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成为品牌忠诚拥护者,自发成为品牌传播的载体,这正是许多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不断尝试的发展方向。

先销售感觉  再销售产品
王琳是一名大三的女学生,平时除了上课、逛街之外,就是喜欢上网,而且一上网就会打开聊天工具QQ,与同学、朋友聊天。同时,她还经常上QQ虚拟商城,在花钱购买虚拟Q币之后,王琳使用这些虚拟的Q币去购买各种虚拟潮流服饰,然后给自己的QQ形象换上各式各样的服装—当韩国情感剧在中国热播时,她的QQ形象穿上了最新的韩国款式服装;当大街开始流行欧洲款式时,她的QQ形象同样穿上了浪漫的巴黎时装。
很多时候,王琳往往是在给自己的QQ形象换服饰之时,被某套虚拟的服饰所打动,她会毫不犹豫以省下一个星期伙食费的代价,到商场上购买一套与网上虚拟服饰相同的真实衣服—对她而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套新服装,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获得一种梦想实现的快感。网络上的虚拟满足已经延伸到生活中,品牌的感觉是如此深入内心,以至难以抗拒。
相对于现实的市场规则,网络世界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先验性品牌体验、品牌互动、消费者交流的可能性,而虚拟营销由于其隐蔽性更强,往往让消费者在无意中就接收了品牌信息,并且在互动体验中不断加深品牌印象,所以其传播效果显著。
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只拥有一个现实世界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这句话放在市场营销中同样适用:在一个全新的市场环境中,只运用现实营销手段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学会运用虚拟营销去扩张品牌的影响力。许多著名企业已在这方面迈出了步伐。
享誉全球的三维体验网站“第二人生”(Second Life),由于高度真实的体验方式吸引了无数的著名品牌的进驻。阿迪达斯在“第二人生”的虚拟世界里不仅开设有门店,还在它的虚拟门店里展示产品,甚至为那些虚拟化身定制运动鞋。阿迪达斯的“A3 Microride”系列跑鞋虚拟版本,被设计为非常适合那些虚拟化身,给予其步行的“弹跳与灵活性”,这款鞋在虚拟世界的价格是50林登币(约合0.19美元)。该公司的“A3 Microride”跑鞋系列已经在游戏中售出115万林登币。而在现实中,不少游戏用户由于“第二人生”体验了阿迪达斯的“A3 Microride”跑鞋,对其品牌及产品有了高度的认同感,所以不少人转而从阿迪达斯的网上商店花100美元购买真正的“A3 Microride”跑鞋。
世界著名男士服饰品牌美国花花公子同样不甘示弱,投入资金进驻“第二人生”,进行一系列的产品展示、销售与品牌的推广,还购买了一个岛屿,以展示来自花花公子旗下网上商城的产品。花花公子期望虚拟营销的方式能够与现实的营销产生合力,将品牌宣传、产品展示、品牌体验完美地结合起来。
在一个大规模的生产时代,产品往往是相同的,但品牌的感觉却各有差异。先销售感觉然后再销售产品,这种营销方式革新之处就在于先占领消费品牌认知心智,再灌输具体产品信息,让消费者在多次的体验之中,成为品牌再传播的自发载体。

如何“摄服”消费者
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世界:2006个电台发出的广播电波覆盖天空、2000个以上电视台的节目包围我们的视线、2137份报纸和9029份杂志抢夺我们的眼球、无数的户外广告封锁了我们远眺的视线……
媒体越来越分散,信息传播的环境越来越嘈杂,而企业的传播效果却越来越差:相关消费研究表明,无论是电视广告、报纸新闻还是网络信息,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业信息传播的关注兴趣取决于5秒钟的时间,要想使品牌信息准确传达,就必须在5秒钟内让消费者对其所接触的信息内容感兴趣。
品牌要在最短时间内“摄服”消费者,并且使消费者成为品牌再传播的载体,其关键点在于三方面:创意的表达、情感的链接以及控制的体验,而成功的虚拟营销则是有效地满足这三点要求。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媒体传播环境、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互联网、通讯网、电视网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为虚拟营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与体验的可能性。
创意的表达指品牌中虚拟营销的巧妙设计,能够以更新颖出奇的方式带给消费者一种全新的观感,让好奇心驱动消费者自发产生兴趣对品牌进行体验。如某生产牛肉干的企业将自己的品牌植入到一款著名的网络游戏中,玩家要提高功力进入更高等级的关卡就必须在游戏中找到该牛肉干并吃掉,找得越多吃得越多,就代表着功力越强大,这种巧妙的设计使玩家对于该牛肉干品牌兴趣盎然。
而情感的链接则是指虚拟营销所设置的情境与氛围能够迅速引起共鸣,使消费者恍如置身于最熟悉的生活现实中,从而自发参与其中。花花公子在Second Life中所进行的虚拟营销,就设计有高级派对PARTY、浪漫情人谈心、正式商务会议等不同的场景,网民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场景,将自己化身为某场景中的人物,体验花花公子不同服饰所带来的奇妙感觉。正是在这种最真实的虚拟中,消费者与品牌的情感对接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
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消费者有了控制信息流的权力,他们更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控制力—而这对于品牌来说,要成功征服消费者的心,就必须有意识地去释放消费者控制欲望,赋予其更多的控制权力。福特在网络上推广其蒙帝欧品牌时,完全将汽车的控制权交给消费者,除了车身的基本框架外,汽车的颜色、内部装饰、车内功能设置完全可以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设计。消费者在网络上驾驶这辆完全由其自己设计出来的、独一无二的汽车,其满足感可想而知。而现实调查证明,许多消费者正是在这种虚拟驾驶满足之后,购买了由其自我设计的蒙帝欧,其中不少人更是福特品牌最忠实的拥护者,福特汽车的虚拟营销取得了巨大成功。

 

世界第一个诞生的品牌

世界第一个汽车品牌
一百多年前,本茨制造了第一辆世界公认的汽车。而后,汽车发明的鼻祖卡尔·费利特里奇·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的公司于1926年合并为一家,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戴姆勒·奔驰公司。此时戴姆勒早已去逝。而本茨也已经是82岁高龄了。这两位汽车发明巨匠不知什么原因,虽然两人分别在仅距80km的两座小城内,却从未见过一次面,成为汽车史上的一大憾事。但他们的继承人不负众望,使两位伟人所开创的事业得以发扬光大,使奔驰汽车公司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汽车公司直至今天。

世界上第一个打火机品牌
IMCO是世界上第一个打火机品牌。1907年,IMCO由奥地利人Julius Meister先生创立,开始生产纽扣。1918年,他们生产了全球第一个煤油打火机。ZIPPO打火机就是受奥地利煤油打火机的启发而发明生产的。据说该打火机是一战中奥地利士兵在战壕中用子弹壳制作的,因此至今为止该打火机还保留着战争的痕迹。其火机的机身内仓(装煤油)是仿子弹外形制造的,而装火石的构造更是仿步枪枪栓。机身的防风帽可以上下调节火焰大小,防风性能极好。

世界上第一个公文包品牌
1642年法皇路易十三时代,Tissot家族将其上祖之名“都彭”冠于姓氏上。1872年二十五岁的Simon Tissot-Dupont于繁华的巴黎开始建立其个人事业。Simon Tissot决定专注于制造皮具及手提袋,成就卓越,更是首位将传统的行李箱冠以“公文包”之名,深受当时绅士贵族的欢迎,一时蔚为风潮。1884年Simon Tissot-Dupont更被当时时装潮流典范《罗浮宫杂志》推许为当代皮具设计大师,其创造之可灵活夸张手提袋亦被当时的皮革匠极力推崇,成为欧洲名牌的典范。

世界上第一个钟表品牌
钟表,是由中国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明的。钟表之都瑞士,一本世界钟表界的权威书刊上写到:“现代机械钟表中使用的擒纵器源自中国古代苏颂的发明。”苏颂把钟表机械和天文观察仪器结合以来,在原理上已经完全成功,他比罗伯特·胡克先行了六个世纪。但是公元1735年,瑞士人宝珀先生于瑞士西部静谧的侏罗山区创立了一间制表工坊。这间工坊的诞生昭示着世界上第一个登记在册的钟表品牌出现了,瑞士钟表业亦由此从“匠人时代”跨入“品牌时代”。

世界第一个牛仔裤品牌
1853年李维·斯托劳斯来到旧金山,做出第一条牛仔裤。1870年,Levi Strauss在粗帆布工作裤钉铆钉作为补强,世界上第一件Jeans牛仔裤于是诞生。而Levis 501自1890年正式命名至今,可说是Levis最具代表性的裤款。30年不变的Anti-fit直筒剪裁与不追随短暂趋势的概念,持续吸引不同时代的消费者,让Levis 501在多年间的经典地位与时尚风潮始终不坠。

世界上第一个电话品牌
1876年 3月7日,贝尔获电话发明专利,专利证的号码为:No174655。电话发明家格雷同时发明电话,但申请专利的时间比贝尔晚了几小时,因而痛失电话发明权。1880年,贝尔又首次进行了以太阳光为光源的“光电话”试验。

世界上第一个剃须刀品牌
金·坎普·吉列是美国吉列公司创始人,也是安全剃须刀的发明人。1902年,吉列终于开始批量生产自己研制出来的新型剃须刀。当美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吉列从报纸上刊登的新闻照片上,看见大胡子士兵在前线的照片。他认为这是一个把吉列剃须刀推向全世界的大好机会。于是,吉列抓住时机向政府提议,以优惠折扣,把自己公司的新产品卖给政府。几年后战争结束了,美军士兵已养成了用吉列剃须刀的习惯。而大批盟军回到各自的祖国,也就把吉列剃须刀带到了世界各个角落,等于免费为吉列公司做了最大的广告,使吉列走向了世界。

世界上第一个香烟品牌
香烟最早出现时,都为软包装,并无硬盒装置,后烟厂发现对吸烟者的携带与保存不便,于是衬以厚纸一张,使烟壳挺硬,以便吸烟者放于袋中,保持香烟之完整,该纸就是香烟牌子的雏型。以后,烟厂在该纸的一面印上人物、风景、动植物等(另一面仍为空白),至此,形成了最初的香烟牌 子。世界上最早的香烟牌子是1894年英国韦尔斯出品的“世界陆军”,又名“步马军”,共100片。外商来华经营香烟牌子,美国花旗公司为最早,其印制的白来姆司牌西方美女香烟牌子,纸牌甚厚,是纸质香烟牌子中最厚者。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