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银行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消费金融公司,都需要精心准备即将到来的消费信贷高成长时期。在做好风控的前提下,二者需要进行更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
2009年5月初,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消息称,北京、上海等四地将于 6月中旬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举措在于面向中低端客户推出无抵押无担保的消费贷款,其发放的贷款主要分两类: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前者主要是指与经销商约定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 (不含房屋、汽车 )的贷款,而后者则是指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的贷款。
这是继 3月23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仅仅两个月推出的又一项刺激民间消费的举措。
多重原因促信贷
有关专家分析,在此时推出发展消费信贷的政策非常适时。
这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原因。经济大环境需要发展这类信贷产品。中国的经济正经历并不轻松的转型,由出口拉动型逐步向内需推动型转变。今年一季度,GDP增长6.1%,最终消费对 GDP的拉动为 4.3个百分点,投资拉动2.0个百分点,外需则带来了 0.2个百分点的负拉动。这说明,今年要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依靠外需有相当大的难度。在扩大外需困难比较大的形势下,国内需求包括的两个方面 ——消费和投资,尤其是相对来说稳定性比较好的消费,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可依靠的力量。
通过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将潜在购买力(潜在需求)变成现实购买力(有效需求),能够促进企业生产、投资规模扩大,有效地刺激总需求。另一方面,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其长期以来的福利制度已开始向货币化转变,但市场价格较高,往往超出了普通居民的购买力。以这些领域为起点开展消费信贷,既能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又符合国家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不仅如此,客户的消费需求逐步升级需要发展相关信贷产品。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均 GDP超过 2000美元,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国际经验,人均 GDP超过 1000美元后,将触发国内社会消费的结构升级;人均 GDP超过 2000美元,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2007年,中国的人均 GDP已达到 2456美元。
从银行的角度看,消费信贷的发展规模在其信贷中占比很低。整个消费信贷规模目前是 3万多亿元,虽然增长很好,但与整个银行信贷 30多万亿元的规模相比,占比百分十几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同期,美国不包括房贷在内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是我国的 38.7倍,其在银行贷款中的比重则高达 26%。这类产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热度初见端倪
在政策出台之前,不少银行已经在试水一些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一些产品确实让银行、商家、企业和消费者各得其所。
2009年1月,苏宁与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等 8家银行联手,在北京苏宁 50家店面联手推出信贷消费活动。在苏宁的日常销售中,客户采用信用卡支付的业务量达到业务总量的 7%~8%,“五一”期间这一比率翻了一番。销售额的增加让家电厂商们十分惊喜。
同样欢喜的还有从苏宁买了 6000元家电的张先生。他使用民生银行信用卡购买到了自
己需要的家电产品,还有意外收获。按这家银行12期的还款利率 4.5%来计算,他还得到了 270元的提货卡作为让利回馈,可以在苏宁门店里购买产品。张先生亲身体验了小额信贷消费的便利。像张先生这样的消费者还有很多。
招商银行信用卡总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称,早在2006年,招行就推出了“车购易”这样的小额消费信贷产品。到目前为止,有30多座城市的上万购车族享受到了这项便捷购车服务,至今还款记录均相当良好。“我们在给持卡人发送‘车购易’业务要求之前,都会对持卡人进行充分的调查。如果几年内,持卡人没有不良信用记录才会收到业务邀请。 ”上述招行高管表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汽车厂商对此模式比较积极。在国内市场销售排名前 10位的汽车厂商中,前8位的厂商已与招行进行了相关的合作。
这一产品之所以受到各方的追捧,是因为它能够快速有效解决消费者购车时的资金瓶颈。招行信用卡用户提交完整申请表格之后,最快4小时就能完成购车审批流程。客户在使用一些传统汽车金融的贷款产品时,是与经销商合作,由他们作担保,需交纳占车款 10%左右的强制担保费。与之相比,“车购易”更为灵活。客户使用这种支付方式所产生的利息成本和费用实际上是由汽车厂商承担了,他们把原来的渠道费用让利给客户,相当于汽车产品的隐性降价。
不少银行都在进行零售业务转型。农行住房与个人信贷业务部总经理陈佩华曾反复强调个贷业务在这种转型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作为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卡业务也在借助小额消费信贷产品突破发展瓶颈。
圈地战后进入精耕时代
前些年,不少银行在信用卡市场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不惜血本地跑马圈地。之所以看中这一业务,是因为它的高回报。信用卡较高的透支利率,又使其能够产生远高于其他银行业务的丰厚收入。根据摩根斯坦利的统计,目前全球信用卡平均透支利率约为 23.5%,而发卡机构的平均融资成本为 5.13%,平均利差高达 18.37%。风险和收益从来就是一对无法分割的冤家。信用卡具有的无担保循环信贷的特性以及贷款实际发生的非计划性、无固定场所、授贷个体多、单笔金额小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
经历了风风火火的发卡热潮后,银行也不得不正视疯狂发卡带来的恶果。信用卡不良率上升,已是公开的秘密。据相关报道,以上海为例,截至 2008年末,上海中资银行信用卡平均不良资产率 2.99%,高于同期各项贷款 1.51%和个人按揭贷款 0.61%的不良率水平。前不久,《成功营销》记者在对一些银行的信用卡部门采访时,问及信用卡是否盈利问题,相关人士也讳莫如深。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戴兵曾公开表示,中国内地信用卡市场已经从跑马圈地阶段转向了精耕细作阶段。戴兵的观点也在上述招行信用卡高管处得以验证。盈利已经成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首要目标。招行的车购易、家装易等品种繁多的“个人消费信贷服务”产品就是本着这样的思路推出的。
由种种现象可以看出,消费信贷市场目前的状况,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不论是银行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消费金融公司,都需要精心准备即将到来的消费信贷高成长时期。在做好风控的前提下,二者需要进行更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
“将银行搬回家”,这已经成为一个现实。上海卡友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上官步...
学习有效运用白板技术的技巧和窍门,包括如何设计内容,运用色彩,以及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