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中化集团:摘下第一朵“云”
字号:

类别: 信息管理 时间: 2009-09-22 来源:支点网

标签:信息经济

  7月20日下午四时,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彭劲松和他的同事迎来了一个极为关键的时刻——中化集团使用的ERP系统将由SAP R/3 4.7版本直接升级到6.0版本,升级所占用的计算资源全部来自中化集团的私有“云”。

  这次迥异于以往的ERP升级方式,能否成功引人瞩目。次日12时,整个系统顺利完成了升级切换,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彭劲松和他的团队成功了。

  “实现ERP顺利升级,仅仅是中化集团应用云计算的开始,未来它的价值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彭劲松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中化的基因

  2009年7月,《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公布,中化集团前进了87位,列第170名,这也是中化集团连续第19次入选。而就是这样一个横跨农业、能源、化工、金融和地产五大行业,拥有员工2万多名,业务覆盖欧洲、美洲、亚洲以及香港等地区的全球性集团企业,信息技术部仅有33人,全球的IT员工也不超过80人。这样“强烈”的反差透露出一个信号:中化集团拥有一支非常精简强悍的IT团队,还有着企业IT建设与运营的独特基因。

  1999年,中化集团开始实施SAP的ERP系统,历经十年,硕果累累。目前,中化集团ERP的覆盖面已经高达93%,涉及到200多家法人单位。如果说93%的数字只意味着一个表层的数字,中化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精髓”就在于它已经建立起一个全球集中统一的运行管理体系。

  在中化集团,全球集中统一的原则被归纳为“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监测。在全球集中统一的原则下,中化集团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全部通过企业网连接到了北京的集团总部。基于这样的基础设施环境,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应用,还包括与外界的沟通,比如跟证券公司和银行等需要的很多配套应用,也全部都采用集中统一的管理。

  同时,中化集团的另一特色在于敢于尝试新技术、新理念来满足业务需求。例如,2005年时,中化集团用IBM的LPRA(动态逻辑分区)技术,用一台IBM的机器装了多个计算环境来支撑ERP系统,这在国内是第一家。同样,中化在SOA建设上也是国内最早进行应用的。

  实际上,中化集团云计算应用的成功实施,绝不是一朝旦夕就可以做到。它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需要按照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步骤才能够实现。“大集中的思路、虚拟化的尝试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团队,而SOA的尝试使得我们对于云计算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都有了很好的理解,”彭劲松表示。

  另一扇门

  2008年,一个难题摆在了中化集团面前,并由此引出了第一朵企业私有“云”的落地。

  在中化集团,ERP系统对集团的财务管控、风险管理、流程优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随着集团业务的发展,中化集团既有的SAP R/3亟需进行大规模的升级。集团决定由4.7版本跨越式升级到6.0版本,但是这个建设了10年的ERP系统,正支撑着整个集团93%的业务运营,一旦停下来,损失不可估量。

  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另外再构建一个系统环境,并准备大量的计算资源,以此保证同时运行两大系统。按照旧有的“紧耦合”思路,此时的中化集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与时间,采购新的设备,来应对此次升级。

  此时,中化集团开始留意云计算的理念,这也许是解决大规模升级难题的另一扇门。中化集团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工作,并与IBM公司一起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摸索,从技术、成本、安全以及商业价值等多个角度来考虑。

  从技术角度而言,中化集团在位于北京的三大数据中心,是整个集团信息系统的中枢要地,按照国际标准,每台服务器均需要预留20~30%的计算资源,以应对突发事件,而云计算可以突破物理资源的限制,将这些动态的、分散的计算资源串联起来,作为实施ERP系统升级的重要依托。

  从成本的角度,如果不采用云计算平台,中化集团需要专门采购设备应于ERP系统的升级,不仅花销大,而且在升级完成后,这些设备将无用武之地,这无异于一笔额外的支出。

  最大的顾虑实际上来自于安全,毕竟中化集团是第一个吃螃蟹者,没有其他的实践可以证明实施云计算是安全的。为此,中化集团将安全问题作为一个专项列入项目组考虑的重点,经过几轮的研究论证,他们得出结论:实施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不会削弱整个体系的安全机制和安全水平,一定程度上反而将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水平。

  一个更具前景的优势还在于云计算可以极大提高IT系统的商业价值。实施之前,中化集团专门做了测试,发现要部署一个测试环境,使用云计算只需要用半个小时,而使用一台服务器部署ERP至少需要用三天。这意味着使用云计算将可以极大提高IT系统的响应速度。

  一切论证都归结到了一点:建立企业“云”,更符合中化集团的利益。

  “风调雨顺”

  如何来理解云计算?彭劲松使用了中国成语“风调雨顺”来予以形容:所有的计算资源都可被视为云中的水分子,哪里需要水,就把云变成水,下到需要水的地方。当不需要水的时候,可以将其回收到云彩里面,以备其他地方使用。

  中化集团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构建云环境,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先前IT投资的价值。在这个环境中,IBM云平台可以管理所有系统,使得服务器的虚拟化从10~15%增至50~60%。云计算环境配备了IBM Tivoli自动化软件,从而使中化的开发团队能够自主访问所需的软件环境(如WebSphere等Java应用部署平台),以管理整个流程。

  为了解决安全问题,中化集团把云的所有网络通讯单独做了一个专网,所有的资源调配都是在这个网络层面上来做,并跟其他系统设备做了隔离,以此保证云本身不被外部入侵。

  彭劲松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中化集团的员工不需要知道“云”在哪里,却可以通过“云”,定制所需要的计算资源,实现自己的应用。

  实现ERP的顺利升级只是云计算应用的开始,中化集团正着手准备建立企业信息门户,对既有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形成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入口,从而获取信息、运行所需应用。由于登陆的人数、所需的应用均是动态变化的,一切都将依赖“云”来实现。

  借鉴托马斯·弗里曼的“The World is Flat”理念,彭劲松认为“The Cloud Is Flat”。他说:“云会把所有的计算资源都变成是平的,不分区域,随手可得。”

  从去年全球首个商业云计算中心落地中国无锡,到今天中化集团全球首个私有“云”的成功,短短两年里,“中国的云”已经成为一抹亮丽的风景线,这无疑将引领云计算摆脱众说纷纭的喧嚣,聚焦至真正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

  • 标签入门

    标签是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某段内容的描述性关键词。对于照片,文章,下载的内...

  • 密码基础

    无论网络有多安全,密码始终是最薄弱的环节。学习如何设置以及记住您的密码...

  • 更多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