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行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之后,中国式管理又涌现在我们的眼前。
其实,管理是无国界之分的。对每一个企业来讲,管理是无定势的。她随着企业所在的国家的不同、员工的思想境界和生长环境不同、企业的性质和所处的行业不同,时间的不同,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的不同,而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不断有现在中国,推进了我国企业管理飞速发展与进步。国内的许多优秀企业,把国外的管理思想和国内的企业实际结合起来,再加上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迅速做大作强,并逐步形成企业自有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
我通过二十多年在国企、股份制企业的管理实践,对所谓的“中国式管理”有了如下的一些感悟:
------第一条,是以人为本。
随着员工自主意识的增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作用,把人作为第一要素,在中国企业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在科技研发上,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得到了共识;在客户关系上,讲在产品趋于同质的情况下,客户关系是第一生产力;在对待员工上,把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向心力放在首位;在员工招聘上,把人品放在首位,本事是可以培养的;在生产发展上,许多企业把“无人化加工”提前列入发展目标上,减少人工成本和人员思想变化影响正常生产,等等。
人如水,企业如船。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无论你出于何种想法,人的作用在企业中作用越来由重要了。所以,遇事换位思考,成为以人为本的重要方法。
------第二条。是注重结果。
“成者王侯败者贼”,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是重结果而轻过程的。但处在不同性质企业、不同时期的企业对结果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国企领导重政绩,人多、厂大、产值高,最后再高升是追求的方向。许多上市企业追求圈钱,如何买弄观念,圈到钱,作为上市目的。许多民企、私企追求利润,希望早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当然,企业小时求生存,千方百计为挣钱;发展起来,求规范,盼做大作强。企业做大了,就求“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了,再作企业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形象和社会公益了。
------第三条,是中庸平衡。
讲中庸,搞平衡,是中国企业一大特色。一次,到一个新企业上任经理不久,在员工大会上表扬了两个成绩突出的员工,过几天,被表扬的员工就找我了,讲以后不能再表扬了。许多人表现出“就你好,我们都不行”的心态,令潮热讽,不予合作,应了“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熟语,表扬谁就变成孤立谁了。还有,生产部为加工一批急件,与工人签订了计件协议。一位工人做工装,改工艺,又快又好的完成了任务,月底奖励兑现时,他们要反悔。说挣的钱太多,大家不平衡,工时没有计算好。我立即说,不是大家不平衡,是工人工资比你们经理高了,你们心里不平衡。不要怕工人拿那钱多,拿钱多,干得就要多,贡献更大,还应多奖励呢!再说,当领导的,说话要算数,就算算错了,也要下回再改。此事过后,工人们的干劲更大了。
工资问题也是需要平衡艺术的。有个企业,工资公开,攀比明显。一些不好考核的技管人员工资,平均吧,干好的心里不服;差距大些,一些钱少的人,老拿自己的长处和钱多的人短处比,关系也紧张。后来采取工资收入差距不大且公开,奖金下面发不公开的办法,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第四条,是灵活多变。
灵活多变,也是中国企业的一大特点。在公司产品方向上,许多企业既不向西欧企业那样做得专,也不向日资企业做得那样精,而是向“股市短期淘金者”那样,什么挣钱干什么,追求短期效应,即做不大,也死不了。
在对待公司利益上,许多企业也表现得非常灵活多变,什么有利用什么,千方百计灵活应对。当“情”字对自己有利时,大讲感情不讲理、法;自认为有“理”时,就摆出“有理走遍天下”的牛气。当“法”对自己有利时,就不讲“理”和“情”了。
对中国式管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抛砖引玉,欢迎斧正!
到底是病毒还是间谍软件?一旦您确定了“谁”、“为什么”、“是什么”以及...
我们所表达的意思只有7%通过文字进行传达,其余的93%依靠语气以及视觉上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