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腾中:买“马”只为卖马?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10-27 来源:中国企业家

标签:企业战略 收购

 

腾中对悍马的收购,资本意义大于产业意义 

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正在为“驯(悍)马”做最后的努力。109日,通用汽车与腾中重工宣布,双方就通用旗下高端全路面悍马车业务的出售签署最终协议。

与外界最早预期的5亿美元的售价相去甚远的是,腾中重工预计将以1.5亿美元获得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以及拥有生产悍马汽车所必须的具体专利的使用权。同时,买方还将承接悍马与现有经销商签订的经销协议。

腾中在协议中承诺:不裁员、不搬离工厂以及承接悍马此前的经销协议。通用都玩不转的,腾中这个汽车业新军如何能玩得好?在中美政府部门尚未审批放行之前,“驯马”还是迷雾重重。

这一举动在中国企业并购史上的范本意义,或远大于其对国内乃至国际汽车行业格局的改变。

首先,与国企好大喜功、全盘接收的倾向不同,作为买家的民企往往更追求资本利用的高效率。换句话来说,民企更会“精打细算”。

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悍马的生产、运营和管理等多是倚赖悍马在美国的本土化运作,作为买方的腾中所扮演的更多是一种投资人的角色,并且尽量规避跨国并购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诸如固定资产的投资、卖方的债务等。

而具体的收购将通过设立一家投资公司来完成。腾中重工将拥有该投资公司80%的股权,私人企业家李炎持有其余20%的股权。从公开报道来看,李炎是腾中重工的实际控制人,也是这起收购背后的重要操盘者。

“腾中对悍马的收购,没法从战略意义上去解释,是因为有资本的意志在背后。”博斯咨询公司汽车业高级经理彭波说。

其次,在资本意志的左右下,买“马”案的结局很可能是悍马品牌在若干年后被再次转手,实现角色转换的腾中从中赚取差价。相形之下,同样有意于海外并购的吉利和北汽则无法如此洒脱。

而风险在于,美国市场能否在三至五年内复苏,以及腾中有多大的能量将这个市场活力日渐萎缩的汽车品牌成功拯救。

在这个过程中,李炎还需要保持国际投行对这宗投资的信心,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后续投入。当然,也不排除腾中将悍马引入中国生产的可能性。在四个月前这一收购刚刚公布的时候,以国产化项目选址为名,游说四川省成都、德阳等地政府给与资金支持,也是李炎筹集收购资金的途径之一。

但在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悍马驶上街头之前,李炎最好重温一下美的、波导的造车经历,以及拿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通行证”。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