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服务性产品,很多服务性产品现在也非常非常好,也非常非常有前景,这个在全国这些年来看,就是中国,比如说中国很多服务性的领域,旅游、酒店、SPA,餐饮,包括桑拿,洗脚等等,现在有洗脚的企业风投都进去了,未来两三年也都要上市了,在国外没有的,在中国就变成一个商业模式。跟服务相关的很多它也是我们要注重的一个产品。
第五个我想可能就是跟技术,新技术,尤其跟互联网移动通信相关联的,会有很好的一个前景。上个月腾讯公布了3G报,现在中国传统媒体在金融危机以后日子都挺难过的,所以你看广电总局为了让央视的广告多收一点就出了一个法令,所有地方卫视都不能播卖药直销的广告,逼得提价,这次央视广告卖得很好,无非涨了百分之十几。腾讯公布的14.2亿一个季度的利润,全年大概有三四十亿的利润,《第一财经日报》所在的集团,上海文广中国第二大的媒体集团,我们广告收入也只有30多万,加上其他的收入,中国第二大的媒体集团广告总收入也不过三十多亿,而他的利润就有三四十亿,说明什么呢,说明那些跟未来的新的技术高度相关联很多东西有可能实现爆炸式增长,传统这些东西很缓慢的在增长。
因为时间关系我简单讲一些概念,价格未来趋势在不同产业、不同的产品大致是不是有这样一个概念。第一我创造了一个概念叫中国式滞涨,中国经济实体性产品总体趋势相比于资产类比的主要趋势是涨,而实体主要趋势相比时间是滞。万科一位高管的年薪就有六百多万,你说公平吗,不公平。这个没有办法,这就是中国今天的这种中国式滞涨造成的。你看三个产业的总的用电量在上升,第二产业的用电量上升还是很少的。说明什么,说明这个领域里面的复苏远远没有第三产业表现那么强劲。
第二个观点就叫滞中有涨,虽然我们实体经济跟我们资产经济相比成长,涨得比较慢的,但是这里面也还是会有很多的机会,比如说跟内需更加相关的涨得可能性更高,更外需相关的涨得比较低,跟服务性相关涨得更高,跟纯粹消费相关的涨得更低,跟消费升级相关的涨的机会更高。比如说现在跟泛家具概念,做橱柜的、衣柜、木门的等等,这些企业可能并不是很大,六个亿十个亿,但是利润率非常非常好,你跟消费升级相背离你肯定要被淘汰,数字音乐出来以后音响就会不行了。白色电机属于机械产业,所以还比较好。集中度高的就在涨,集中低的就在滞。
第三个观念就是涨中有滞,资产经济领域在涨,如果过快也会出现停滞,在阶段性上也会有一些变化。
最后就是通胀有结构性,作为我来讲总体上我看空农产品,看空制造业,看多大宗产品,看多资产领域。
第三个大的问题只有一个结论吧,就是说在过去的促销的过程中,那种过于注重卖场、过于注重终端,过渡营销的趋势可能现在慢慢在改变,而很多新的方法可能更加注重互动、更加注重交叉的营销,像青岛啤酒(35.46,0.53,1.52%)、蒙牛都做了各种活动的互动、交叉,可能要做很多口碑,这种因素,互动、交叉、口碑的因素可能慢慢效率会超过你在现场很多的POP意义上的促销。
第四点渠道,我想渠道在未来很重要的渠道就慢慢会更加个性化、定制化、数据化,而同时物理空间意义上的渠道的花费会下降,现在不仅仅是很多制造型企业在物理上的花费更大,交通银行(8.44,-0.09,-1.06%)就跟我讲,做一笔在柜面的业务要二十块钱,如果转到手机银行要两块钱,所以压缩在物理空间的变成生活意义的象征,渠道本身在变化,而不是物理意义上在大面积铺。李锦记的老总也跟我讲,不是说到处都搞那么多实体意义上的店。所以我想现在也都在发生很多很多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的最后,如果有五P的话,就是人,也就是说我们还是要仔细了解、研究,未来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大家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他们作为中国人。所以所有的4P的变化都跟人相关,因此回到我们演讲的开头,营销的本质是什么,营销本质让推销变得多余,最后你回到真实真切发现我们未来的客户他们会消费什么,我们未来得机会可能就会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