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个人财富>文章页
建构新土地制度的综合性思路
字号:

时间: 2009-12-09 来源:《中国经济》 作者:朱善利

关键字: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前已经显现出一些局限性,推进土地自由交易、建构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取消户籍制度、改革不均衡的社会福利制度、细致规划土地使用制度,将创造一个更能激发社会活力的土地制度。

讨论城乡一体化问题,有必要从如何构建土地、劳动力以及资本这三种要素的统一市场入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在改革中曾起过重要作用的制度,目前已经显现出一些局限性,因此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做更深入的改革。
 
中国目前出现的不少问题,都与现在的土地制度有相当大的关系。比如说城市房地产价格一直虚高(其实也不能说是虚高,它就一直高,而且也没有降),许多城市不断出现一些地王。其中当然有好多原因,但最终也可以找到土地制度这个地方。
 
根据我们国家的土地制度,土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国有,一种是集体所有。现有情况下国有土地肯定比集体土地要少。现在集体土地不可以上市场交易,只有国有才可以交易;要通过征用农民的集体土地变为国有,才能再上市场交易。这就类似于股市的股权分置,原来是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只有一部分自然股在市场流通,市场股价就很高。市场就是这样,供给量多,价格就下来了。要是许多土地都能交易,价格也就下来了。土地也应该可以交易,这样才真叫市场经济,跟股市一样。
 
现有制度影响保护耕地目标的实现
 
目前,制约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土地制度。国家为了保民生,保稳定,提出要保18亿亩耕地。为什么要保18亿亩耕地?不保18亿亩耕地,十多亿人口将来吃饭有问题。中国不是小国,不能够依赖世界其他国家解决粮食问题。这是有道理的,但问题是怎么保证粮食安全?现在怎么保住18亿亩耕地?
 
其实,现在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也与土地制度有关系。如果我们改变制度的话,可能土地不会减少,反倒会增加。
 
为什么现在耕地越来越少?大家都在占地,城市在圈地,开发商在圈地,农村也在圈地,农民也在圈地。现在大家都在圈,所以地越圈越多,反倒耕地是越来越少。现在城市里面没地了,要看农村。农村全是宅基地,农民总希望占大一点,因为占地的成本比较低。尽管国家规定“一户一宅”,但是这个宅可以占大一点吧;也可以通过分家把户弄多一些。新宅子我有了,旧宅子我照样放在那,好多的村庄宅子已经废弃了。这对社会资源是一种浪费。因为不可交易,代价很小,所以不占白不占。这与我们的土地制度有关系。
 
由于使用土地(尤其是集体用地)的代价比较低,大家也不会很好地保护土地资源。土地不可交易,有些地方的农户就卖土。比如以前曾有报道,有地方能从土里提炼一些矿物质,于是人们就铲了卖土。有一些农户认为种庄稼不如烧砖,把土给铲了烧砖。也许一些地方废弃了砖瓦窑厂,但是在其他的方面仍然没有很好地保护耕地,农户没有在土地上投资的积极性。只有大规模土地经营,人们才能搞大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兴修水利、购置大型机械。所以即使现在的承包期长一些,农户不愿意做大规模设施的投资,农业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的比例很少。当然国家可以投,但是国家这么多年投资也不是太多。
 
用现有的办法来保护18亿亩的红线不被突破,我觉得够呛。必须用改革的思路来解决问题。邓小平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不是让大家都去种粮食。他知道是体制的问题,大家如果没有种粮的积极性,把再多的人放到农村去也不会长出庄稼来。所以邓小平要包田到户,农民有了激励,就有积极性种庄稼。
 
但现在跟改革初期已经大不一样了。有的农民认为,我在城市里捡垃圾都比种几亩地强。农民只有通过保护耕地、经营农业获得比较高的相对收益,他才愿意保护耕地、经营农业。
 
今天要破解保护耕地的难题,只有让土地能够自由交易。
 
土地流转与土地置换
 
目前在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方面已有一些试验,主要是土地流转和土地置换。
 
土地流转只是交易的一个方面。土地流转真正谈的是农用地流转。比如承包了土地以后转包给别人,流转了以后还是经营广义的农业。按照规定,流转的农用地不能允许发展工业,也不能在上面盖任何建筑物。
 
但事实上,好多地方流转了以后也并不是在经营农业。由于合约相对短期,流转规模也不是太大,经营种植业肯定不赚钱。现在真正种庄稼的不多了,反倒是种一些经济作物的东西。这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吗?那些种了树或茶的耕地,即使再种庄稼的话也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恢复;如果已经搞成鱼塘的,要种庄稼的话就更困难了。在浙江一些地方,灌海水养海鱼以后,地更不能恢复了。
 
目前土地流转的合同好多都是短期的,也很脆弱。耕地的质量也很难维持。转包土地的人不会在意这个土地质量,从人家手里把土地包过来的人也是这样。现在这种体制下,哪一方都是短期行为,都没有做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打算。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