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青岛啤酒严旭好运气的背后
字号:

类别: 营销与市场 时间: 2009-12-11 来源:《英才》杂志

标签:品牌营销

“1999到2002年,我们抓住一点现有资源拼命开源,确定了速度胜规模的经营思想:短期见利见效,长期可持续发展,别人是骆驼,我们是兔子,只有拼命吃,拼命跑才能带动公司发展。”
  
从2002年开始,严旭已经成为主管华南区十个工厂的一把手,整个销售体系全部需要重新梳理。于是,严旭带领青岛啤酒华南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我们重新开始做流程、人力资源体系、供应链、信息化”。
  
2007年,青岛啤酒进行组织大变革,严旭升任青岛啤酒的营销总裁,“把青岛的七个事业部,华南、北方、东南等等市场重新整合”。她带领团队又进一步开始建体系、建队伍、建人才库、建流程,部署新一轮的营销战略。
  
“战略在指导运营时,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以便灵活支撑战略。”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严旭在青岛啤酒的运营上发挥了很多创新。从2007年开始,严旭将青岛啤酒和体育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我是冠军”、“倾国倾城”,还是“炫舞激情NBA拉拉队”,严旭一直都在努力整合更多的资源,聚集到这个越来越强大的平台上。
  
“青岛啤酒发展到今天,就是要把最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
  
在青岛啤酒大跨度的发展过程中,团队协同一致的配合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团队合作首先要达成共识,有了共同的目标,大家才能齐心协力的去完成任务。”运动员出身的严旭深切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与关键。
  
面对业绩的压力,共识也并不总是能够达成的。
  
2003年华南区开始了国际化、规范化、体系化、标准化的第二次创业历程,“我还想往前冲,可有些人不愿意了,觉得现状就不错了。”
  
严旭坚持跑着,而异议者却带着40个经销商的队伍,被竞争对手招致麾下。
  
“那段时间我压力很大,外界的,公司的,董事会的,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一位老师“正常现象”的评价,点醒了困惑中的严旭,让她看清了一条共识之外的退出机制。
  
“今年三季度的季报比去年同期增长79%,这在行业里都是没有的。”严旭带领着营销团队再次在经济环境低迷的情况下,创造了经营奇迹。
  
严旭希望通过青岛啤酒为消费者创造快乐,让更多的团队成员能够成功,让更多的合作伙伴跟着青岛啤酒能够成长,“今后的竞争不是说一个点对一个点,而是整个价值链上的竞争,青岛啤酒重视资源的合作,更重视彼此的共享。”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