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个人财富>文章页
百岁CIT的戏剧性“死亡”
字号:

类别: 企业经济 时间: 2009-12-24 来源:《英才》杂志

关键字:破产

金融风暴是CIT难保百年基业的罪魁祸首,大笔坏账加资金吃紧最终导致了美国历史上仅次于雷曼兄弟、华盛顿互惠银行、世界通信和通用汽车的第五大企业破产案。早在今年7月就已经露出破产苗头的CIT,命系“政府救助”一线。然而,CIT和舆论对“不救”后果的渲染最终没能打动政府,联邦政府拒绝再救CIT,他们似乎想赌一把,赌CIT破产不会对实体经济构成重大冲击。

11月1日,CIT发表声明说,集团主要债券持有人支持申请破产保护,美国联邦破产法院随即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迅速确认通过了CIT的破产保护计划。

CIT声明说,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后会加速重组进程,有望年底前摆脱破产保护。CIT同时表示,申请破产保护的仅包括母公司CIT集团以及CIT集团特拉华州基金公司,犹他州银行CITBank在内的旗下各营运子公司均不在此次申请破产保护之列,这些公司将继续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根据CIT的说法,他们希望通过重组减少100亿美元债务。不过,这也许只是CIT的一厢情愿。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认为,贷款机构依赖于债权人和客户的信任,一旦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在外界看法中往往形同获判死刑。也就是说,CIT若要留住客户,迅速走出破产保护至关重要。

这一案例也许会成为金融机构能否借助破产保护“重生”的一次演练。

政府的“试金石”?

救不救C I T,成了人们观察政府对中小银行态度的一个风向标。

“可怜的CIT就像美国政府的一块试金石。”一位华尔街分析师指出。虽然因为美国政府的扶持令诸如高盛、美银等大机构的业务有所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小银行也有同样的待遇。

自今年7月CIT危机不断恶化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关注政府对CIT的态度。救不救CIT,成了人们观察政府对中小银行态度的一个风向标。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先后救助了多家大型金融机构,但如今的CIT显然不在他们的救助之列。因为,CIT倒闭不会像贝尔斯登和花旗那样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威胁。

作为美国约100万家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来源,CIT在亚洲、加拿大及欧洲也有提供贷款业务。不少人认为,倘若CIT倒闭,美国的这些中小企业将面临生死之劫,而CIT在全球的业务又将带来可怕的骨牌效应。

人们的担忧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政府的决定,他们最终选择了“见死不救”。业界推测认为,尽管美国中小企业借贷总量巨大,但业务高度分散。美国《商业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每年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总额在1万亿美元以上,而CIT发放的贷款仅占到其总规模的几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尽管破产可能会给它的现有客户带来一些不便,但更多信用可靠的放贷机构很快就能弥补CIT的空缺。

“CIT的破产带来的更多是一种心理作用,对美国经济不会有太大影响。”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如此评价,“也许人们真的是被经济危机吓怕了,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很紧张,而事实并没有想象中可怕。”

就在CIT申请破产的前两天,美国有9家银行被FDIC接管,创下单日美国银行倒闭数的“历史纪录”。迄今为止,美国倒闭的中小银行数已经超过100多家。多位市场人士认为,美国银行倒闭将呈上升趋势,而CIT未再次获得政府救助似乎表明,动辄拿出数百亿美元救助金融机构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郭田勇认为,当前美国的这波中小银行倒闭潮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小银行抗风险能力弱,信用度较差,稳定性也不够好,其脆弱性导致了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必然会突出表现在小银行身上。

“大银行毕竟是少数,美国的银行有一万多家是中小型银行,如今的危机也是一次洗牌的过程,银行倒闭不过是见怪不怪的事情。美国银行此前存在的问题如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在危机之中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很大,如今消费没能恢复,储蓄率也没有明显上升,美国银行业还没有形成新的盈利模式,而美国的经济此时又没有真正复苏,所以美国银行业还将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监管机构现在担心进一步实施大手笔救助可能会损害私有市场完全恢复运作的能力,因此,在确信其不会造成系统性危害的前提下,美国政府可能更愿意借助市场力量来解决问题。这些判断似乎得到了美国财政部的支持:“即使处于金融压力下,我们也认为政府对个别公司施以例外援助需要相当高的门槛。”

只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CIT的破产之痛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化。除此之外,人们更为担忧的是,CIT的破产使得纳税人注入CIT的23亿美元无形中打了水漂,今后还会有多少个CIT和23亿美元深藏在美国财政部账下?而市场又能承载住多少个CIT规模的金融机构破产?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