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教育 来源:BNET商业英才网 作者:夏县明
耶鲁大学2002届华裔毕业生张磊向母校捐款接近900万美元的事激起了国人广泛的讨论。为此,BNET商业英才网专门做了次市场调查。
本次市调的题目为:如果你身价过千万,并且满足了自己一切的物质需要后,你会捐钱给母校吗?我们设计了以下五个答案:1,会,我会捐给我的大学母校会;2,会,我会捐给我的高中母校;3,会,我会捐给我的初中和小学;4,不会,我没有义务;5,不会,我会捐给慈善机构和希望小学。
在收到的反馈中,我们发现没有一个愿意为大学母校捐款。有10%的网友愿捐给自己的初中和小学;有20%的网友认为不会为母校捐款,因为自己没有捐款义务;而70%的网友认为不会为自己的母校捐款,他们更愿意把钱捐给慈善机构或者希望小学。
中国毕业生为什么对本国大学教育的认同感那么差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认为大学教育的含金量已经大不如前,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第二, 认为捐款的资金不能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国外的捐款资金一般都能按出资人的要求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和部分作为奖学金用。而国内的高校只会在基础设施上大比拼,比奢华。有网友甚至爆料北航花费9亿巨资兴建教学楼,试想,有那么多贫困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被无情地挡在了大学的门外,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给人家提供更多的资助,或者多给优秀学生发奖金形成大学生互比学习的氛围呢?教育是一个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而我国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还非常落后,教师的工资也非常微薄,大大低于全国教师工资的平均水平,那我们为什么不多关心一下那些需要关心的人呢?
第三, 认为在中国,从幼儿园到大学都不缺钱,钱怎样来仿佛已经是一种“潜规则”。相反,一些贫困山区仍旧处于资金紧张状态,所以,有网友希望把钱捐给希望小学,希望心中的那份“希望”终有一天会实现。
第四, 认为国内的腐败造成了人们不愿捐款。国内的捐款尝尝用在大兴土木上,而没有一个机构对建筑的全程进行监督和监管,易造成“楼脆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