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中国的IT产业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从业人员已经达到500多万人。而这个产业还在以每年超过30%的增幅快速发展,IT产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和技术更新。
而根据众多行业主管机构的调查研究指出,保持产业持续增长需要每年新增80万名以上技术工程师的供给,而每年60万余名软件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却不及50%,中国普遍存在的“人才一公里”问题,在这个行业显得尤为突出。2012年,IT企业的用人荒愈演愈烈,森纵教育就在此时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森纵教育创新的商业模式在于“人才订制”,通过人才订单的形式拉动人才供需平台的两端。首先,森纵教育先找到符合他们遴选标准的诸多高成长型IT企业,根据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深入调研,提供专业化的招聘及岗前培训服务。之后,森纵教育选拔到合格大学生,并予以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最后以人才订单的方式将“合格工程师”输送给订制企业,将众多大学生带进了IT行业,为企业和学校解决供需矛盾的问题。每年,差不多有一万人经过森纵教育的名优企业招聘联盟来到其位于北京的总部,经过选拔和岗前培训与诸多高成长的IT企业签约工作。
与森纵教育合作的名优企业大凡都是产值亿元以上,其公司发展前景明朗,人员招聘和储备战略计划明确。为了满足新增业务订单或者产品研发产生的人才需求,这些公司纷纷与森纵教育签订人才订单。一方面,节省了企业大量的岗前培训费用。由于规模效应,森纵教育的培训费用比起企业自行培训要低很多。另一方面,节省了企业大量招聘与沟通成本。森纵教育会全程安排好,与企业共同去到二三线城市的各个大专院校进行人才招聘选拔活动。
为什么选择二三线城市的大学生呢?因为985或211院校的学生,本来比例就很小,去除出国、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剩下的都被华为、百度(微博)这样的大型企业圈走了,更多的企业为何不如把目光放得更远呢。在森纵教育的合作下,企业完全可以在这些院校选拔到潜质好、学习意愿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加以培养,成为企业人才建设梯队里的中坚力量。
毕业在即,众多大学生渴望加入到软件开发行业之中,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但身处二三线城市,信息闭塞,他们很难进入到真正需要人才的IT企业视野之中。眼看着毕业之日越来越近,他们的选择越来越少:1、待业;2、考研(这个选择因为成绩不佳已经划掉了);3、转行;4、进军北上广。新的生活从适应地下室里潮湿的空气和昼夜不分的昏暗开始。
然后,在某一天,他们从学校布告栏那一堆英语培训、舞会、讲座和求爱告白中看到了森纵教育来学校为某IT企业招聘人才的消息。这也许并非他们第一次听到森纵教育这个名字,实际上森纵教育集团在全国9个城市设立了招聘面试点。那个有着一副典型中国南方人面孔的年轻人,以前作为美国“青年成就”组织的合作者,也是目前森纵教育总裁的蔺华来学校做过讲座。和学校陈腐的课程不同,曾经担任过微软(微博)中国项目经理的蔺华带来了新鲜的“干货”。他告诉学生,在行业里面微软现在怎么样,谷歌(微博)现在怎么样。对于他来说,这也许只是一顿饭局里所收集到的信息,但对那些塔里的学生来说,却几乎是一个未来世界。
蔺华在讲座中讲了一个故事。他曾经去河南一所大学招聘安卓系统工程师,应聘的人有两三百个。有个学生拿了一本手写的安卓编写程序的书,放到面试桌上,说:“老师,我最近在看这本书”。蔺华说,那一幕他印象很深。他觉得,“如果不去北京发展,这个小孩真的被浪费掉了。”蔺华说,这个学校在河南某城市,那个地方也没有什么软件公司;学生们虽然有自己的职业梦想,但很难有足够的机会,碰到合适的公司。即使非常幸运的面试上了,能不能做好,也还有一段距离要走。这些小孩更可能的命运,是毕业之后找个月薪1500多块钱的工作,就此平庸下去;也可能来到北京,走上无数条人生岔路中的一条。
蔺华说,他告诉那个好学的孩子:根据我过去十几年的经验,我觉得你适合这个工作,你将来有更好的前景,你应该去一个更大的平台去发展。我们现在为微软的一家合作伙伴招聘,你如果进入这家公司,将来发展无可限量。蔺华欣喜地告诉我们说,这名同学现在在西雅图,通过森纵教育,改变了人生。这是2009年的事。
“你知道2005年有一很火的书叫《世界是平的》吗?那本书里面有一种理念,很激发我。它告诉我们说,世界是平的,有无数个推土机把世界推平,”蔺华的理想主义情结告诉我们,“你应该把那些坑坑洼洼的都给填起来,你需要做事情去推动它。”
听众们觉得,他们也可以像河南那个学生那样,踏着这座名为森纵教育的桥梁,避过命运阴暗的河沟,进入IT行业——这条以广阔前景和优厚薪酬著称的金光大道。
这些满怀希望的学生在通过森纵教育的面试和企业的复试后,经过银行信用审核之后,便可以在三方录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不需要支付任何培训费用的基础上,接受森纵教育三个月的岗前培训。踏上工作岗位后,他们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通过工资返还银行的培训费用,而这笔培训费用相对通过森纵教育找到工作、第一年的月工资最低是4500元以上的学生们来说,显得微不足道。
不过,对于学生来说,森纵教育和企业的招聘选拔流程是极其严格和标准的,机会虽好,但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首先必须通过标准的技能笔试,然后再通过森纵教育初选面试,最后在进行企业HR和技术部门的复试。能通过这样的招聘流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收获, 尽管他们的选拔标准因为有岗前培训,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和针对性。
正如蔺华所言,来自二三线城市的IT大学生们通过森纵教育找到了好工作乃至一个良好的职业平台,三个月的岗前培训让他们成为立即进入岗位的合格工程师,“个人价值得到了提升。”
这就是蔺华引以为豪的商业模式。
蔺华说,IT企业招聘一个员工的人力成本为3000元-5000元。现在,森纵教育新的商业模式替企业把招聘和培训成本大大降低了,“现在我们把这个事情能做大了,我们现在服务的企业门槛也降低了,企业没有理由拒绝我们的服务,不管你是谁,没有理由拒绝”
森纵教育商业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企业、员工和森纵教育三方都暂时不用承担任何费用,出钱的是银行。只要三方协议签订,银行就会为整个招聘和岗前培训垫付费用。企业的人力成本被降到近乎于零,这样低费用零风险的服务,企业自然欢迎。
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愿意招聘大学生,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不稳定,企业用人成本太高。很多学生没干满一年就跳槽,有的甚至半年就跳了。蔺华把学生跳槽归咎于攀比:“一个班的同学,这个赚四五千元,那个却赚8000元,很容易互相比较。”蔺华说,学生的心理工资是由他上铺的哥们儿的工资决定的,“睡我上铺的哥们儿比我差都赚五千,我为什么只能赚四千?不行,我得跟老板聊聊。这显然不靠谱嘛。”蔺华觉得,初入IT职场第一年,每月拿四五千元完全正常,“平均年薪15万以上,那是三五年之后的事了。”
他的理论是这样的:“要是企业跟学生之间,没法签订一个限定工作年限的协议,那企业是很弱势的。一旦让企业扛太多风险的话,它就不愿意干了。学生可以随时跳槽,但企业就损失了一个工程师,还得再找替代者。为什么企业都不招大学生?因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很弱,技能又不行,企业完全是培养。”虽然如此,但蔺华并没有否定向企业收费的可能性,“我们现在很多专业方面也在向企业收钱了,就是很高端的一些岗位。”
借助这个几近完美的商业模式,森纵教育开上了快车道。2009年 在北京成立总部时,世界经济正处在危机之中,中国也受到波及。但森纵教育逆流而上,发展极为迅猛。当下中国经济形势依旧晦暗不明,很多企业放慢了步伐,以保命为主。但在蔺华看来,不确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正是森纵教育飞速发展的大好机会。“每当经济危机的时候,教育公司都是逆势增长”。蔺华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会拉动就业需求,企业招聘的门槛更高,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职业培训。尤其像IT这种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行业,要想进入必须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正因为如此,人们会增加对个人培训的投入,以增强自己在社会的竞争力和求职能力。”
蔺华说,“我们在接下来5年的规划是这样的:希望能够服务1万家优秀企业,提供10万个优质岗位,为100万名大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蔺华觉得,自己做服务业做对了,“现在服务业真的是拉动内需、促动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很好的领域,绿色环保,又能促进就业,促进整个行业的创新。这个行业比起那些靠房地产或者靠资源的行业,我觉得做的事情会更有意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