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领导力>文章页
券商松绑:创新大会之后 政策落实成关键
字号:

类别: 目标与创新 时间: 2012-06-02 来源:《环球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创新
热闹的券商创新大会之后,前期释放的政策信号终会落实为怎样的实际措施?

  对于郁闷了许久的券商来说,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新政之后的2012年显得格外热闹。与前任主席尚福林悄无声息的改革不同,上任不久的郭树清高调打出组合拳,以扭转近两三年以来的漫漫熊市和券商的集体“萎靡”。

  郭开出的药方,是降低创新门槛,在重重限制的产品审批之中开出口子,鼓励券商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客户优势,同信托、租赁等崛起中的对手一较高下。

  5月7日及8日在京西宾馆举办的证券行业创新大会,各家券商负责人悉数到场,这场改革的推动者郭树清也到会发表演讲。这似乎成为吹响“进攻”号角的券商动员大会。

  今年关于创新的政策利好发酵以来,券商板块涨幅已经接近40%,远远超出同期大盘上涨幅度,显示投资者亦对券商行业的创新力度期望颇高,尤其是在券商纷纷爆出2011年利润下滑的情况下,更加难能可贵。

  不过,在轰轰烈烈的大会之后,前期释放的政策信号最终究竟会落实为怎样的实际措施?这场以给券商“松绑”为关键词的变革能否成为长期利好,引领券商走向更加平衡的发展道路?

  券商困境

  要了解中国券商与国际投行的区别,最直观的莫如探究他们是怎么赚钱的。一张收入结构图或许能够解答这个疑问。

  在中信建投分析师魏涛制作的这张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同高盛、摩根士丹利相比,国内券商在经纪业务占比上普遍达到50%以上,远远高出国际投行20%左右的平均比例。这造成了一个现状,券商基本“靠天吃饭”。2011年的熊市即造成了中国证券业全行业利润迅猛下降,大小券商无一幸免。

  小型券商或许可以以人才不足、能力有限作为“随波逐流”的理由,为何大型券商依然摆脱不了这种命运?一位大型券商总裁私下坦承,“在现有的监管环境下,券商能够突破的地方实在不多。”

  一个案例是,中国的老牌券商中信证券确实做出了努力,它拿出相当多的精力组建自营部门,其利用自有资金持有的证券和证券衍生品一度达到数百亿。不过,结果是2011年亏损14.4亿,自营部门被迫进行了大裁员。

  究其原因,股票自营业务缺乏像样的做空机制。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都因多如牛毛的限制规定而无法顺畅运行。在一个下行的市场里,如果无法卖空,亏损也就成为必然结果。

  券商的各个部门也在探索其他使收入多元化以跨出泥潭的方法:资产管理部门想要扩展自己的客户资产规模,进军资产管理市场,但证监会严格规定了券商理财产品的设计参数和投向;投行部门准备抓住正在发展中的并购重组机会,设立并购重组基金,但每个上市公司的重组并购都需要经历漫长的审批过程……

  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亦在创新大会上无奈承认,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总交易额已经超过股权融资,但投行并购人员却不到IPO部门的十分之一。

  监管“甩手”

  改革也并非一蹴而就,郭树清做的很重要的统摄全局的一步,是降低了对风险资本的要求。

  此前,证券公司每开展一项新业务,都要由证监会确定这项新业务的风险资本准备。比如经纪业务为3%,自营业务中固定收益类证券为10%,股权收益类证券为20%。这些均是对证券公司开展业务规模的硬性约束。

  此次下调相关标准,为证券行业释放了近四百亿注册资本。这些由传统业务中“挤压”出来的资金,即有可能流入更加倚重资本的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约定买断式股票回购、另类投资、直投基金等创新业务。

  监管层在放松资本要求的同时,亦大大简化了一些具体产品的审批流程和投资要求。此次券商行业创新大会下发的《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征求意见稿)》即瞄准了众多产品包括资产管理、并购基金等多项产品审批环节的流程简化和投资范围的放开。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欧阳泽华即表示,可能在上半年将并购审核的流程公开化,并与国家税务总局协调降低相关交易税费。

  不过,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认为这不会仅仅限于具体产品层面的改动,而是一整套监管思维的变化。“今后证券行业发展可能体现出‘三重三轻’,即重监管轻审批、重运作轻进入、重事后轻事前。”他说。

  这意味着,并非只是券商在做证监会布置的“命题”,而是更多会由券商先行先试,再由监管层进行相关风险评定,事后追认。已经有不少券商在私下进行非牌照业务,利用创新的交易渠道对接客户需求,撮合交易。

  “总体来看,监管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券商中层讲到,“了解来自一线的客户需求,并设计出相应的产品或操作模式,才是券商创新第一来源。”

  对于监管层来说,这是卸下自己身上的包袱,摆脱“管得太死”的恶名,但同时也会失去对券商财务风险的控制。

  在前述券商中层看来,多数券商创新业务大会上公布的方向需要时间来消化,而进行试点的节奏一定是先从大券商开始。这也会造成大小券商之间的分化加剧。

  “以后一两家券商出现财务风险应该属于正常行为。”他说,“对于监管层来说,提高对证券公司犯错的容忍度可能是关系行业创新能否发展的重要一点”。

  争夺天下

  对于郭树清来讲,对券商内部革新的动力恐怕并不仅仅限于行业结构的调整,更大的目的在于与崛起中的信托、第三方等行业进行“贴身肉搏”。

  此前两年里,证券业在金融行业中已经落了下风。根据中信建投分析师魏涛总结,截至2011年11月底,证券行业总资产仅为1.65万亿元。不仅在银行面前是个“小不点儿”,也被信托业远远抛下。

  监管层为此开出的核心药方,是把对券商营业部的监管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力求做实与加强其功能。此前,券商新设网点受到重重限制,证监会利用饱和区以及非饱和区划定控制券商的跨区域设,亦严格规定其开户流程必须在营业部当面办理。而《征求意见稿》中,将开设网点的诸多限制完全放开。

  一位中小券商营业部总经理即为此感到了“机会和危机一样重要”。大券商会利用资金优势进行无缝扩张,中小券商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但对于允许券商营业部代销其他机构的金融产品,他亦感到十分振奋。“和网点低成本扩张相配合,券商可以快速形成销售渠道。再加上券商具有比较专业的产品设计能力,为客户打包销售理财规划方案,比肩银行甚至都很有可能”。

  一位市场人士透露,一些行动较为迅速的大券商早已在营业部私下建立了代销金融产品的体系,中信的几个营业部已经单独设立对非通道业务收入的考核。

  在一位上海信(微博)托业人士看来,大券商的网点如能真正做到低成本扩张,将会从信托和第三方理财机构手中切走数千亿资产的蛋糕。“网点优势和灵活的资产配置方案是信托无法超越的”。

  不过对于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前述营业部经理认为,“关键在于是否允许投资未上市股权项目”。此前广发证券(微博)、中信证券等纷纷申请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开展证监会规定自营投资清单以外等多种金融产品的投资。这也是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投行收入结构中最为丰厚的部分。

  而不同券商对于创新方向的侧重,亦可在这次券商创新大会上一窥端倪。在会议上演讲的国泰君安总裁陈耿、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申银万国(微博)总裁储晓明演讲的主题分别涉及经纪业务转型、并购基金的扩大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整合。

  这正是三家机构各自优势所在。松绑后的券商可能不会再觉得处处受限,但选择哪个领域为“主攻”方向,可能是他们感到最为头疼的问题。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