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喜欢谈缺点”这个断言随即得到了印验。听完王禄訚的香港缺点论,另一位香港人、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森有点不乐意。“香港如果没有优势,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外地人来投资,也没有那么多的公司到香港融资。在香港和珠三角、香港和长三角、香港和内地的融合中,我认为香港制造还是有优势的,不然为什么别人会到香港购买月饼?为什么内地人排队到香港购买奶粉?理由我们不讲,大家心理也都明白。”他说自己认识的一些内地赴港上市企业,很多企业家、经理人到了香港宁可住在小一点的房子里,也不想再回内地生活。原因是虽然住的地方不大,但是香港的法制很好、效率很高,这跟内地是不同的。
没错,较之内地而言,香港制造目前确实仍有质量优势。但刘持金紧随其后问道:“大陆人来吃你的东西很放心,这能成为下一轮香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和持续动力吗?”在他看来,依靠这些小打小闹,香港并不足以维持生存。这也正是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的担心所在。为此,他说自己每每在香港政府面前拼命骂香港,提醒说香港若不抓紧时间挖掘出新的竞争优势,会不进则退。他甚至给出明确时间表称,未来10到15年内,香港股市完全可能被上海股市吸收掉,“最后只剩下上海股市”。
无论悲观乐观,从属于内地市场、根据内地市场需要而转型已经是所有企业家对香港的共识。金蝶软件集团董事会主席徐少春认为,过去在中国制造形成的过程中,香港在制造、物流方面都发挥过淋漓尽致的作用,而现在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改变,香港的发展战略也应该朝着高科技、高端服务转型,其引以为傲的完备社会制度也应该为内地企业的创业、创新提供充分的保障。“如果香港可以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制度优势,按照新的战略发展方向,把高科技、高端服务和创意产业吸引过来,香港就能在下一轮中国创造过程中再一次发挥优势。”
被预期的另一个战略转型则来自金融服务业,而这不再仅仅限于提供一个融资平台。汇丰银行亚太区业务策略及经济顾问梁兆基认为,香港曾经是内地企业引进外资的桥梁。而现在,内地企业的资本运作需求已经从从引进变成转出去。“金融业以前是为中国的企业提供贷款和上市,现在则是为中国企业管理财富,将之投放到海外。从企业层面来说,中国的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目前只是刚刚起步,经验相对少,成功例子还不是很多。而香港的经验和网络是比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