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香港同事的普通话远远没有今天这么普及和流利,双方沟通起来颇为不畅。半年之后,谢佳扬和同事们的专业素养和经验才慢慢被香港同事认可和接受,“他们觉得彼此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的”。
一次,事务所帮助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快餐企业向所在地税务局申请税收减免,任务被谢佳扬接了下来。
“我起草了一份报告,陈述了这个店在当地的客流量和人流量的影响,还分析了中方分得的利润状况及为当地提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理念,并强调董事会已做出‘将获得的利益在当地继续投资’的决议。根据以上事实、税法和税法解释文件规定,该企业完全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谢佳扬的报告还没被送到当地税务局,就已经把香港的同事打动了,最终顺利获得了批准。“审计是一个独立、客观、公正的行业,因此更需要我们以专业技能来服务客户。所谓专业技能,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的分享和传递”。
满载着在香港的所见所闻所学,谢佳扬回到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后直接参与了第一批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审计工作。
“从香港回来后,正好赶上资本市场的开放,所以我又成为最早一批做上市公司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谢佳扬的名字也随着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出现在公众面前。
可以说,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谢佳扬一步步迈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佳境,前后主持了数十家上市公司和十多家中央企业的审计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谢佳扬组织参与了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个会计改革的技援项目,因而又被财政部派往美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见习”。“他们的后续教育以及规范化管理让我很受启发”。
在美国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时,谢佳扬发现前来参加后续教育的人的年龄参差不齐。有离开审计工作现在又希望再返回这个行业的,有休完产假的归队者,美国审计行业的这种将“制度的要求和自觉的行为化为一体的培训方式,包括与人的沟通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那时,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多年的谢佳扬第一次听说事务所还设有市场部,也第一次了解到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及组织计划的周到和严密。“当时国内所和他们相比,的确有很大差距。”
因为已经身处管理岗位,谢佳扬从美国回来后立即把这些先进的工作方法引进到中华所的日常规范中。“这时候我不仅从业务的角度学习借鉴,更急切地希望从管理理念上找出差异。”
1998年,是国有会计师事务所改制转型的年代,谢佳扬再次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入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和同事们一起,同样把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成为业内翘楚。“主要工作是服务大型国有企业,包括促进金融机构的转型,改革等”。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的换位并没有给谢佳扬带来思想负担,她的担心在业务方面——谢佳扬及其他合伙人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资质和能力已经没法满足服务了多年的客户的要求,我们需要与更多更优秀的人合作,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才能给客户提供更完善的专业服务。”
2005年,随着天健与德勤的顺利合并,谢佳扬成为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合伙人,她的这个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德勤遍及全球的网络、先进的工作方法和丰富的国际企业服务经验,带给我更为宽广的视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更大的实现抱负的平台。而对我的客户来说,特别是那些希望通过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亟需的全球市场行业信息、高质量的服务和强大的团队支持。”作为在本地成长起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的代表,谢佳扬在德勤工作的时间越长,越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努力的,更是幸运的:选择了一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一页页工作底稿和一份份审计报告中留下自己的成长历程。很少有人可以像我一样,体验到这份职业的各种体制背景,并且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每个阶段里最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