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企业聚焦>文章页
陈九霖:中航油教训与石油金融战略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7-06 来源:中国企业家

关键字:战略管理

陈九霖此前在《中国企业家》上发表的文章《如何扩大我国石油话语权?》曾被视作其复出的重要信号,近日,陈九霖的第二篇文章交由本刊发表。虽然身在葛洲坝集团,但陈九霖仍然心系石油金融。这一次,陈九霖更是直言,中国需要建立和完善石油金融体系。

陈九霖:中航油教训与石油金融战略

编者按:陈九霖此前在《中国企业家》上发表的文章《如何扩大我国石油话语权?》曾被视作其复出的重要信号,近日,陈九霖的第二篇文章交由本刊发表。虽然身在葛洲坝集团,但陈九霖仍然心系石油金融。这一次,陈九霖更是直言,中国需要建立和完善石油金融体系。

陈九霖甚至提到了他不愿提及的中航油教训,中国公司面对高盛、三井等“江湖老手”缺乏经验。陈九霖说,造成中国航油巨额亏损的期权交易,就是高盛的下属企业——杰瑞(J Aron)公司推销给中国航油交易员继瑞德(Gerard Rigby)的。当初,在出现账面亏损时,陈九霖要求立即斩仓。但是,高盛却建议“挪盘”。中国航油的两次挪盘建议,都是高盛在陈九霖出差在外时提出的。 “中国航油曾经将高盛告上了法庭。但在我入狱之后,这场官司不了了之。”

虽有中国航油的前车之鉴,中国仍有不少大型企业重蹈覆辙,继续在国际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上遭受重大损失。

目前,中国每年石油进口量约为2亿吨,已成为全球第二石油进口国。然而,大量的石油消耗与进口,却未能提升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我国对国际石油定价的话语权,依然很弱。在国际石油价格方面,我国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承受着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国际油价的急涨或急跌,通过石油进口途径传导到国内,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营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建立和完善石油金融体系,是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航油教训:石油金融体系必不可缺

中国必须建立石油金融体系有四方面原因。

首先,国际市场上石油与金融的结合日益紧密。当今的国际石油市场已不仅是单纯的商品交易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更为频繁和剧烈,市场参与者产生了规避价格风险的强烈需求,对石油期货等金融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油期货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远期、期权、掉期等其它衍生品,也开始推出和流行。同时,石油市场的参与者,也不再限于石油开采、冶炼、贸易等相关企业。对冲基金、私募基金、养老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许多金融机构,也开始涉足石油领域,并且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各种金融机构的加入和参与,以及石油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和交易,国际石油市场的“金融属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大量的石油交易通过金融市场得以完成,石油金融衍生产品已成为石油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国际油价并不仅仅由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而且,还受到远期交割、期货交易等石油金融市场的影响。

其次,我国石油金融市场的缺位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石油与金融的关系日益紧密的环境下,我国缺乏较具规模和比较完善的石油金融市场,不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国际石油的定价,只能听命于国际石油和金融机构对市场的操纵。我国2009年的原油进口量为20379万吨,折合约14亿桶。若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则进口成本增加140亿美元,相当于吃掉了我国最大的石油企业——中国石油一年的净利润(中国石油2009年净利润为1031.73亿人民币,折合151.28亿美元)。高油价除了对石油及相关行业带来不利影响外,还会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对我国整体经济造成伤害。

再次,我国企业石油衍生品亏损与我国缺乏石油金融市场有关。近年来,虽有中国航油的前车之鉴,我国仍有不少大型企业重蹈覆辙,继续在国际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上遭受重大损失。究其原因,既有企业自身交易不当、风险控制不足的内部原因,也与国内缺乏石油金融市场有关。这是因为:面对国际油价的频繁波动,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是复杂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必然选择。我国的石油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特别是那些需要对冲油品价格涨落风险的大型央企,必须利用石油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进行操作,以达到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目的。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