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lu的CEO杰森·基拉尔(Jason Kilar)正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的员工。
在这场《环球企业家》组织的视频网站讨论会中,主持人念出一些形容Hulu文化的词,并让台下其数十名中国团队员工举手示意是否赞同。
创新?有趣?人文关怀?这当然是一家两三年内便在全球视频领域做到仅次于YouTube的互联网新贵必备的文化基因。但是“苛刻而粗暴的老板”?Hulu员工面面相觑,基拉尔自己却对这个玩笑开怀大笑。
个子高挑的基拉尔热情爽朗,虽然掌管着“背景雄厚”的Hulu——其由通用电气旗下的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NBC Universal)和新闻集团旗下福克斯广播公司(FOX Broadcasting)联手私人股权基金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打造,迪士尼旗下美国广播公司(ABC)也在2009年4月底入股并为其提供内容和资金支持——却从不认为自己是大人物。2007年他来到Hulu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从NBC环球和FOX准备好的奢华办公室中逃跑,至今仍愿坐八个小时的经济舱来中国,并为自己的团队穿着拖鞋和牛仔裤上班而骄傲。
这样的CEO当然让人喜欢,这群人打造出的产品同样受到用户热烈欢迎。2008年3月才正式上线的Hulu到2009年12月单月点击量便已突破10亿次,独立用户在4000万人以上。从财务上看,Hulu也创造出一个小奇迹。不同于依赖用户生成内容(UGC)、始终在盈利问题上挣扎的 YouTube,Hulu自诞生起便有着明确商业模式:让人们用最简单的方法以最佳体验免费看到最多、最优质的内容(premium content),并在此基础上销售广告。自2009年第三季度起,它便开始盈利,整个2009年收入1亿美元,按照其规划,这一数字将在2010年翻番。
美国媒体乐于将Hulu与Twitter和Facebook相提并论,认为它是最可能功成名就的下一代互联网新贵之一。“一个公司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15年才能在一个行业中变得重要。我们用了不到30个月就做到了这一点。”基拉尔不无骄傲地对《环球企业家》表示。成为行业标杆的证据之一,便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模仿者。自Hulu成功挑战UGC模式以来,即便在产业环境截然不同的中国,众多视频网站也愿意将自己与Hulu模式联系起来。
究其根本,Hulu的迅速上位得益于互联网大潮对人类社会全面而深刻的改造。传播渠道的巨变使坚信“内容为王”的传统媒体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像Kindle和iPad改变了阅读和媒体传播,Hulu的成功意味着已有百年历史的电视产业也面临革命。正因为意识到互联网对电视业不可逆转地侵蚀,三大电视广播公司才会在Hulu身上下重注。它们和其他200多个同样迫切需要在新媒体平台上找到生存方式的内容提供商给Hulu提供了上万小时的优质内容,并吸引用户和广告主蜂拥而至。据调研机构Screen Digest预计,2008年,广告支撑的美国在线电视视频市场规模为4.48亿美元,上线不到一年的Hulu便占到10%,而这一市场到2013年可达 14.5亿美元。
“大多数视频网站只将大众用户视为自己的客户,这很重要,但不足够。我们的业务中除了用户,还有内容提供商和广告主,以及我们的团队。我们必须考虑到所有客户,这很特别。”基拉尔向《环球企业家》指出。他必须处理好用户、内容提供商和广告主三者关系,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连Hulu的员工也在讨论会上向他问到:用户和广告主的需求如此不同,将来的付费业务又可能会伤害那些坚定支持免费模式的用户——“如何取得平衡”?
全世界都在等待基拉尔的答案,尤其关于付费的订阅服务。Hulu将推出这一服务的消息从今年初开始便在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如今更是呼之欲出。就像所有人都知道苹果将推出平板电脑且传闻不断,在iPad出现之前仍然没人知道这会是一款怎样的产品,众人也在拭目以待看Hulu将如何在免费时代开辟一条合理的收费路线。某种意义上,Hulu就是视频网站中的苹果——产品简洁优雅,极端重视用户体验,破坏现有秩序,创造出改变整个产业的新商业模式,并为后来者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