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总编辑
以核心技术掌控主动权
董明珠/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现在是改革开放前30年与后30年之间的一个分水岭。后30年,中国企业怎么走?一是要改善当前的商业环境;二是要能走出去,而且是拿着核心技术走出去。
净化商业环境
公平和诚信是目前我们在国内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段时期以来,对于格力状告广州市财政局的官司,坊间议论纷纷,现在已经了结了。我可以说说我们的意图—我们要求的是整个商业环境的公平性。这个事出了以后,广东省人大对政府采购进行了专门的修订,增加了一些条款。我觉得,格力此举是对未来中国产业竞争公平性的一个助推。
说到诚信,不是企业口头上的承诺,而是消费者的认可。但是就我们所处的行业来看,诚信问题接连发生,甚至还有误导现象。以空调为例,现在的消费者知道氟是对人体不健康的,于是很多企业说自己的产品是无氟空调,但我需要告诉消费者一个严峻的事实:除了格力,他们的产品其实都是有氟的!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可以不尊重事实,撒谎欺骗消费者而炒概念?因为不这样做,很多企业无法销售产品、无法竞争。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掌控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的缺失,一直是中国企业的隐痛。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既不能在国内持续发展,同时也阻挡我们未来走出去的步伐。
过去,我们很多的企业依赖于给别人贴牌加工,没有自己的技术,企业的属性是依附性的,而今天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主动权。而拥有主动权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是看谁控制核心技术!格力掌握了核心技术,这条路是怎么走出来的?
实际上从1996年开始,格力已经在中国实现了销量第一,但这个第一并不代表着具有强势的竞争力,因为只是一个简单销售量的第一,而在技术领域还没有话语权。
在中国,99%的家电企业都有与外资合资的影子,将别人的技术转化成为自己的产品。当时我们也持同样观点:别人能够找这样的合资思路,我们也可以去做。所以,当时我们带着一个天真的幻想去了日本,希望以最简单的购买方式,直接从日企手中换取核心技术,这样回到国内就可以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但是,日本人拒绝了我们,说:“这种技术我们是不会卖的,因为它现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日本人的话打醒了我,让我真正意识到:跟外资合作无非是别人把即将淘汰的技术给你而已,他才会有更新的产品、更新的技术和你竞争,而且在淘汰的技术里获得另外的利益。所以,我们当时虽然没有买到技术,但我很庆幸,因为这句话是你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这句话让我清醒—只有走中国创造之路,才能有中国制造的天下。所以,我们回来以后决定在痛定思痛中自主研发。
为此,我们付出了15年的时间!
现在,格力电器已经拥有专利3000多项,自己发明的专利就有300多项。而且,我们对研发经费的投入已经不是所谓的百分之几的比率,而是需要多少投多少。看上去我们短期之内投入大过回报,但是我们希望赢得的是百年的发展和根基。
2009年,我们反过来再次与日本企业大金空调合作,双方站在了一个完全平等的地位上,并且改变了中国企业过去简单购买别人技术的合作方式。合作公司以技术攻关为主业,格力出5.1亿的资本控股,对方出4.9亿,然后共同研发,共同享用从这家公司中产生的科技成果。
把自己抵到墙角
作为一个制造业企业来讲,你要想成功,不是博得别人的同情和谅解,而是自己的一种坚持,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直白点说,你要把自己抵到墙角,因为你没有退路,才能把产品做得最好。
把自己抵到墙角怎么去理解?今天我们说“格力掌握核心技术”,实际上在我们公司内部经历了几个阶段。我们最早的时候讲“八年不回头”, 就是八年消费者不回头,这是当初我们提出的第一个口号。后来,我们推了一个“六年免费服务”。售后服务在市场有两种概念,一种叫包修,一种叫保修,实际上它们容易被混淆,所以我们讲“六年免费服务”,把自己抵到墙角。
去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选择,我们从此放弃贴牌,专一走自己品牌,也因此去年我们出口减少了接近35亿,不过我们的利润却增长了50%。因为走的是自主品牌之路,而且在这几年当中,在国际上通过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就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的竞争,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当中感受到了中国格力品牌的价值所在。我在去年走访日本的时候,有一个日本企业家跟我说,在欧洲和美国,他已经听到了很多这样的声音—过去的一些全球大品牌信誉度、美誉度在消费者心目当中已经在下滑,而中国制造开始让他们越来越重视。
走国际化之路是中国企业后30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没有技术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我们不想交学费,我们想多赚钱,要做到这一点,只能靠自己的核心科技。
董明珠 进入格力电器20年,力主创新,带领格力电器打破日美技术垄断,摸索出独特的“格力模式”,其独创性的区域销售模式被经济界、理论界誉为“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