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个人财富>文章页
两年多市值损失4600亿元 券商股成最大"绞肉机"
字号:

类别: 金融服务业 时间: 2010-08-16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朱秀伟 马宇飞

关键字:证券市场

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在2007年高位时,当时上市的12只券商股总市值为9179亿元,但截至本周末,这12只股的总市值却仅有4539亿元,近3年间市值损失高达4600多亿,损失超过一半。而IPO重启后上市的几只券商股,目前都处于破发阶段,华泰、光大等更是频频荣膺A股“破发王”。“涨少跌多”的特点,正在逐步驱散券商股的人气。

  在近期的A股市场上,用“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来形容券商股可算是绝不为过。目前,券商板块已成为近3年来投资者最大的“绞肉机”之一。

  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在2007年高位时,当时上市的12只券商股总市值为9179亿元,但截至本周末,这12只股的总市值却仅有4539亿元,近3年间市值损失高达4600多亿,损失超过一半。而IPO重启后上市的几只券商股,目前都处于破发阶段,华泰、光大等更是频频荣膺A股“破发王”。“涨少跌多”的特点,正在逐步驱散券商股的人气。

  券商板块跌幅第一

  券商股曾给投资者留下过美好的回忆。在2006年、2007年大牛市中,券商股成为当时最耀眼的 “明星”。中信证券(600030,收盘价12.22元)绝对是当时的龙头。股价从2006年初5元左右启动,短短两年中直线飙升至117元,涨幅高达20倍。“老二”海通证券涨幅也有10几倍。

  但正所谓乐极生悲,随着大牛市见顶,券商板块开始了漫长的苦涩之旅。统计发现,券商板块成为2007年11月以来跌幅最大的板块。

  大智慧板块指数显示,券商板块指数从2007年11月2日的高点8184点,到昨日(8月13日)的3072点,跌幅高达62.46%,排在跌幅榜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煤炭石油,跌幅57.91%、钢铁55%、有色金属53%,而同期大盘的跌幅只有51%,也就说大跌至今,券商板块跑输大盘超10%。

  “券商股暴涨后注定难逃暴跌的命运。由于券商‘靠天吃饭’,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佣金,2007年牛市时两市的成交额每天都有几千亿,但到2008年时最低的时候甚至不到500亿元,所以周期性极强的券商板块成为跌幅最大的板块并不奇怪。”某上市券商的金融分析师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两年多市值损失4600亿元

  虽然2008年所有股票均难逃大跌的厄运,但券商显然跌得更惨。

  总体来看,在2007年年底最高点时,当时上市的12只券商股(包括S前锋、辽宁成大、吉林敖东)的总市值高达9179亿元,但截至8月13日收盘,上述12只个股的总市值仅有4539亿元,两年多时间里损失超过4600亿元。

  曾经的百元股中信证券,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跌至50元以下。2008年除权后,再一次从40元最低跌至了15元,该股总市值也从3862亿元萎缩至1215亿元。

  券商股中权重第二大的海通证券,2008年10月份开始受到限售股东解禁后抛售影响,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股价从20多元跌至7元,跌幅高达65%。2008年11月21日、24日、25日更是连续3个跌停,作为权重股这在A股历史上还不多见。

  还有一只个股被称为券商股中的“中石油”,这就是曾因上市风波 闹 得 满 城 风 雨 的 太 平 洋(601099,收盘价11.85元)。2007年12月28日太平洋上市首日盘中最高涨至了48.98元,这也是该股上市以来的最高价,跟中石油如出一辙,随后股价一路狂泻,到2008年底时跌至了12元附近。随后太平洋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横盘,今年4月跟随大盘再度跳水,7月初最低跌至了10.45元,最大跌幅超过80%,创出了历史新低,甚至也低于大盘位于1664点时的水平。

  涨少跌多特征明显

  2009年,券商股曾跟随大盘出现了反弹,但已完全没有上轮牛市时的霸气,各只股票表现只能算平平。而去年8月初开始的调整又再一次重挫了券商股,比如海通证券从今年年初的20元最低跌至了8.8元。中信证券的跌幅也有50%,远远跑输大盘。由此看来,券商股似乎正散失人气。

  这从IPO重启后上市的3只券商新股表现也可见一斑。华泰证券发行价为20元,昨日收盘价为14.1元;招商证券发行价31元,昨日收盘价为21.43元;光大证券发行价21.08元,昨日收盘价15.92元,全部“破发”,且破发幅度排在上市新股前列。

  在始于7月初的本轮反弹中,不少个股短期内涨幅极大,收复了不少“失地”,但券商股依旧表现疲软,不少个股甚至有创新低的趋势。

  从近两年的走势来看,券商股“涨少跌多”的特点极为明显,人气涣散的券商股到底何时才能迎来春天?

  市值逼近经纪业务重置成本开营业部不如买券商股?

  券商股市值正在逐步逼近其经纪业务重置成本。

  据申银万国最新测算,由于前期股价暴跌,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部分大型上市券商,其单个营业部市值与新开一家营业部的重置成本差距最小已不足3%;如果股价继续下跌,券商股市值将跌破其经纪业务的重置成本。而这正是产业资本最认可的估值底线。

  低迷业绩拖累券商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0日,在累计公布半年报的57家券商中,有4家券商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亏损,44家净利润同比负增长,仅有9家实现净利润正增长。老牌大券商的表现相对较好,但与去年中期相比,海通证券(600837,收盘价9.71元)母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33%;而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却高达27.21%。

  而中小券商损失更大,英大证券和高华证券中期业绩均出现了亏损,净利润分别为-2056.62万元和-885.50万元。

  “在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还需培育的背景下,经纪和自营业务仍是主导券商业绩的主要因素,所以大盘低迷时券商股表现自然不好。”东吴证券分析师石慧表示。

  券商股接近产业资本认可底部

  不过在经历连续暴跌之后,券商股的安全边际正在逐步显现。

  申银万国分析师孙健就在其最新报告中提出“券商股重置成本”的概念。他认为,当前一家新证券营业部的新设立成本大致为800万~1000万元,同时新设立的营业部假设有2年的盈利培育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大致被看成是券商股价的重置成本。当二级市场上隐含单个证券营业部市值低于新设成本和已运行中营业部两年内产生的利润时,理论上申请新设一家营业部不如直接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划算。

  据了解,目前设立营业部的成本主要为员工费用,占比达到了40%以上,其余还包括房屋租金和装修摊销以及运营费用等。西南证券分析师丁小玲也表示,800万~1000万元大致能覆盖营业部设立的费用。

  按照孙健的计算方法,由上市券商的总市值扣除1倍PB的冗余现金和金融资产;再扣除投行业务、基金业务的盈利对应的市值——这部分市值以盈利的15倍市盈率计算;然后还须扣除期货公司和直投公司的注册资本,最后得出总市值中隐含的每家证券营业部的价值,并与券商营业部的重置成本相比较。

  而结果表明,以上述假设计算的营业部市值,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长江证券 (000783,收盘价11.62元)3家券商距离产业资本底部最多只有16%的下行空间。其中,中信证券营业部重置成本与目前营业部市值仅相差2.65%,长江证券为8.72%,海通证券为16.85%。

  “因为存在政策制约,即便是低于重置成本,券商股也很难吸引到产业资本发起二级市场并购。但低于重置成本的事实无疑为券商股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安全边际。仅从财务投资的角度看,应当是一笔不错的投资。”深圳一位阳光私募经理称。

  或掀行业并购大戏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股市值逼近重置成本,背景却是在证券业新一轮并购浪潮即将来临之际。

  这股并购潮的暗流早已涌动。据透露,西南证券和平安证券曾先后接触过上海证券,讨论并购事宜;而正准备IPO的国信证券收购华林证券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此外,包括国元证券、长江证券等上市券商,也纷纷在其增发融资方案中明确表示“将择机收购证券类相关资产”。

  “由于经纪业务的下降和券商之间的佣金战,很多小券商的确有寻找大靠山的需求,而大券商也有通过收购做大做强的要求。”丁小玲表示,未来证券行业的并购或将成为常态。

  实际上,政策也支持这一行业变化。如监管层提出“一参一控”政策,以及在IPO、创新业务申请和网点铺设方面“扶优助强”的监管思路。

  某大型券商分析师指出,随着券商股市值逼近重置成本,不排除大券商通过二级市场并购小券商的可能。不过,在更多的分析人士看来,直接通过二级市场并购券商的可能性小,反而是上市券商并购未上市券商的机会值得投资者关注。

  “这将是一个重大炒作题材,一些此前宣布过并购意向的券商或将成为龙头。”上述阳光私募经理表示。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

  • 股市
  • 信息披露
  • 大盘指数
  • 创业板
  • 基金
  • 新股
  • IPO
  • 证券监管
  • 汇率
  • 黄金
  • 并购
  • 证券
  • 信贷
  • 债券
  • 股指期货
  • PE
  • 央行
  • 债券市场
  • 风险管理
  • 外汇
  • 融资融券
  • 股票减持
  • 融资额
  • 票据
  • 股权结构
  • 金融创新
  • 国际板
  • 投资基金
  • 海外上市
  • 社保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