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阚治东:创投中的另类失败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8-17 来源:网易财经

关键字:投资

大家知道,一般来说创业投资成功的标志是被投企业成功上市,但我却说,即使被投项目企业上市,并不意味投资的最终成功,因为还有一个上市后的操作问题,如果操作不当,也会使一个原本可以成功的投资变成不很成功或者沦为失败。

这些行为把企业原有大股东搞烦了,在2010年上半年,原大股东搬出一个新的投资人,拿出一个以原有投资成本和10%以上的年收益率条件,要约收购全部原有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的股权,大部分急于全身而退的投资人立即同意了这个条件,匆匆忙忙退出了投资。

不料,今年这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摆脱了金融危机影响,10亿以上大额订单接踵而来,企业上半年利润已与去年基本持平,全年盈利肯定大幅度超去年。接着,又传来这家企业新建两条生产流水线、明年产值利润倍增的消息。最近,传出这家公司的董事们接香港律师行书函、要求协助做好公司香港主板上市的消息,接二连三的消息对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是锦上添花,但更让那些退出的投资人后悔不迭。

捡了芝麻,掉了西瓜

下面说的这个案例也是中途协议退出并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的案例。不过,原本可以称为成功的协议转让,随着被投资企业的很快上市并获得高溢价,事后再看中途退出的投资机构就是捡了芝麻,掉了西瓜。

这个故事是我接触过的一位上市公司老总告诉我的。事情原由如下:这家上市公司下属的子公司投资了一家重组的矿业公司,投了一亿多资金,占被投资企业 13%的股份。由于属于短期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这家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迫于资金周转压力,在2006年下半年,把持有的这部分股份溢价转让给上海一家公司,获利1-2倍,一度成为该公司为之得意的一笔股权投资。但没料一年后,这家矿业公司在国内主板上市,首发价格13.48元,开盘价35元。如果该投资机构继续持有这部分,按上市前转增后应持有约2.5亿股股份,按当时开盘价计算,市值应是87.5亿元,数十倍于当初协议转让价格。一时间,这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原有的喜悦心情荡然无存,随之而来,部分上市公司股东们开始对此笔投资转让进行质疑。

突击入股

突击入股是近期创业投资中的新话题,说的是有些创业投资机构在被投企业即将上市前进入企业。我与同行交谈中,有部分创投机构谈他们投资做法,说他们抢项目的手段之一就是遇到好项目资金先进去再说,这部分资金或以借款形式,或类似股权的定金。但我不赞同这种做法,我始终认为投资应谨慎,二级市场买股票虽然也有风险,但买得不满意,可以割肉退出,损失有限。而股权投资一旦进入,退出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下面说的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案例。

数年前,我们着手对江苏一家生产草甘宁的项目做投资前的审慎调查。草甘宁是当时世界上普遍使用的除草剂,当时这一化工产品的美国最大生产商宣布停产这一产品,导致这一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直线上升,由每吨二三万元上升到十几万元,我们拟投资的企业效益前景在这期间显得非常可观。这家企业董事长希望我们投资他们企业,通过扩大企业的产能,填补美国那家企业留下的国际市场空缺。

对于是否投资这家企业,我们心存疑虑,除了担心这一产品价格能否稳定,还担忧企业的环保问题。就在我们犹豫不决时,传来深圳一家创业投资机构已经突击参股这家公司的消息。事后听说这家投资机构仅与该企业领导见了个面,就同意了4000万的投资,并且没几天2000万资金到了企业的账面,深受企业好评。企业领导随后见到我们,一番解释后也希望我们按同样条件入股,我们经过审慎调查,最后决定还是放弃了此投资项目。此后,美国那家生产商恢复这一产品的生产,草甘宁的国际价格回归原来水平。

今天,我们了解到深圳这家创投机构那笔投资进展并不顺利,他们埋怨企业没有把创投资金按协议投入新的生产设施建设,不愿继续投入另外2000万资金,而企业则埋怨投资方剩余的资金迟迟不能到位。4年过去了,相信这笔投资已很难进入成功项目行列。

上面讲述的这四个案例,有的是前期运作过于草率造成,有的是中期运作不当形成,还有的失败是归属于后期操作不当造成的,这里一并拿出来,目的是与创业投资的同行们交流,毕竟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