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聚焦已步入职场5年以上的大学生,深度剖析他们为何在工作中牢骚满腹、频繁跳槽的原因。心理咨询师薛亮认为,打工多年的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这些人对自己认识还不清楚,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总认为没干出“名堂”是老板和其他原因造成的,而不去认真从自身找原因。
两位已工作多年大学生的就业观
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
11月23日14时,记者和张兵坐在一家酒吧靠窗的座位上,穿透玻璃的冬日阳光让人感到很惬意。34岁的张兵有张娃娃脸,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一晃打工已11年了,让我感到郁闷的是如今自己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从业经验,但每挑槽一次都必须重新开始适应新的工作,且工资待遇还是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都得从实习期开始。说句俗语,打工多年的大学生再重新打工,是干大马的活,给的小驴的钱。“这有些不公平,我认为领导不会识别人,说句不客气的话,有些私企领导的水平还不如我,如在企业中搞家族管理,在员工中安排‘卧底’,让人有在文革中生活的感觉。这些老板能够成功,只不过是他们运气好些罢了。还有的企业员工素质不高,人与人之间关系复杂,这不利于我们大学生创业。”
10多年来,张兵先后走过多家私企行业。他说,在私企工作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如原来他干的一家企业,工作时间没有8小时之说,想让员工加班就加班,并且从来不给加班费。而有时双休日加班不仅不给双份工资,连正常的加班工资也没有。遇到五一、十一长假加班,老板也装着不知道一天发三天的工资。而职工们敢怒不敢言,因为谁的话多老板就会“修理”谁,轻者给你小鞋穿,重者直接就炒了鱿鱼。这几年就业比较难,一般打工者都不愿意轻易放弃工作机会,因此有些效益稍好的企业管理人员特牛气,尤其对农村来的打工者态度更是恶劣。
从业经验不受认可
张兵讲,一个人的社会经验和从业经验是人身的宝贵财富,这些经验都是经过时间甚至付出代价得来的。因此,他认为社会经验和从业经验也是有价值的,所以对于多年打工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应当比刚从业的人待遇要高。这是因为在处事待人方面,这些人比较成熟,他能很快地融入新团队,和新的同事建立比较好的工作关系。大家都知道,工作起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很重要,有时配合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
以他为例,原来他打工的单位有一年领导让他和几个人去外地开发市场。刚开始大家配合的还可以,因此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后来有两个人闹别扭,工作也明显受到影响。因此,从业经验也是效益也有价值,对老板来说,有价值的人和没有价值的人就应当给予区别对待。一般来说新员工进入企业,老板都要进行培训,尤其对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老板更要在多方面进行培训。而这都是要花费精力和金钱的,而对打工多年的人只需专业培训即可,时间很短就可以上岗。而新进入企业的大学生,除了进行专业培训之外,其他方面的培训也必不可少。打工多年的大学生进厂伊始就为企业节约成本,而刚毕业的大学生肯定会加重企业培训负担,这对于国有企业和大型私企也许不是问题,可对中小型私企来说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情。
如果把节约下来的一部分培训费加给新来单位有打工经验的大学生,肯定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加深对企业的认同感,而这些因素对今后企业发展有一定帮助。
先谈条件后干工作
打工8年的张华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打工者最看重单位买不买失业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因为这是每个人当前和今后生活的保障。然而,大多数单位都以各种理由不给打工者买三金,有些单位为了糊弄打工者,说是要买三金实际上欺骗人。以他以前打工的一家单位为例,招工时说得天花乱坠,可到单位后并没有兑现诺言。而打工者被蒙在鼓里不知所云,还以为单位给买了三金。后来他又去了一家单位,才知道原来的单位根本没买三金。
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到新单位后他就盯着老板看买不买三金。而有实力的单位也会哭穷,总是想方设法不买三金。而效益一般的小企业会告知他们不买三金。多年来跑来跑去能买三金的单位确实不多,(尽管上面要求给打工者买三金,但实际买的单位不是太多),你想一个不为你买三金的单位,你能为他全身心投入吗?老板只是从单方面考虑,一味地责备打工者不和企业一条心,但企业又为打工者做了多少事情?
张华山在打工8年后又走进一家私企,其实工资没有他原来单位多,只是这家单位和他签订了买三金的合同,如今,他的岁数也不小了,早超过成家立业的年龄,但他为了以后的生活,需要有一个稳定的职业,于是 张华山走进了这家单位。如今虽然工资少了一些,但他心里踏实多了,工作也主动了,他先后给老板提了十几项合理化建议,其中有些建议被老板采用了。老板给员工买三金,表面上是“吃亏”,实际上是占大便宜。员工发挥出来的积极性,会为企业带来呈几何倍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