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亦真亦幻的核心竞争力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1-03-29 来源:《新营销》

关键字:核心竞争力

在形形色色的管理理论中,“核心竞争力”在中国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然而,要讨论“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最好先厘定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包容式增长与企业公民

《21 世纪商业评论》

“做企业公民”正在成为中国商业世界的一种“常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对“企业公民”有了深度共识。至今为止,不少企业仍然是在“责任”的意义上理解“企业公民”。企业的责任(不仅仅是对社会的责任)不是利他主义式的单向责任,而是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存互利的互动责任。“企业公民”与其说是一种商业伦理观,不如说是一种商业战略和商业世界观。

企业的边界日益模糊,企业更加依赖边界外的资源,而且信息技术让企业经营活动越来越趋于透明。这些变化正在改写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力关系和权力态势。企业管理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企业被迫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生态关系中,简单的商业交易涵盖不了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全部内容,单向度的经济增长不得不转向多向度的企业成长。一句话,单一性、排他性增长(Exclusive Growth)不得不让位于多向度、包容式增长(Inclusive Growth),企业不得不转向“包容式经营和管理”。

企业公民理念从诞生之初,就是与排他性对立的。它首先是以“系统思考”的心智模式看待企业的成长—企业不只是股东的企业,股东有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自然需求,但股东只是利益相关方之一,在股东之外,还有其他隐性的“出资人”,即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甚至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利益相关方。企业只有在平衡各方利益,达到利益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才可能持续经营下去。“平衡、可持续”是高于其他一切经营目标的基本前提。

心智模式是一种我们很难自我觉察到但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判断和行为的“心灵地图”。一张时间和空间都错位的“心灵地图”会使我们陷入巨大的困惑甚至困境中。可以说,“企业公民”是以包容式增长为主题的新商业世界和商业文明的“心灵地图”。(吴伯凡)

新旧商业模式如何兼容

《商界评论》
   
创新的商业模式往往为新生企业所创造并应用,它帮助新生企业绕开了行业既定的游戏规则,不断蚕食成熟企业的市场份额。但是对于成熟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应用就有些尴尬:引入新的商业模式,不可避免地会与既有的商业模式体系产生冲突,而且要付出高昂的跨模式成本。如何最大程度消除冲突,将双重商业模式驯服,为我所用?

分离策略。当新旧商业模式的市场与战略相似程度比较低,而且两者的组织架构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冲突时,那么将两项业务分开,即分离策略是优先选择的战略。
 
一体化策略。当业务模式之间没有冲突,两种业务模式战略存在相似性与协同效应,那么二者就没有必要独立开来,可以使两者进行双赢的整合。通过企业现有的组织架构容纳新的商业模式,即一体化策略是优先选择的战略。

阶段性分离策略。如果两种商业模式之间的冲突程度低,但目标市场领域却有所不同(相似程度低),此时企业会面临一个有趣的挑战:一方面可以不费很大力气就可以把新模式与现有的模式结合;但另一方面,整合很可能没有好处,由于旧模式对企业资源的惯性挤占,最终会限制新模式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在企业内部建立新的业务单位,充分利用企业的既有资源和经验优势,然后再让其独立,这就是阶段性分离策略。

阶段性一体化策略。如果两种商业模式的组织架构冲突比较严重,但是新旧两种商业模式却有共同的目标市场(相似程度高),此时企业也会面临权衡取舍:一方面把两种策略整合并挖掘其协同作用,企业就会获益;另一方面,因为冲突的存在,强行整合可能导致严重的内部冲突。这种情况下,最好把两种商业模式分开一段时间,然后慢慢融合,以便缩小因初期的碰撞和冲突带来的干扰,这就是阶段性一体化策略。

(康斯坦丁诺斯·C. 马凯斯)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