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解决〕解决房地产企业矩阵式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分级落实项目管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成功的核心是对上下游资源的整合,成功的基础是开发项目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发商是以项目为载体的系统集成,所以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解决项目管理机制层层落实的问题。
正略钧策通过多年的房地产管理咨询实践,提出开发商落实项目管理机制的“十字形”管理架构。
下面,我们用本文开始时提出的三个矛盾来检验上述管理架构的有效性。
1、管理层经受双重压力,要解决开拓与生产管理的矛盾。
开发商内部若为两级管理体系,在落实已有地块的项目开发基础上,总部可以分离出一个团队,在董事长或总经理带领下,专职从事资源获取和项目发展,即这种体系可以使项目发展和项目开发各自专业化,为企业今后大规模复制和扩张奠定管理基础。若为三级管理体系,开发商产品线又比较单一,例如万科的单一中高档住宅开发,可以通过长期的企业实践,积累出投资决策、项目开发、规划设计等环节的管理标准和制度,在成熟标准和制度体系的支撑下,管理的重心可以下移,即在初期,项目投资主要由集团做出决策,城市公司主要负责开发,项目公司负责现场管理,到成熟期之后,项目投资可以逐步下移至城市公司,总部只对关键事项和指标进行审批,此时的集团总部将精力集中于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开拓开发商的第二战场。
2、关键资源分享的压力,解决资源共享与专业发展的矛盾。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一个地产项目要经过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管理方式、所需技能和所需时间投入都有所不同,在“十字形”管理架构中,最具核心能力的投资和策划环节集中到总部,这样的总部可以同时支持3~6个项目的开发。若开发产品比较单一,工程管理环节实施矩阵管理,总部同时支持的项目数还会增加。
3、信息处理的压力,解决公司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的矛盾。
在“十字形”管理架构中,业务协调部门从业务链的前端实施业务协调,一方面可以处理项目后期的变动与项目整体的一致性,同时也能加快决策速度,另一方面,对于多业态并举的情况,从业务链前端进行协调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办公和商业大多为机构或大客户购买市场,开发商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要十分精确,项目后期的变动更要以客户需求为转移。职能协调部门对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项目过程中的相关协调、以及项目后评价和项目公司的考核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业务协调和职能协调机制的建立,直接使公司层项目经理从琐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项目公司也会感觉到很多协调工作都可以纳入制度化之中,可谓上下收益,只不过是在公司层增加了人员投入,付出了管理成本,但从投入和产出方面衡量一下,这种投入还是值得的。
目前开发商为了追求快速获取土地资源(对外区域拓展)和增加产品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客户细分和个性化定制),从而形成了大规模定制而非大规模生产(相对于电视机之类的产品而言),这样对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若是大规模生产可以考虑在计划触发下的均衡生产,追求规模效应;若是定制服务则可以考虑放大产品研发环节,追求单产品的高利润;若将这两种方式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目前开发企业普遍采用的生产方式,不同点在于产品线多少的问题;总之,从竞争战略角度出发,一方面要求要有7只眼睛顶住市场中的11种人,同时还要业务模式和管理体系具备快速复制的可能,这种大规模定制的模式对企业内部管理提出的要求总结为:产品富有个性和模式可复制。正略钧策提出“十字形”管理架构,也是基于上述考虑,希望能够满足开发商对管理可复制和产品富有个性的需求,也希望能在具体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