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唐晓芸):其他几位怎么理解潜规则?
杨凤池:我个人理解企业的潜规则就是企业文化,真正融入这个单位,必然接受,然后内化自己,把企业文化内化到自己内心世界,当你能够把这个弄清楚的时候,潜规则就在其中。
主持人(唐晓芸):你刚才讲的是入职之后,我们在座的大二大三的可能还在求职,要面对更多的企业,如何去知道每个企业的文化?
杨凤池:我不认为一个大学生、职场新人面试的时候就融入这个文化,或者了解那个文化,我倒认为文化是次要的,第一位我喜欢做什么专业和职业,我做什么样的事情有好感,以此决定我去什么单位求职。如果那个单位幸运地录取我,我再去了解它的文化,融入它,在此之前先解决入门的问题。
看哪一个是我喜欢的专业所在,至于企业里面的人可爱不可爱,公司经营业务怎么样不是我考虑的,我先到我喜欢的场所去,我能得心应手干我喜欢的事,以后我能不能融入这个企业,我有可能融入这个企业,也有可能这个企业还不愿意让我融,我再去找符合我的个人兴趣的、企业文化品位更高的单位,到那里我可能就是蛟龙。
主持人(唐晓芸):我们首先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再去找适合自己的,像梅总监说的在天赋的地方,我与众不同的这一点,再融入这样的企业中去。
接下来还有没有同学提问?给第一位同学。
提问:
我问一下杨教授,地大专业是跟地质有关的,而且待遇相当不错,但是如果我们不太喜欢的专业,几个月后工作是按自己兴趣找喜欢的工作?还是按照自己的专业来?如果自己喜欢的工作没有专业的高,这个标准怎么确定?这在心理学上怎么说,不同的人不同的说法,可能成功的人说年轻人最大资本就是成功,所以允许你回头允许你失败,凭借自己的年轻可以尝试自己的爱好,但是会不会有一种结果,拼命追自己的爱好结果付出了很惨重的代价?
杨凤池:很多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冲突心理,有些职业、单位被大家看好、热捧,进去待遇不低,但是自己不喜欢,另外自己喜欢的职业、行业,现在不被看好,而且坚持下去有可能特别糟糕,谁也不可能预测几年以后的结果。这种状态跟26年之前我进入心理行业很相似,我那个研究班48个同学只有我是精神病学与医学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们班都是从基础到临床研究生,所以我们班一开联欢会就说老杨脑子里没水吧,我还算班里挺有威望,我在我们班年纪最大,这么大上研究生还不找一个时髦的专业,怎么找一个吃不上饭的行业。
20多年过去了,我们同学聚会的时候,院长好几个,凡是留在国内的不是院长就是科主任,他们举杯向我敬酒老杨你比我们都棒。刚才她说一个小时多少钱,我问问自己,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我有你类似的问题的时候,我坚信有一种帮助人解决精神痛苦,它将是前途广大行业,你喜欢做管它现在怎么样,我一开始心理咨询一小时五毛钱。就是那样的前景进入这样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