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老字号的营销误区
借助传统文化回归与复兴的时势,借助消费者缺少文化、价值、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心理基础,老字号展开文化营销的核心点是:一切营销活动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独特的基于传统的价值主张,以帮助消费者建立价值与身份认同。
张一元是茶叶老字号中比较成功的,它的天桥茶馆地理位置好,距离德云社很近,内部颇具传统气息,在茶馆里可以欣赏到评书、戏曲、杂技、相声等这些原汁原味的老天桥民俗文艺演出。另外,张一元连续十年举办“春茶节”,介绍茶叶知识,传播茶文化。
这自有其成功的一面,都借助了不少传统资源的价值。但是遗憾的是,这背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价值主张,或者说它的价值、身份定位是模糊的、混乱的。实质上,只是对传统的机会性利用。这就导致它不可能在消费者的价值空间中占据一个独特的定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和张一元“金般品质”、“诚信精神”的形象不是一回事,因为品质、诚信的价值主张指向的企业本身,而不是消费者,回答的是企业是谁的问题,而不是消费者是谁的问题。所以,消费者并不能从中找到如百威啤酒那样清晰的价值和身份认同感。
目前,老字号的营销有一个整体性“时尚化”的特点。比如六必居试图针对年轻人喜欢甜辣口味的特点,上市韩国口味泡菜。吴裕泰利用茶叶专营的优势推出了茶味冰激凌。张一元则利用茶多酚的美容功效,开发出女性喜爱的茶多酚含片。同仁堂、百花分别拓展中医药和蜂蜜功用研制出化妆品。
试问,当传统产品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还很小时,当这些老字号还没有消费者一致认知的价值主张时,做过多的产品多元化延伸有多大价值?消费者能在多样化的产品消费中,找到如百威啤酒那样清晰的价值和身份认同感吗?
尤其是六必居产品“韩国化”的做法,实在是舍本求末。出现这样的营销战略误区,实质上,是对中国传统价值、对自身传统产品缺少自信,不能正视、珍视它的结果。
这些企业不专注于传统产品的品质优势和文化资源,拿老字号当“幌子”,投机于“传统热”的市场机会,“倚老卖老”,“吃老本”,做些只赚钱的宣传与扩张,做些充其量算是些优秀但远不是卓越的事情,虽然也可能做大,但是,永远也成为不了伟大的品牌。
价值主张营销行得通吗?事实上,在中国早有先行者。面对自我觉醒、个性表达、独立成长的文化演变,中国移动“动感地带”的“我的地盘我做主”,联想的“只要你想”,李宁公司的“一切皆有可能”等价值主张营销都获得了成功。对于有着先天资源的老字号来说,当下的传统回归、文化演变不正是良机吗?
所以,中国的老字号在面对竞争时,需要保持一种自信、自重的心态,从传统文化价值中提取明确的价值和身份定位,在价值主张与身份认同的层面持续地深耕,否则,中国的老字号永远都只能在远处做成就伟大品牌的白日梦,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