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企业】华侨城
【创新点】用旅游资源提升地产价值。
【盈利模式】地产业务每年为华侨城贡献约80%的利润,是其盈利核心,但间接的价值创造中心还是旅游业务。
【商业模式】
华侨城是亚洲第一大主题公园运营商,有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欢乐谷、东部华侨城等主题公园。同时,它还在公园周边搞旅游地产。
实际上,地产业务每年为它贡献约80%的利润,旅游业务则占比不到20%。尽管其盈利核心是地产业务,但间接的价值创造中心却还是旅游业务。国内很多旅游地产没有做起来,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成功的旅游品牌。
华侨城地产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建主题公园时拿地成本极低,二是旅游资源大幅提升地产价值。
华侨城的拿地成本,跟一般房地产公司相比有很大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央政策扶持主题公园的建设,同时也使它更容易拿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在它的负债结构中,信用贷款和委托贷款合计占比达到87%,远远高于其他地产企业。
拿地之后,公司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建设公园的同时,在公园周边搞房地产开发。通过这种模式开发并用于销售或持有的房地产,涵盖住宅、商业、写字楼、酒店、学校、医院、创意产业园、艺术中心、体育中心、高尔夫球俱乐部等形态。
而主题公园建成运营后,就能带动周边商业、餐饮等的发展,优化生活环境。这会大幅提高周边地产的价值,因此它的地产业务就能实现较高的利润,毛利率高达59%,部分产品的毛利率更是达到80%以上(行业平均水平约43%)。
华侨城的定位就是打造地产行业的“奢侈品”,强调单位土地上的高利润率。但是高端地产开发周期长、占有资金多,要求公司要有强大的资金周转能力。而“旅游+地产”的模式,使它在这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主题公园的旅游业务,后期回收稳定,但回收期比较长,资金需求量比较大,使得公司难以长期大面积扩张;地产业务受市场的影响大、不稳定,却回收快。这两者相结合,有较强互补性。
目前,华侨城已经逐步建成主题公园网络,房地产业务也在全国扩张,对其自身而言,“旅游+地产”的模式具有较强的复制性。但它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央企背景,又对其他竞争者形成了较大的进入壁垒。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能在未来很多年内持续获得超额收益。同时,华侨城也正尝试着革新原有模式,变“旅游+地产”为“旅游+商业”,增加商业、写字楼的开发,长期持有大量商业项目,改变以往靠销售房地产实现盈利的惯例,追求更长远的经营性回报。(本案例智力支持:创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