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央行上海分行官员却认为,这一看法有失片面。中国的流动性可以向全球输出,因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已经不仅仅是区域性货币。“我去年去欧美两地考察,当地金融界的同行也比较认可我的这个看法。”
令人不太乐观的是,超发的货币在造成通胀的同时,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也许并不如想象中强劲。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M2/GDP达到了189%。这是衡量一国经济货币化的基本指标。而美国等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大都小于100%,例如,美国2011年末的水平为64%。
“这个数值意味着中国货币增量的效益在下降,用多量的货币推动少的经济增长,过去一块钱可以产生一块钱的国民生产总值,现在要一块八毛九才能产生。”曹凤岐告诉称。
然而,张军却认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M2/GDP的比重较大、上升较快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货币总是会超前,而GDP增速不可能有货币那么快。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加快,经济发展的深度、广度不断延伸,原来货币化程度较低的部门会吸纳更多的货币。比如房地产业,原先不吸纳货币,后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吸纳大量货币,但对GDP的贡献不可能有那么快。”在他理解中,动态来看,货币的高增速长仍有其合理性。
坏账增加令贷款政策“更审慎”
央行此前发布的四大行信贷数据显示,今年1-3月,四大行的新增贷款分别为3173.83亿元、2592.54亿元和2946.22亿元。有媒体援引银行业内人士的话称,即使按照最乐观估计,4月四大行新增信贷规模也不会超过2000亿元,这比3月水平低近1000亿元。
5月2日,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央行仍对四大行执行存款稳定性监管政策,要求月初三天存款下降幅度不能超过上月末余额的0.2%,否则将实施惩罚措施。四大行存款数据也显示,商业银行存款从月初第四天才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