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企业主>文章页
青啤孙明波:好人酿好酒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2-07-24 来源:《环球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收购 战略管理
啤酒寡头青岛、雪花、燕京、百威占据中国接近60%的市场份额以及70%的利润,并仍在摩拳擦掌随时进行下一场并购,但难度已今非昔比。持续的疯狂收购扩张之后,目前全国年产量在20万千升以上的啤酒中型企业仅剩下9家。如果青啤决定适度激进,扩大规模,那么其可选择收购的优质资产亦非常有限。孙明波会怎么做?

GE:像河南等战略性市场,青啤好像一直动作缓慢,未来扩张会加快吗?

孙:我个人认为肯定要进,肯定会有资本的投入,由此延伸的问题是以并购的方式进入还是以新建的方式进入,此外以什么品牌,占领什么样的渠道,消费者品牌接受度如何。我们都在探索,我想很快会做出决策,这个尽可能是要进。青啤和金星没有直接接触,金星正在改制,所以还不够合作的条件。

GE:对手的扩张非常凶猛。未来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青啤会低价竞争吗?

孙:我始终反对低价,反对过度地促销,实践证明这不可持续。青啤的经营不能只看促销举措,还是要有可持续性。

GE:若想实现外延式增长,狭路相逢时,如何做竞价取舍?

孙:对并购我们都是有预案的,我们很清楚并购企业价值多少。如果对手出价高于这个价格,那我们也敢于放弃。最终你看结果就行了,溢价过高一定会背包袱。

GE:若想实现目标,最大的困难主要是什么?

孙:主要难度就是看双轮驱动战略能否协同。重点是如何把市场做透。例如基地市场份额要达到50%以上。此外,整个行业的发展是越来越缓慢,依靠内涵式增长,是无法实现超常规目标的。但外延式增长的不确定性非常大。首先,你要扩张,谁愿意卖。其次,资产价格不断提升,收购价格能否承受,符不符合预期,这都是问题。

“仅此一点足够我们反思很长一段时间”

GE:关于提高员工士气,青啤过去一直在做股权激励的方案,但一直没有出台,原因是什么?

孙:股权激励主要针对高管和技术骨干,我想对于提升员工士气应该不仅限于此。青啤是国有控股企业,方案制定比较困难,而且目前时机还不太成熟。我的立场是尽量达到,争取早日做成。

GE:如何观察员工士气?

孙:员工有没有精神,到现场一眼就看得出来。这个厂的人对他们的总经理什么态度,是很拘谨,唯唯诺诺,还是我根本不理你。你从第六感、第七感,马上就能感受到这个企业是一个什么状态。

GE:您大概一年会跑多少个异地工厂?

孙:我跑比较关注的工厂,每年大概十个八个。比如战略工厂、经营特别困难的工厂、新建的工厂等。我重点关注质量,青啤在外地做的工厂能否做出青岛啤酒的质感,这是最重要的。能复制质量,才算战略能够落地。青啤一百年来都坚守好人做好酒的文化。

GE:青啤现有1+3的品牌模式,未来会减少和消亡吗?

孙:只要消费者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1+3就不会消亡。所谓1+3并非按照算数,1就是1,2就是2,3就是3。所谓1+3的原则是青啤要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要有不同定位,要生产出不同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子品牌的数量不一定是3,未来也许是4,也许是2,不要固化了。

GE:未来你所希望的最大创新是什么?

孙:啤酒这个传统行业如何利用信息化渠道,如何控制产品配送、识别、流向、新鲜度、售后服务等等,这些都可以互联起来。目前国内国际上能做的都是某一方面,还没有颠覆性的方法。

两三年前,我们一直在内部探讨啤酒行业如何效仿ZARA整合供应链模式。这在国际上的啤酒行业都没有先例,但现在还无法透露。

GE:青啤除了在泰国建厂之外,未来还将如何推动国际化?

孙:国际化不是指你在哪儿投资在哪儿建厂,最根本出发点是能否实现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中国企业如果在中国生产成本很低却要拿到美国去生产,那是背道而驰,是反国际化。评价国际化的高低不是在海外有多少厂投了多少资,而是是否实现资源的全球优化。现在欧美市场,啤酒都是持平或者负增长,你跑那里去建厂,那就是找死。中国市场正是全球最有发展前景的,你舍弃中国市场,一味跑到不增长的地方去,其实是反国际化。

GE:如果要总结过去20年青啤的教训和遗憾,你认为是什么?

孙:很多时候青啤抓住了机遇,但同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啤酒业大变故这种时期,青啤抓住机遇迅速扩张,但那时我们对扩张的理解还不够清晰。结果一扩张之后,就必须停下来整合。到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一定要扩张和整合并举。不能一段时间跑得很快,一段时间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整。仅此一点足够我们反思很长一段时间了。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