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企业主>文章页
抠门的上海“小男人”张玉良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2-11-01 来源:腾讯财经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团队 战略管理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玉良既有上海男人的精明、节俭,却又不局限于此。作为一家国企的老总,他很低调。或许你看不见他在微博上吐槽,虽低调做人,却高调做事,绿地是第一家闯入世界500强的中国房地产企业。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玉良既有上海男人的精明、节俭,却又不局限于此。

作为一家国企的老总,他很低调。或许你看不见他在微博上吐槽,虽低调做人,却高调做事,绿地是第一家闯入世界500强的中国房地产企业。

进入世界500强,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条承载着光荣与梦想之路。张玉良率领绿地走完这条路,花了整整二十年。

如果说越王勾践为报国仇,卧薪尝胆十年不晚,那么张玉良为了绿地,能做到“龙门要跳,狗洞要钻”。

熟悉他的人,都会将绿地的成功归功于其对政府关系的把控上。有人曾经这样评价他:“张玉良几乎没有性格。他与国企打交道是一个面孔,与政府打交道是一个面孔,与国际公司打交道是一个面孔,与民企打交道是一个面孔。”为了企业,他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可以到委曲求全。

如今,张玉良已经练就得身段异常柔软。莫非如是,他早就被碾碎了。

抠门的上海“小男人”

张玉良的身上带有明显“上海小男人”的特点。简而言之,就是“抠门”。

下海前,张玉良在政府机关工作,主要内容就是帮农委的各个系统机关建房、分房。当时,房地产还未市场化。机关职工的住房问题,还主要通过单位分房来获得。而张玉良需要做的,就是如何绞尽脑汁用单位划拨建房的有限资金,建更多的房子。

与SOHO潘石屹、万通冯仑等地产大佬一样,张玉良也是“92派”之一。受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影响,政府官员中出现了一个下海经商热。

为了寻求新的机制,张玉良毅然放弃铁饭碗下海。拿着政府出资的2000万元,他创建了绿地总公司,也就是绿地集团的前身。后来绿地在艰难中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从体制内突然到体制外,能不能做成事,一切都是未知数。股东、前同事、家人、朋友、社会,所有的目光都盯着张玉良。我们可以想象在创业之际,在微笑的面容背后,当年的张玉良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张玉良坦言:“从机关下海做企业后,觉得特别难。以前领导怎么安排怎么做,不安排不做的也没错。到了企业完全不一样。”

政府的想法能否实现?绿地能否活下来?绿地的明天到底在哪里?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拷问着张玉良。

他的老部下张一民印证了所谓的“特别难”。对过去的困难的情境,他记得特别清楚:“我刚来的时候,编定岗位工资都没有,大家都拿临时津贴;张总和几个副总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只有两辆桑塔纳,还是租来的;没有电话……”

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张玉良带着他的团队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他虽然不是财务出身,但最清楚每一分钱都要最大效率周转。张一民透露,“当时我们私下里排队,一块铜板当两块用的是谁,当三块用的是谁,当四块用的是谁,结果大家一致认为,张总掰得最碎!”

后来成长为集团分管财务及商业和酒店两大板块业务的执行副总裁张蕴,初入绿地时还是个20多岁的小姑娘。她回忆说:“那时候条件很艰苦,大家都很节约,项目前期申报要有地形图,复印机只有A3纸,要几张拼在一起,我们经常趴在地上一张张图纸对准粘起来,浪费一张都心疼。”

张玉良的“小气”就这样一直延续了下去。2004年,绿地开始启动位于昆山花桥一个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的项目,事业部请来十几位专家和领导开了一天多的评审会,给每个人送了700元劳务费。

张玉良得知后只说了一句话:“丢了绿地的脸!”说完扭头就走。在张玉良的潜意识里,绿地有实力,不需要靠给专家和领导塞红包,来博取机会。

这些看上去小气的举动,让绿地在这个最容易出事的行业里,能够明哲保身,置身是非之外。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