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运营与创业>文章页
赵晓:一统产业江湖,鸿海与苹果的战略交锋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3-04-19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战略管理
鸿海精密日前发布的2013 第一季度财报,营收相比 2012 年第一季度下降了16%。据传主要原因是苹果订单降低,而苹果的订单占据了鸿海精密的60% 到 70%。

鸿海精密日前发布的2013 第一季度财报,营收相比 2012 年第一季度下降了16%。据传主要原因是苹果订单降低,而苹果的订单占据了鸿海精密的60% 到 70%。苹果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2013年1月痛失戴了一年多的“全球市值最大公司”的桂冠,第二财季利润出现了下降,成为十年来首次同比下滑。两家企业既是上下游的重要合作伙伴,又是未来产业争霸的对手,进入2013年来的变化不由让人感慨。谁能一统产业江湖,我们从两家企业的发展历程,到企业家描绘的未来蓝图,也许能初窥一二。

鸿海的野心:代工帝国、上下通吃

亚当•斯密在 《国富论》中认为分工是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而鸿海集团就是在不断提高产业效率的分工和专业化下应运而生的。它立足自身的模具研发、制造、组装优势,短短几十年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IT代工企业,稳居电子类代工行业的老大。但是鸿海再大,也还是处在的微笑曲线中间,利润率微薄。不断向两端相对高利润环节延展, “通吃”上中下游的产业,建立3c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无时无刻不成为郭台铭的产业理想。

2000年,富士康进入手机代工,2001年起代工电脑主板,2003年进入光通信和镁合金业务,2005年进入汽车电子业务,2006年进入数码相机业务等,其代工的产品不仅包括苹果的iPhone、iPad,还包括夏普、索尼、VIZIO彩电等。

上游:鸿海参股了奇美、夏普十代线,拥有夏普十代线一半产能(每年200万片大尺寸液晶面板);控股了已经在北美彩电零售市场名列前茅VIZIO。

下游:2009年,郭台铭宣布了“万马奔腾”计划,计划斥资100亿元新台币在中国开1万家3C连锁店;牵手零售商麦德隆合作万得城;成立了电子商务事业处,尝试推出“飞虎乐购”B2C网站;在大陆开设了30多家“赛博数码广场”,与美国RadioShack数码零售连锁店共同注资成立合资企业——睿侠,计划未来三年在中国扩张到500家店。

2013年春节前鸿海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自主品牌“睿侠”60英寸液晶电视,郭台铭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鸿海的困局:四面出击,处处红海

要想消化夏普的十代线液晶面板产能,鸿海实际直接为彩电做代工也行,推出自主品牌能否成功,前有失败案例,后有漫漫长路。最早联想也曾推出过自主品牌的液晶电视,但是其意在电视的智能化,是其四屏战略的一部分,盈利不主要靠产品,还想借互联网之道通过内容分成再分一杯羹。而鸿海的液晶电视睿侠主要主打大尺寸,看不出这样的产品有何独创性,技术性和领先性。

如何处理好自主品牌和代工商之间的关系恐怕也是鸿海面临的一道难题,前车宏基之鉴。宏基从代工转向推出自主品牌,无法平衡和代工客户之间的关系,最终不得不把自主品牌和代工生产分拆运营。

在零售端,竞争更激烈。万马奔腾虽不说可能会万马齐喑,但三年过去了至少听不见隆隆的马蹄声。和麦德龙合作的万得城实际已宣告失败。赛博实际是IT渠道,对目前鸿海产品的销售其实助力不大。

由此看来,鸿海的产业链目前还仅是关联业务的机会型组合,对郭台铭产业帝国的竞争力提升仍处雾里云中,是否具备产业链的竞争能力尚需磨合和发展。照上文斯密等经济学家的说法企业都应该注重利用社会分工网络和企业外部的产业链。必须抛弃和修正追求企业收益增长的主要途径甚至唯一途径是扩大企业规模的传统观念,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改变既定社会分工网络和产业链的构成。

按照科斯的说法,之所以要用企业内的分工去替代企业外的社会分工,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但由于法规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多场合市场交易费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另一个秉承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充分利用产业链的真正的王者苹果出现了。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