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网】近日(5月29日),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和猪肉加工商,总部位于美国的Smithfield Foods已经同意被中国最大的猪肉制品生产商双汇集团以48亿美元收购。双汇同意每股支付34美元,收购交易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
双汇董事长万隆在宣布这宗交易时说:双方在并购后能够通过从美国进口高质量的肉产品来满足中国市场对猪肉不断攀升的需求,还能够继续服务于美国和全球市场。双汇曾在国内食品安全恐慌中“中枪”,一度备受诟病。而这笔交易在企业价值上既有风险,也有好机遇。
这是国内食品界的一则爆炸性新闻,其折射出许多深层次的产业思考,以及对于中国畜牧饲料行业和肉食品行业会带来怎样的变化,都值得深思。对此,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从行业及食品安全角度撰文提出了关于双汇收购Smithfield Foods的6点思考。
王冉指出,这是中国企业第二次出海收购相关行业的全球最大企业,中国企业正在迈上从收购自然资源到收购品牌企业的台阶。同时,“让中国人吃上美国猪”,可以利用国外靠谱的东西取代国内市场里挂着羊头的耗子肉。
以下为王冉观点节选:
1. 这是我记忆中中国企业第二次出海收购相关行业的全球最大企业(第一次是万达收购AMC)。虽然最终交易的完成还有一些不确定性,但中国企业正在迈上从收购自然资源到收购品牌企业的台阶。类似的交易都需要借助一个共同的角度和支撑,那就是高速增长的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未来最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也恰恰在于:这个假设能否持续兑现?
2. 这个交易在业务层面的核心诉求只有一个:让中国人吃上美国猪,而不是反过来。在一切相对靠谱的国家,企业出境收购往往是立足于拓展海外市场。但在一切都没那么靠谱的国家,企业出境收购完全可以有另一个目的--就是品牌和产品回流,利用国外靠谱的东西取代国内市场里挂着羊头的耗子肉。
3. 如果这个交易是倒过来,我们一定又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猪肉那可是国计民生,怎么可以卖给外国人,何况还是这个领域最大的民族企业。现在是我们收购人家,最后如果真的获批了,那以后我们在考虑相关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心态更开放一些?如果最后被阻挠了,我们同样要批评美国政府某些人的狭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猪都影响不了国家安全。
4. A股上市的双汇发展(这次名义上是双汇发展的母公司双汇国际出面收购),猪肉产量仅仅是Smithfield的二分之一,利润仅仅比Smithfield多30%,而市值却是Smithfiled的4倍。有人说中国A股市场的高市盈率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其实更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审批制带来的审批溢价。这种溢价能够持续多久尚难预测,但对于已经获得了这样溢价的A股上市公司来说,高市盈率如同政府提供的廉价土地和税收优惠,不用白不用。这种明显的价差收益空间客观上也为并购试错留出了一定的空间,成为A股公司海外收购的强力支撑。
5. 任何一波收购浪潮的形成都需要便宜资本和过剩流动性的推波助澜。从阿里海外拿80亿美元用于收购到这次双汇得到47亿美元股权对价中的30亿美元的融资都说明了这一点。对中国企业(尤其是有国有背景的企业)来说,今天中国别的政策法规环境不敢说有多好,但商业银行支持海外投资并购的力度的确是前所未有。这次摩根斯坦利组织的30亿美元银团贷款中就有中国商业银行的身影。可以想象,如果是中国文化企业收购好莱坞,中国各级政府一定会更加积极。
6. 说到摩根斯坦利,他们在这个交易中代表了双汇并且借此一跃登上今年以来亚洲(日本除外)并购顾问排行榜的头把交椅。他们能拿到这个角色是因为他们帮助提供了并购融资,反过来并购融资的安排又让他们可以一鱼多吃,除了并购顾问费之外还可以挣到组团融资和提供融资的双重收益。其实在中国这个趋势也已经非常明显,A股并购的财务顾问除了提供顾问服务之外也正在越来越频繁地通过设立并购投资基金或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为并购客户安排并购所需的过桥和夹层融资。除了行业理解和“跳出盒子”的创新思维之外,有厚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有规模的资金管理业务正在成为影响并购顾问业务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易凯这样专注于并购顾问业务、但暂时还没有资管业务的新型投资银行长期来看所面临的最大竞争和挑战。
延伸阅读:
双汇集团
据双汇集团官方网站介绍,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史密斯菲尔德食品
史密斯菲尔德食品成立于1936年,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养猪及猪肉生产企业,在全球12个国家开展业务。该公司此前公布的2012财年财报显示,净利润达到3.613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 2.21美元;销售额达到131亿美元,增长7%。在2011财年,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净利润为5.21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3.12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