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现代经济理论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斯密难题”:如何让一家企业在股东和代理人之间达成平衡?近250年后,马云给出自己的答案:靠谱的接班人、好制度、伟大的企业文化。
互联网公司投资周期长,竞争激烈、对人才的渴求远超传统行业,这注定了他们必须改造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5月22日,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在来往发帖——保证创始人利益,让公司基业长青,不依赖多数股权或者至高的权威,而是靠谱接班人人、透明开放有效的制度和健康积极的文化三者结合。
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将是现代商业史上最大规模的IPO之一,马云也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创业的标杆性人物。直面资本市场,他能理解一些创始人害怕失去控制权的不安全感,“越成功的创始老板会越来越有莫名的担心。”但马云提示创业者不要陷入两个大误区:总认为自己最爱最了解这家公司;觉得只有通过控制股份才能控制公司的决定权。
“顽固,自大,一意孤行是创始人的通病。”见证中国了互联网十五年商业史的马云,“成也创始人,败也创始人”悲喜故事,大概比任何人都看得多。马云和阿里巴巴生存了下来,如果要强调控制权,他或许比别人更有资本。但在双重股权流行的美国市场,马云和他的小伙伴们依旧选择了合伙人制度,为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马云在来往扎堆这番话为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做了完整注释。在招股书中披露,阿里巴巴合伙人目前由28位体现、促进公司文化的管理层成员组成。从“湖畔合伙人”发展而来的阿里巴巴合伙人,首先确立了一群合伙人共同管理公司的原则,而不是创始人利用双重股权的绝对投票权独掌公司。这是马云口中的“靠谱接班人”。
但就像马云说的,没有人是完美的,需要制度保障。招股书中强调,阿里巴巴合伙是人动态机制,这个团队每年吸收新的成员,由合伙人提名,共同投票决定是否入选,合伙人必须持有公司一定的股份。此前阿里集团参谋长曾鸣曾经表示,合伙人将可能达到百人以上,未来有可能有三百人。合伙人具有提名多数董事的权力,但人选仍旧需要通过股东大会的同意。这种股东大会——董事会——合伙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商业周期不断缩短的“反脆弱”时代,这种框架力求一家企业在持久发展、快速决策和维护股东利益达成最佳平衡。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阿里实现基业长青的第三个块基石。“我们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阿里长达300多页招股书的第一句话,很少有公司会把使命和愿景放在这样的位置。彭博社TMT新闻总监彼得?埃斯特罗姆注意到,阿里巴巴在招股书中提到了100多次生态系统。在一个商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互信不足的国家,支撑起一个完善商业生态,没有文化支撑而偏重短期利益,很难实现。这超越流量大小、用户多少等商业指标存在的体系,正如美国基金管理人埃里克?杰克逊所说的,“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完全不同于中国其他互联网公司,这次IPO如同十年前的谷歌。”
《哈佛商业评论》曾以阿里巴巴为对象,做过一次经典的案例分析,阿里巴巴的运作模式,走了一条像谷歌和通用电器。自下而上分布式决策,由子业务提出战略,公司文化来协调内部竞争和冲突,由一组核心领导层活化价值观,归纳更长远的方略。这种起于杰克韦尔奇的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比如facebook效法。
彭博社评论,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是在双重股权和传统结构之间探索中间地带,而推动这种探索走向正确方向的,是马云在扎堆中谈论的接班人、制度和文化。马云能不能成功?资本市场会给出一个最有力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