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的困惑
通用在组织结构上是按照条线分工的,全球的产品开发部门都是在一个主管领导下,制造部门的技术人员都是在制造部门的主管领导下。这样的好处就是,做相同工作、有相同经验的人基本在一个部门里,大家学习的机会比较多,有助于提高专业水平。而且相对比较和谐。
不足的地方是,在最高决策层战略委员会里,技术人员的声音比较弱。因为只有一个首长在战略委员会里。传统上,通用汽车一个董事长一个总经理,分别是技术、财务,多少年都是这样。后来到了1990年代,有那么两三年,变成两个都是技术出身的,结果那两三年通用亏损特别大。后来就把他们替换了,大概是在1992、1993年。从那以后,两个人就都是财务的了。
有些关键人员对产品的感觉不够好,对产品的重要性突出不够。汽车公司很简单,就是三个东西:产品、产品、还是产品。敏感性差,有时候就会慢一步。我们现在讲的新能源,通用是最早推出电动车的,1990年代初在加州就可以买到了。但是他们当时处理的不是很得当。当时也有混合动力。其实技术上通用一直在别人前面,但是最高决策层的敏感性不够,没有转化成产品效益。
通用是很注重创新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这么多年,他的内部调整基本上是没断。但是感觉还是不够快吧,因为整个市场在变化,工业布局在变化,他们反应不够快。
他最大的问题是固定成本太高。即使一部车不造,也要付钱。折旧费啊,人工成本啊,都变成固定了。一个季度至少要卖100万辆以上,否则就要亏损。经营平衡点太高了。虽然成本在不断降低,最后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状况。现在金融危机,市场销售缩水,成本又下不来,一下就陷入极端的困境。
我在通用的20多年里,它最大的变化,就是效率提高了很多,公司缩小了很多,真正走了全球化的道路。全球的产品开发就一个首长。搭建全球的产品平台,追求共同的流程、共同的系统,花了很大的努力,逐渐做到了。但现在又变成问题,要重组的话,很多部门又要卖。
高管印象
我跟瓦格纳当时也有接触。他是一个比较好的人吧,正直。也还算有经验吧。他真正脱颖而出是在1992年,当时还不到40岁,从通用巴西董事长提到二把手。
我感觉他魄力不足。他对产品的敏感度不够高,比别人慢半拍。像混合动力。他大刀阔府改革的力度也不够。他应该能看到内部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当然问题不是他造成的。内部有巨大的固定成本,造成成本下不来,可变成本不够好。他也清楚这一点,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魄力不够,这是很痛苦的过程。他是在改,慢慢改,要市场足够好,他是有时间的,但出现这个危机,市场一下子掉40%、50%,他就没有机会来改了。
目前的通用领导人,韩德胜,我对他知之甚深。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年轻的中层干部,大概是1993年吧。曾经我们还一起坐飞机长途旅行,这么多年还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我认为他是一个很难得的、非常聪明的职业经理人。当时长途旅行我们挨着坐,那时他刚从GMAC调过来。当时他在准备一个电动车的报告,是技术方面的。落地以后,他讲的头头是道,完全想象不到他是一个财务出身的。这让我印象很深。
在通用现在管理团队中,首席财务官杨世杰是个华人,也是我多年的朋友。韩德胜是我认识的最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杨世杰是我所知道的工作最努力的一个人。任何人给他电子邮件,不管是半夜三点还是什么时候,五分钟之内都能受到回复,可见他工作有多努力。
现在目前通用的困境中,他们两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觉得他们是非常理想的团队,能够带领通用走出困境。
现在看来通用要走的路是比较清晰的,就是破产重组的道路。以后的新公司会比现在小很多,固定成本也会低很多,并且以北美和亚洲为主要市场。
Chas Edwards警告说尽管小型目标非常有效,但是将定位瞄准更广泛的受众来保...
Brightidea.com的创始人和CEO Matt Greeley揭示了在工作环境中实施Web 2.0工...